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織密農村公路質量監控網
2008-6-30 13:3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不久前,記者與山西省公路系統的一位同志聊起農村公路話題時,聽他講起了這樣兩個概念——“好走路”與“走好路”。
“修村路是為了讓農民群眾‘好走路’,修好路是為了讓農民群眾長時間‘走好路’,這分別對應了農村公路建設中的數量與質量兩大要素。數量是任務,質量是要求,好路可以長時間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只顧完成任務而忽略要求。”記者對他的觀點印象頗深。
近年來,隨著山西各地大規模農村公路建設的深入開展,村路里程不斷增加,質量問題逐漸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其實,對質量的關注由來已久,在全國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的大幕徐徐拉開之際,山西很多地區已經開始審視、總結在確保村路建設質量方面的好做法,日前,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山西省公路局的相關負責人。
技術、設備、人才儲備一個都不能少
“水泥鋪裝很重要,施工口訣要記牢;材料配比是關鍵,不能隨意來加減;一斤水泥半斤水,三斤石子半斤砂;機械設備來攪拌,連續作業不能斷……自己修路自己走,質量永遠記心頭……”
在山西省公路局地方公路處處長衛躍文的辦公室里,記者翻看著一本《村通水泥路施工做好9件事》。雖說只有四五十頁,但小冊子做得相當精致,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山西通村水泥路建設標準、修村路要做好的幾件事、混凝土路面直觀質量檢測等內容,有些注意事項改成口訣的樣子,通俗易懂。“這本書我們印了兩萬多冊,不少奮戰在村路工程一線的人員也拿到了。” 衛躍文告訴記者,這是山西省公路部門對各鄉村實行技術、設備、人才“三支援”工作的一部分。
農村公路建設不是一個部門的行為,在山西,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群眾支持村路建設的熱情高,參與度也日漸提升,許多群眾積極投工投勞。為了確保村路建設質量,山西公路部門把工程建設的具體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編印成冊,分發到各村,并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工程一線現場指導,為鄉村培訓技術骨干,提供相關技術服務,不僅使很多群眾基本上掌握了施工要領,還培養了一批“農民專家”。
山西省公路局局長戴飛說,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不少村莊無法配置修路所需的大型機械設備,山西省交通、公路部門大力推廣和應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積極引導重點工程建設施工企業為有需要的鄉村提供機械設備和施工、監理服務,既優化了重點工程建設外部環境,又提高了農村公路建設效率,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近年來,山西農村公路建設確保修一條、成一條、發揮效益一條,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深入人心,管理能力穩步提高,工程質量優良率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制度是最好的防火墻
確保工程質量,一定要嚴格按程序辦事。制度雖然枯燥,卻是最好的防火墻。
在山西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從工程設計到建成投入使用,實行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監督與管理,層層簽訂質量責任狀,實行質量責任追究制。每個路段的負責人和技術質量負責人的名字都會刻在石碑上,他們將對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山西各級交通部門都成立了技術質量監督組,堅持群眾投工投勞與專業施工隊伍施工、人工作業與機械作業“兩個結合”,嚴把備料、路基壓實、路面鋪裝、工程驗收“四道工序”,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轉入下一道。例如,大同縣實施“五不開工”制,即路基驗收不合格不開工、原材料不合格不開工、技術人員不到位不開工、機械設備不合要求不開工、安全措施不到位不開工。相關部門還要求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建日志”,詳細記錄每一天的工程進度、質量及其他重要數據,并登記存檔。
據專家介紹,村路建設過程中,除去群眾投工采備石料和挖填土方抵去部分資金外,路面鋪裝所必需的水泥、瀝青等材料以及施工所用壓道機等機械設備的租賃或購買所需資金必須保證,否則,“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在質量、數量和時間上都會大打折扣。山西對村路建設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人管理,購買瀝青、水泥或租賃設備時都精打細算,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山西農村公路工程點多面廣,再加上各地地形情況不一,因此各地也在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質量保障措施。無論是和順縣的“一派一請四制兩強化”監管模式,還是晉城市的“五嚴”監管措施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切實提高了農村公路建設質量。
村里的路,我們得看著修
“聘請有責任心的群眾代表參與質量監督工作,施工現場公示工程質量標準、主要施工工藝和質量管理措施,公布質量投訴和舉報電話,廣泛發動群眾監督……”這是今年《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方案》中提出的明確要求。
其實,在農村公路建設中聘請專業監理力量的同時,近年來山西各地也在根據實際情況,逐漸探索不同形式的監理模式,廣泛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其中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為了保障農村公路的建設質量,山西部分縣市聘請責任心強、有能力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為農村公路建設監督員。公路工程技術人員深入農村,為農民監督員提供系統的培訓,讓他們切實掌握了監督方法和質量標準。在施工現場,農民監督員們認真負責,從路基整型、碾壓到沙、石、水泥的配比以及路面寬度、厚度的檢測,每道工序都會嚴格把關。如發現質量問題,他們都會立即要求施工單位停工改進,決不姑息遷就。在做好監督工作的同時,監督員還為施工單位創造了良好的施工條件,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路面養生時需大量用水,他們帶頭上路灑水。
作為地方公路處的負責人,衛躍文經常去村路施工現場,他對群眾參與監理感受頗深。“很多老黨員、群眾是自發上路,用他們的話說,自己村里的路,得看著修。”
質量年活動風生水起
今年,山西將以發展農村公路交通、改善農村公共交通服務為主線,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強化質量和安全監督,全面推進管養體制改革。農村公路建設計劃完成投資60億元,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施工安全全面創優,工程建設質量合格率100%,優良率達到80%以上,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山西農村公路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工程建設質量上,根據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年活動的要求,制定了相應的管理辦法,將加大專業檢查和社會監督員監管力度,不定期對工程計劃執行情況、財務情況、工程內業和施工外業、安全生產等情況進行深入檢查。對少數工程中出現的基層平整度不好、個別樁號基層寬度不夠等質量問題,一經發現即責令施工單位停工整頓,對相關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將牢固樹立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以提高工程耐久性為目標,強化“政府監督、社會監理、行業監管、企業自檢”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落實質量責任制、質量規范標準、質量監管措施,嚴格質量監管,提高技術水平。
戴飛介紹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山西將大力推廣工程建設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強化施工隊伍管理,提高施工工藝水平,使農村公路在質量上科學合理、安全可靠、堅固耐用,在建設上實現對環境的最大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在功能上體現以人為本、方便實用,提高農村公路服務品質。農村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將連續開展3年,每年年底山西省交通廳將組織相關人員對新修農村公路進行驗收、檢查,并開展“雙十優”評比活動,推動農村公路建設質量不斷提高。事實證明,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的提高,已成為廣大農村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向小康社會迅跑的金光大道。
如果說1893公里高速公路構成了山西公路的動脈,那么6年中新改建的12萬公里農村公路則如毛細血管一樣在全省公路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提升了路網的整體水平,并推動農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路暢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