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瘋狂
2008-7-14 17:3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楊延齡
天津港南疆碼頭,習習的海風吹佛在商總滿是愁容的臉上,“一天就扔進三萬呀!眼看著進了錨地就是進不了港,壓港也比壓船強啊…..”他的公司不在批準的有鐵礦進口資質的百余企業名單之列,8萬噸合同也是通過一家有資質的戶頭倒過來的.
老商信息靈通,他知道目前國內港口鐵礦壓港已近8000萬噸的傳聞,更知道南疆碼頭周轉場地堆積如山的礦石,川流不息的大型礦車馬不停蹄地向5公里外的散貨物流區甚至向更遠的地方倒運。300萬噸的設計庫容如今實際存貨超過3倍,錨地一堆船還要進港。他找到20公里遠的一塊露天貨場,可雇的外籍貨船在錨地等了5天還不見動靜,他急得嘴角起了燎泡,嘶啞著嗓子喃喃地說:“賠定了,賠定了……”
橙黃色、暗褐色的異國“石頭”,靜靜地躺在渤海灣波瀾不驚的海岸邊,享受著5月和煦的陽光,期待著被急吼吼的卡車拉向不知名的遠方。遮天蔽日揚塵中的人們卻沒有這樣的好心情,他們比劃著、吼叫著,這一撥又一撥的人群中有不少象老商一樣,憑著商人的本能,期盼著在澳礦談判落錘后,豪賭一把。但國內銀根緊縮,鋼廠更愿意采購價錢便宜些,付款期限寬松的內礦以及外礦大量壓港的現實,使他們有了不祥的預兆。何況港口要減少港區優惠存放期限和抬高堆放費用的消息一陣緊似一陣,特別是面對眾多港口運轉不靈,國家和協會放出要大規模清理的風聲,使他們心有余悸。不過,面對大批貿易公司、境外企業和來自鋼廠的經營公司的倒礦,法不治眾的僥幸還是存在的。何況按目前到港每噸高達188美元的實情。不少前期存貨的還有抗住的空間,焦急歸焦急,只要行情不會大落,不少企業不至于賠錢。
寶鋼的建立,掀開了我國鐵礦石大量進口的序篇。隨著國內產鋼規模的迅速擴張,特別是近年一些鋼廠自備礦山資源的減少、枯竭,內陸鋼廠爭購外礦已成風潮,長江以北原主要依賴內礦的60余家鋼廠和產鐵地區,目前都在大量吃進外礦,而早先接收外礦并有礦石專用碼頭的北侖港,如今吞吐規模不斷擴大。沿海沿江各港口大干快上紛紛擴建泊位,增添機具設施,修建疏港公路鐵路,加上正在完善中的曹妃店港,國內主要承卸鐵礦石的港口迅速擴張到23個。從接卸數量上,青島港幾年前就超越北侖港,位居老大。各港口不失商機,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鋼廠、貿易商到港卸貨,同時加大投資建設能夠停靠好望角經濟船型的大碼頭。國內港口根據《全國沿海港口布局規劃》逐漸形成以20~30萬噸級為主導的鐵礦石卸船泊位和二程接卸、中轉設施匹配的鐵礦石運輸系統。2010年中國大陸沿海港口用于接卸海運鐵礦石的大型化、專業化碼頭綜合能力達到3.5億噸。但從目前鐵礦石每年進口增加5000-7000萬左右的進度和今年一季度進口比去年同期增加1045萬噸的增幅看,港口能力的增加仍小于礦石進口量的增加。況且,今年出現的較2004年以來多次發生的礦石壓港問題更為嚴重,甚至比當年幾乎翻了一倍,使許多港口堵塞周轉不靈,令各方都有些焦頭爛額。
利潤誘惑使“石頭”變得瘋狂。預期“石頭”的漲價,使近年中一批人暴富的傳奇神話,在圈內外不斷渲染放大著。今年繪聲繪色的現實是“石頭”的進一步上漲。的確,國內礦石價格打著滾的攀升,寶鋼與淡水河谷的漲價協議并沒有讓澳大利亞力拓、必和必拓買賬,更加支撐著預期轉變成現實的可能。在今后的下注中,港口的“石頭”就成為商人們的賺錢的籌碼。
寶鋼與力拓久拖不決的談判結束,我又與老商通了電話,對方在話筒的語調顯得信心滿滿,沮喪之氣一掃而光,他說事先預測只要談到漲價70%他就不虧,隨著港區存儲費上漲,區外他的存貨地也略微上調了些,但如今談成著個結果,就不會虧,雖然鋼廠眼下庫存不少,但總有吃完的時候,到時我可就不是這個價了。然后低聲音詭異地說:“還有必和必拓那個對手吶。”
囤積居奇,是經商的策略,投機趨利,是經營的手段。商品流通中避免不了,與生俱來,也是不可能“凈化”的,但“石頭”變得大規模瘋狂時就要有所關注,起碼不至于無節制地瘋下去,成為棋局中的攪局者,過去的教訓歷歷在目,但愿我們能夠理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