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太“區港聯動”促物流提速
2008-7-14 17: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馮晶 綜合報道
6月12日,蘇州高新區與太倉港簽定“區港聯動”合作協議,這預示著蘇州高新區與太倉港將全面推行快速通關模式,實現了區港直通。
在經濟全面開放的今天,企業對物流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了解,當前高新區進出貨物仍需借助上海等口岸轉運進出,在通關程序上仍受到“二次報關、二次查驗”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直通式監管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的充分發揮。在這種形勢下,高新區與太倉港口管理委員會、蘇州海關和蘇州國檢共同探索,運用海關、國檢現有快速通關成果,簡化業務流程。此次,高新區與太倉港攜手合作,雙方將通過建立區港雙邊會晤制度、共同推進太倉-陽山駁船業務建設、建立區港快速通關機制、區港信息共享機制、區港保稅物流功能聯動機制、區港聯系活動機制等方式,以太倉港為龍頭,以蘇州高新區直通式監管點、特殊監管區域為重點,將太倉的港口功能深入內陸,推動“區港聯動”,實現在蘇州高新區范圍內通關作業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這種快速通關模式的開發和運行,實現了區港直通,提高了蘇州高新區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的整體效能,為蘇州高新區的企業拓展 “第三利潤源泉”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高新區區內企業住友電工相關負責人徐志宏告訴記者,對于企業來說,這能夠使他們更加有效地節省運輸時間,降低商務成本。
打造進出境物流“高速路”
近年來,江蘇省開放型經濟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2007年全省外貿進出口3496億美元,占全國的16%,列全國第二位。而蘇州地區去年進出口2118億美元,占全省的60%,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位。目前,蘇州地區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集群地區,除張家港保稅區、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之外,還有昆山、常熟、太倉、吳江、吳中和高新區等六個直通式監管點,昆山、高新區、常熟、吳江、吳中等五個出口加工區和蘇州高新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一步構建了蘇州地區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分工、發展保稅物流等服務貿易的重要平臺。
但是當前蘇州地區進出貨物仍須借助上海等口岸轉運進出,在通關程序上仍受到“二次報關、二次查驗”的制約,影響了直通式監管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功能的充分發揮。
在蘇州開放型經濟的現代物流服務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對海關促進貿易便利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形勢下,太倉港口管委會、蘇州海關、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太倉海關積極探索,并在南京海關、省委省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運用海關現有快速通關成果,簡化業務流程,以太倉港為龍頭,以蘇州地區各直通式監管點、特殊監管區域為重點,將太倉的港口功能深入內陸,推動蘇州-太倉港“區港聯動”。從而形成了“通關手續便捷、貨物流轉快速、海關監管有效、集散效應明顯”的快捷便利的進出境物流通道。
出海口延伸至企業家門口
企業只需在蘇州辦理報關、報檢等手續,就可以直接將貨物中轉出港了;通過“區港聯動”的無縫對接,將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作為海運始發港和目的港,企業貨物能夠就地實現進出港。
上海某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表示,與傳統模式相比,進出口貨物在蘇州綜合保稅區完成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實現了“區港聯動”的無縫對接,簡化了進出口通關手續;提高了物流效率;至少可以為企業節省48個小時的時間。新模式給我們公司帶來了很多便利,如果再算上辦理檢驗檢疫的過程和內陸運輸時間,可能會省更多時間。
“區港聯動”降低物流成本
除了節省時間,企業通過內陸港完成進出口還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
過去從一線港口運貨過來的集裝箱是空車回去,實載率只有50%,現在可以從蘇州綜合保稅區再裝貨上太倉,實載率提高到100%,那樣運輸企業可以降低運價,生產企業的運輸成本自然就降低了。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在蘇州工業園區辦理進出口業務,與企業傳統的自主完成運輸、報關、檢驗、港口操作等相比,每標準箱可降低成本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