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上市銀行業績上半年持續增長
2008-7-11 13: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最近幾天,已有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中資上市銀行發布業績預增公告。從預告來看,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業績呈現總體增長較快的態勢。而內地和香港兩地市場的中資銀行股價表現回穩,也對此予以相應體現。綜合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形勢和銀行業經營發展狀況,對中資上市銀行下半年經營業績大致可持謹慎樂觀的預期,從估值比較看仍在投資價值范圍之內。
上半年銀行業績:持續增長
截至目前,已有工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深發展、寧波銀行和興業銀行等多家上市銀行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各家銀行都預計上半年業績出現大幅增長。
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幅分別超過150%、140%、110%、100%,工商銀行預計凈利潤增幅超過50%,寧波銀行預增85%至90%,深發展預增85%至95%,興業銀行預增70%以上。
從已發布業績預增公告的情況來判斷,上半年中資上市銀行業績仍然較快增長基本沒有疑問。中銀國際分析師袁琳預計,2008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應達到74%,略高于目前市場的預期。天相投資顧問的分析師石磊預計,上市銀行板塊中期業績增長約70%。
對各家銀行的業績預增公告進行分析發現,導致中資上市銀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長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利差繼續擴大、中間業務收入快速增長以及所得稅的降低。
對于銀行利差擴大的原因,有分析師說,主要是由于去年央行的兩次加息都沒有提高活期存款的利率,而活期存款在銀行資金來源中占有一個很大的比例。
今年雖然央行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大多數銀行不能依靠大量擴張貸款規模來獲得更多的利息收入,但是從緊政策使信貸成為緊缺資源,銀行在給企業貸款的資金議價能力上占據主動,由此擴大了利差。
在信貸規模受到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銀行紛紛制定和實施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戰略,中間業務收入迅速增加成為支撐銀行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
如在今年一季度,工行加快了服務和產品創新,資產托管、外匯中間業務、理財業務、投資銀行業務、銀行卡業務、本幣結算等中間業務領域快速增長,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達到121億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86.4%,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15.9%,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收入結構進一步改善。而招行200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招行當期中間業務凈收入為19.28億元,同比增長102.95%,占到一季度凈利潤63.19億元的20%。
分析師指出,上半年,雖然與資本市場相關的中間業務收入受到影響,但銀行可以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如上半年銀行加快了信托理財、銀行卡、貿易融資等手續費業務。同時,上市銀行向綜合經營方向邁出更大的步伐,旗下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租賃公司等新業務積極開展,為經營業績增長做出了貢獻。
所得稅率的降低對于上市銀行凈利潤的增加有一定的貢獻。從今年1月1日開始,國家對銀行業實行兩稅合并,所得稅稅率從33%降至25%,無疑構成上半年上市銀行業績快速增長的新動力。如一季度中行繳納的所得稅為70.34億元,比2007年一季度的115.76億元下降了39.24%。
上市銀行股價:有價值支撐
上市銀行上半年的業績增長超過市場人士的預期,也為大市反彈中銀行股板塊連日飄紅增添動力。
7月7日至9日,內地股市連續三天反彈,銀行股板塊有不錯的表現。已公布中期業績預增的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寧波銀行、深發展和興業銀行,9日分別上漲4.98%、4.15%、5.55%、4.48%、4.69%、2.48%、5.50%和4.67%。其中,工行、中行、建行、招行A股9日的收盤價分別為5.13元、4.3元、6.12元和23.96元。
在內地股市反彈的帶動下,香港股市得以反彈。截至7月10日收市,在香港上市的6家中資銀行,即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和中信銀行分別收于5.46港元、3.48港元、6.36港元、9.37港元、26.45港元、4.71港元,漲幅在1%至4.5%之間,并連續兩日上漲。
