防范壟斷之后的壟斷
2008-7-16 12:32: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李璐
其實兩拓的合并一直都是鋼鐵行業聚焦的焦點,并不只是在7月3日必和必拓收購提議在美國獲得通過之后,我們擔憂的不僅僅是在兩大礦業巨頭合并成功之后形成的壟斷對我國鋼鐵企業的實質性影響,更為擔憂的是鋼鐵企業在壟斷之后帶來的價格壟斷。
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前不久終于與中國寶鋼達成漲價協議,同對手力拓集團6月份與鋼鐵廠達成的價格一致,而后,又與其他亞洲客戶簽訂類似協議。2008年度國際鐵礦石價格在亞洲區域的談判于7月9日在必和必拓與日本四大鋼鐵制造商達成協議之后全面結束。至此,鐵礦石價格已連續第六年大幅度上漲,漲幅激增至7倍。
礦石價格上漲引發了對 “兩拓”合并的進一步反對,在美國召開的全球鋼鐵成功戰略研討會上,安賽樂米塔爾公司董事長兼CEO拉克西米米塔爾稱,鋼鐵工業的輸入成本的增加是不能持久的,而且具有破壞整個生產鏈的風險。米塔爾同時就兩拓合并督促歐洲委員會認真考慮任何協議,鋼鐵工業企業已經意識到,兩家礦業供應商尚未合并,鐵礦石價格就已大漲,如果兩家成功合并,那么其在鐵礦石行業的壟斷趨勢將不斷加強。因此,在兩拓合并爭議頻頻之際,歐盟委員會對必和必拓集團收購力拓集團交易的反壟斷調查正逐步深入。
在目前非常時期的影響下,中國鋼鐵企業承受的成本壓力,使得鋼鐵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試問在面臨原料成本上升的挑戰時,中國鋼鐵企業采取怎樣的應對措施,才能做到既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又不致使中國鋼鐵工業 “授人以柄”?
鑒于必和必拓漲幅與力拓一致,鋼鐵企業借調價轉嫁壓力。據業內人士分析, “鋼鐵企業的利潤目標還是會完成的。”由于原料價格上漲對鋼企將產生直接影響,今年以來,鋼企一直在上調鋼材成品價格,下季度很有可能也會繼續攀升,鋼鐵企業把螺旋上漲的成本轉嫁,以此來保證其利潤的穩定。
必和必拓的并購交易若取得成功,不僅僅使涉及到的鐵礦石、煤炭和鋁等相關礦產品的價格上揚,還會造成鐵礦石市場過于集中,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由3家縮減至2家,降低了鋼鐵企業進行合作的選擇機會。
我們應該看到,礦價的上漲并沒有影響鋼鐵企業的利潤增長。近年來國際鋼材價格大幅上漲,CRU指數顯示第二季度歐洲鋼材價格比2007年上漲40%,亞洲價格同比上漲90%,北美則上漲75%,按以上的鋼價漲幅,歐洲、亞洲、北美噸鋼價格同比增加400~500美金/噸以上,部分品種價格上漲超過600美金/噸,中國國內各品種鋼材價格同比也上漲50%~60%。而巴西礦漲價65%~71%,澳洲礦石漲價79%~96%,漲幅在30~50美金/噸之間,噸鋼成本增加不過50~80美金,還不到鋼材價格漲幅的20%。
2007年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粉礦1.2億噸,塊礦4000萬噸,按照漲幅79.8%和96.5%的談判結果,中國進口澳礦成本將增加60億美金,約占2007年中國鋼鐵行業利潤的20%,但預計2008年中國全行業利潤增長肯定將大大高于20%,事實證明,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不僅能完全消化礦石成本的增加,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獲益空間,而這一空間或許來自于中國鋼鐵企業在國內的壟斷地位,得益于其在價格話語權的獨一無二的權威性,它完全用提價這一方式來轉嫁了成本的壓力。
中國鋼鐵企業擔心作為原料供應商的鐵礦巨頭形成壟斷,而國內的下游企業又何嘗不在中國鋼鐵企業的壟斷下叫苦不迭呢? “我們在鋼鐵企業面前幾乎完全沒有價格話語權。”中國重汽集團濟南橋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增東說出了所有下游企業的心聲。
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懼怕外國強企對于我們形成壟斷時,也應防范本國企業之間的壟斷,令人慶幸的是, 《反壟斷法》即將實施,我們期待鋼鐵行業能夠早日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