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區公路因地制宜實用安全
2008-7-14 10:5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位于主城西區,分城市主城核心區、城郊區和山區農村幾部分。近年來,西山區為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大膽探索和實踐,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創造了“西山交通模式”,在云南省率先實現“村村通瀝青路”,并建成了兩個基地:安保設施多形式示范基地、農村公路路面多樣化教學基地;形成了三個“一小時交通圈”:自然村至建制村一小時內到達,建制村至鎮政府一小時內到達,鎮政府至區政府一小時內到達。
記者日前驅車沿滇池西岸的高海高速公路行駛,左靠美麗的西山風景區,右臨滇池。公路沿途設計了觀景臺,行車人可擇地停車,盡覽滇池風光,充分體現了“高速、環保、旅游、景觀”的人性化理念。高海高速公路還使從昆明主城區到海口鎮的行車時間由原來的兩小時減至半小時。
高海高速公路只是西山公路的一條,更多的區間道路形式多樣,各具風格。為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和資源,西山區結合公路的使用功能、環境條件、交通流量及交通組成等因素,對路面硬化的構造形式進行多樣化選擇,對不同路段的平縱指標、路基條件等實際路面結構形式進行多樣化的組合。在西冊公路、雙哨公路、明和公路、長坡公路等輕載交通量項目路面硬化上,該區實施了復合式碾壓混凝土路面結構。為有效延長公路使用壽命,在不增加投資的前提下,在具有特殊的交通組成及流向特點(出向基本上均為重載交通,進向基本上均為輕載交通)的項目上,采用了非對稱路面結構設計,即重載交通向基層厚設計,輕載交通向基層薄設計。采用該形式建設的渾團公路是西山區團結鎮砂石料運輸的主要通道,從2001年年底建成通車至今,路面結構完好,沒有出現過大的病害。對交通量較小、資金受限的農村公路項目,該區則采取寬路基窄路面的設計,既保證了近期通車需要,又為后期持續發展留下了空間。
在全長9公里的明和公路上,記者看到了“等級多樣化、路面多形式、安保多樣化”的又一個縮影。這是一條山嶺重丘區四級公路,路基寬6.5米,路面寬6米。9公里長的路段被分成好幾段,有半整齊塊石(彈石)路、水泥預制砌塊路面、復合式碾壓混凝土路面、硅藻土改性瀝青路面等路面結構形式,同時設置了鋼筋混凝土護欄、波形鋼護欄、網石護欄、多功能路緣、示警墩、降溫加水池、減速丘、農村客運招呼站等安保設施,使該路成為云南省農村公路安全管理示范工程。
“用最少的錢建最好的路”是西山區農村公路建設的指導思想。近些年來,農村公路建設任務越來越重,繁重的建設任務和建設資金的匱乏矛盾尤為突出。為緩解這一矛盾,西山區從幾個方面拓展投資渠道:認真搞好項目調查和項目儲備工作,爭取列入國家規劃;逐年增加區級財政的投放力度;增強鄉鎮對轄區農村公路建設的籌資力度;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降低農村公路建設成本。自實施“村村通瀝青路”建設以來,區級承擔了投資總數的67.5%,鄉鎮承擔了投資總數的9.4%。
下一步,西山區將依托樂居—律則—武家箐建設一條集休閑旅游、科技示范、工藝教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示范路。該路全長26.4公里,沿線河流清澈、植被繁茂、風景優美。該路的建成,將有效整合昆明西山風景區、團結片區生態旅游資源,形成旅游產業經濟區,為西山區團結鎮從以往挖砂采礦為主的生態破壞型經濟模式向休閑旅游、生態農家樂等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轉變建立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