中資上市銀行股的反彈行情成為兩地市場的一大亮點。可以說,近幾日上市銀行股價的表現,應當是對其上半年業績的認可和下半年業績的較好預期。
證券交易所的統計數據表明,2008年上半年,銀行股下跌幅度要小于大盤。上半年,上證綜指累計下跌了48%,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了47.7%,A股總市值蒸發了14.8萬億元,40%的個股跌幅超過了50%。
銀行股的跌幅小于大盤。如2008年1月4日,工行、中行、建行、招行A股的收盤價分別為8.02元、6.67元、9.73元和38.40元,而6月30日其收盤價分別為4.96元、4.05元、5.91元、23.40元,分別比年初1月4日的收盤價下跌38%、39%、39%、39%。這幾只銀行股的股價在上半年的跌幅比上證指數的跌幅約少9%至10%。
目前,不少國內外投行及分析機構的下半年策略報告認為,中資上市銀行具有投資價值,給予其買入、跑贏大市的評級。
高盛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稱,維持工行H股買進評級不變,目標價6.85港元;比最新市價大幅溢價30%以上。高盛指工行預報的中期業績超過普遍預期,反映工行表現較上季穩定。
瑞銀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基于預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建議買入中資銀行股,首選分別為招行、中信銀行和工行H股,目標價分別為39.7港元、7.07港元及6.78港元。
大和證券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稱,維持建行H股強于大盤評級,將目標價從7.6港元略微上調至7.7港元,比其最新收盤價溢價20%以上。
國內不少分析機構報告認為,招行目前的估值已經很有吸引力。目前招行2008年動態市盈率僅有12倍左右,雖然3.6倍的市凈率相對較高,但招行長期的股東權益回報率將在25%以上,增速將長期處于業內前列,加上高撥備覆蓋率和謹慎的貸款政策,目前的估值已經很有吸引力。
從國內外多家投行及研究機構的分析策略報告及內地香港兩地市場的表現來看,目前中資上市銀行股價表現不錯,有實在的價值作基礎,后市反彈仍可期待。
下半年業績預期:謹慎樂觀
中資上市銀行上半年的經營業績已為下半年乃至全年的經營業績穩定增長打下基礎。綜合多家投行、券商等機構的分析預測,并結合下半年宏觀金融運行環境來看,對下半年及全年中資上市銀行的經營業績可持“謹慎樂觀”的預期。
上半年國內發生了年初的冰雪災害、5月汶川大地震,國際上美國次貸危機一度曾經惡化、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起伏,但是中國經濟依然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到5月、6月,國內CPI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的形勢幾乎可以肯定,GDP增速有所放緩,經濟呈現軟著陸的態勢。正如溫家寶總理日前所說:“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
有專家分析說,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應不會超過上半年,我們應當在經濟增長和抑制通脹之間保持平衡。可以預料,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將為銀行業績繼續穩定增長提供有力的支持。
日前瑞銀發表策略報告指出,預計2008年中資銀行股的純利較2007年增長48%,原因是強勁的收益增長和資產質量的提高,雖然面臨不良貸款增加及凈息差下跌的因素,但仍預期中資銀行股2007年至2010年的收益復合年增長率將達26%。該行又稱,即使在經濟硬著陸的最壞假設下,中資銀行股2007年至2010年的收益復合年增長率,亦可達到22%。可見,瑞銀對中資上市銀行未來三年的業績增長持相對樂觀的態度。
中金公司的最新分析報告認為,雖然上市銀行上半年凈利潤約占2008年全年預測指標的56%,但鑒于2009年不確定性因素會更多,中資銀行應提高撥備,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全年來看,銀行業績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的可能性有所降低。可見,中金公司對于2008年至2009年中資銀行的業績增長持相對謹慎的態度。
對于下半年中資上市銀行業績可能面臨的風險,金融分析師做了及時的預警性分析。
中銀國際分析師認為,受益于重新計息、2007年資產負債調整以及央行的利率政策,銀行業的凈息差僅在今年一季度就較年初擴大了15個基點。2008年下半年即使不考慮再次不對稱加息的影響,在存款加速回流和存款定期化逐漸明顯的背景下,凈息差也將逐漸呈現收窄的態勢。考慮到未來幾年內貸款質量惡化帶來的信用成本上升及凈息差的縮窄,2009年、2010年中資上市銀行的盈利預測,可能低于市場預期。
天相投顧的分析師指出,目前銀行業的主要風險在于資產質量的變化。資產質量風險對2008年的業績影響有限,但在悲觀情況下,將可能使2009年的業績增速降至5%左右。
面對下半年銀行經營業績可能波動的風險,中資上市銀行宜增強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的前瞻性和靈活性,加快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的轉型,創新發展中間業務,推進金融綜合經營,并積極防范國際國內金融市場波動和經濟周期性調整可能產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