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通化:“圍鋼經濟”構建產業鏈條

2008-7-12 13:0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 郎秋紅
    作為以鋼鐵產業為龍頭的城市,如何才能做到又好又快發展?簡單的 “一鋼獨大”顯然不符合城市發展的要求,通化的發展之路是打造 “圍鋼經濟”。其實,這個 “圍鋼經濟”,就是打造以鋼鐵為中心的產業鏈條,并以此來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
    東北老工業基地普遍存在產業層次低、生產方式落后、自主發展能力差的問題。吉林省通化市近年來充分依托區內全國500強企業通化鋼鐵集團資本雄厚、技術創新能力強、規模擴張強勁的特點,大力發展 “圍鋼經濟”,將背景優勢迅速轉化為自身的發展優勢,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新路。
通鋼轉型帶來發展新機遇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長白山麓,山多水多,礦產資源豐富。坐落在境內的通化鋼鐵集團是吉林省最大的鋼鐵聯合生產企業,2009年產能將達1000萬噸,并將逐步由傳統的建筑用線材、鋼筋生產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精品鋼和特種鐵合金生產基地。
    通化市盛產石灰石、鐵、煤等礦物資源,這都是通鋼生產所需的原料、燃料。過去,當地對現有的資源只能進行初級開發且加工等級太低,通鋼只能去外地購買原材料。通化市守著通鋼這個全國500強企業,自己豐富的礦產資源卻賣不上價,經濟發展不起來。
    面對通鋼生產規模擴大、產業升級的良好勢頭,2004年,通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支持通鋼、服務通鋼、發展通化”的戰略,大力發展 “圍鋼經濟”,分享大企業的 “溢出效應”。
    圍鋼經濟,通俗解釋就是通鋼需要什么產品,通化市就優先引進并扶持企業生產什么;通鋼生產什么產品,通化市就吸引和扶持企業加工什么。2004年,通鋼啟動 “550萬噸鋼”規劃,需要大量的燒結礦用于煉鐵,而通鋼的燒結礦廠所生產的燒結礦遠遠滿足不了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得知這一消息,通化市優先扶持了通化市鵬龍燒結有限公司,不到一年,投資3600萬元、全省獨一無二的堿性燒結礦生產企業正式投產,每年可為通鋼提供30萬噸生產原料。通鋼不用到外省進貨了,地方也增加了一個納稅大戶。
    通化市二道江區是通鋼所在地,也是通化市發展 “圍鋼經濟”的 “主戰場”。據二道江區區長高玉龍介紹,該區發展 “圍鋼經濟”主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圍繞通鋼原輔材料供應,發展配套經濟。二是做好鋼產品的深加工。三是做好副產品開發利用的文章,充分利用鋼渣和廢水等廢棄資源,變廢為寶,節約資源,不斷壯大新型建材產業規模。
    據高玉龍介紹,幾年來,二道江區新上了百萬噸廢鋼加工、鑫源氣體、嘉成耐火、三友爐料、三石建材、耐博耐火等一批超億元和千萬元的工業項目。有的當年投產當年見效,迅速成為支撐區域經濟的骨干企業。從2004年開始,二道江區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連年翻番。目前,全區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中,圍鋼經濟占80%。據了解,今年,二道江區共謀劃工業、城建、農業等超千萬元項目84個,總投資81億元。
    通化市市長助理鐘安堂說,通化市與通鋼已經形成明確分工,通鋼集中力量做好主業,通化市負責原料供應、中間產品利用、下游產業鏈條開發等配套產業發展。預計到2012年,圍鋼產業生產能力可達780億元,“圍鋼經濟”將成為地方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打造產業鏈一石三鳥
    “圍鋼經濟”在通化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并迅速發展成為當地的龍頭產業,給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圍繞大企業發展配套經濟能夠迅速突破發展瓶頸,推動區域經濟加快發展。發展配套經濟,充分利用了大品牌、大企業資本雄厚、技術創新能力強、規模擴張強勁的特點,實現了開發成本低、信息成本低、配套成本低的優勢,這恰恰是突破區域經濟發展瓶頸的 “法寶”。通化市二道江區搭上通鋼這列 “快車”后,找到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點,成效顯著。
    圍繞大企業發展配套經濟,能夠迅速催生集聚效應,壯大經濟總量。發展配套經濟,直接運用和發揮了大品牌、大企業已經開發成熟的市場優勢,因此配套項目往往會迅速產生贏利示范效應,不斷吸引新的資金進入,使更多的配套企業和服務性企業相伴產生,從而催生產業集聚效應,形成新的企業集群,并持續擴大區域內的規模生產,迅速壯大區域經濟總量。有專家指出,未來招商引資的競爭將不是稅收和土地優惠政策的競爭,而是產業配套的競爭。目前,通化市的招商引資工作改變四面出擊的做法,集中在為通鋼配套的產業項目上,不僅吸引了域外資金,也極大地調動了當地民營資本的積極性,僅2007年上半年,二道江區就有9億元民間資本投入圍鋼產業。
    發展配套經濟,能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增創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發展配套經濟,其實質是實現大品牌、大企業主導產品產業鏈的擴張。從產業整合方面來看,隨著配套企業集群的逐步擴大,新興的產業就會形成,從而有效調整優化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同時,配套產業集群往往能夠秉承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強化技術吸納能力,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進而提升區域經濟創新能力,增創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
“圍鋼經濟”有待提升
    “圍鋼經濟”使通化找到了一條經濟發展的新路。但是,目前在 “圍鋼經濟”的發展中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資源型和加工型企業多,高科技含量的企業少;高能耗企業多,節能環保型的企業少;圍鋼上游產品多,下游延伸產品少;同類項目多,競爭導致利潤少。有關專家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引進大項目,把圍鋼經濟做大做強,做精做深。二是豐富圍鋼經濟的內涵,擴展圍鋼經濟的外延。三是樹立 “大圍鋼”意識,注重產業鏈發展。區內生產同種類型產品的企業,不要相互打壓,陷入惡性競爭泥潭,而有團結起來,結成利益共同體,爭取主動權。據了解,通化二道江區在一個時期內,有十幾家企業生產鐵精粉,并向通鋼銷售,由于企業小而多,通鋼也受到影響。有一家企業采取了先把區內的鐵精粉全數收購,再統一向通鋼銷售,如交易不成,再尋求其它的市場進行交易的辦法,巧妙地化解了這個矛盾。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