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造船業高峰周期或已見頂
2008-6-5 16: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我國最大規模的造船基地——中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年造船能力為450萬噸。近年來,中國造船業發展迅猛,挪威船級社(DNV)全球總裁麥恒力日前在滬帶有預測性地表示:“隨著今明兩年世界造船市場興旺高峰周期過后,全球將迎來造船業的平穩期,預計到2011年全球造船量會出現過剩。中國造船業若要盡量減少受此影響,需要在設計水平和能力上更上一層樓。針對中國目前尚不具備建造豪華郵輪的能力,麥恒力指出,中國人可以分別建造出大型的船只和豪華賓館,但要讓兩者統一到一艘豪華郵輪上,就相當困難。他還認為,關鍵在于中國在船舶設計水平與能力上的缺位。重點是尚未形成造船業完整的供應鏈和在船廠安全操作能力的缺失。
據麥恒力介紹,在挪威,造一艘船可能只是最后的組裝在挪威本地,船的各個組織架構和零部件都來自全球各地的廠商,供應鏈相當嚴密,而且船廠的組織管理能力很強。而在中國,雖然中國的船廠已經能夠生產出各種船型,但自主研發的成品很少,生產的船舶配套產品更少。
此外,繼美元貶值、鋼材漲價、航運需求下降后,現在又有西方港口、船公司提出了“碳減排”。麥恒力認為中國造船業應正視不可預見因素,以延續行業景氣。
據了解,“供應鏈碳控制”一詞正被西方航空公司、航運公司時刻掛在嘴上。西方社會對全球氣候變暖非常敏感,眾多企業在民意的推動下,努力減少經營活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據悉,馬士基航運公司日前在上海實施倉儲運輸質量與能源效率方案,承諾大幅削減其冷藏集裝箱(凍柜)的能耗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進而倒逼裝備供應商、貨主及其他合作伙伴與自己同步。
挪威船級社指出,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對低下,中國2006年的GDP占世界總值的5.5%,但能源消耗量卻占世界的15%。其認為中國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引導船公司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