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月份起,蘇家屯區委開展了以“轉變

作風促和諧,求真務實謀發展”為主題的為期兩個月的學習教育活動,要求全區各級領導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全市縣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的理念,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求真務實,有效解決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促進全區在更高起點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通過學習教育活動,全區廣大黨員干部主動查找問題,深入基層解決問題,作風變了,工作實了。在此基礎上,區委、區政府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晰了發展總體思路,即優化空間結構,實施錯位發展,以汽車及零部件等五大支柱產業為主導做強二產,提升有優勢的現代服務業做活三產,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做精一產,逐步確立在沈陽大渾南開發中的核心地位,打造輻射東北亞的現代物流基地、遼寧中部城市群的新興工業基地、東北地區的休閑旅游和生態宜居之地。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蘇家屯區圍繞確立的加快推進城市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蘇家屯三大任務目標,實施“一城三區兩線”空間發展戰略,突出工業先導地位,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使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進入歷年發展最快時期。
今年以來,蘇家屯區經濟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中鋁集團強勢進駐,電力設備產業園、東北地區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相繼落戶,金山熱電擴建工程破土動工,雪花啤酒即將竣工投產,群眾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強勁的發展態勢,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關注,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曾維先后四次來該區調研,并針對優化產業結構提出重要意見,指出蘇家屯區要建設成有特色城區,要在“做強二產、做活三產、做精一產”上做好文章。
在難得的歷史機遇面前,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在人,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能否轉變工作作風,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是關系蘇家屯區事業成敗和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為此,今年4月底,該區決定在全區領導干部中開展一次以“轉變作風促和諧,求真務實謀發展”為主題的學習教育活動。通過作風大轉變、思想大解放,把各種積極因素凝聚起來,把各種發展活力激發出來,把機遇變成現實,把條件變成優勢,把目標變成行動,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和持續推動力。在兩個月的學教活動中,全區共解決發展中和群眾最關心的問題481件,領導干部作風轉變了,群眾的氣順了,經濟運行質量也大大提高了。
“一城三區兩線”是蘇家屯區功能區域空間優化的結晶,更是蘇家屯區黨員干部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求真務實的具體舉措。目前,渾河新城舊區改造項目13個,建筑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聞,新城說吧)個,建筑面積250萬平方米,其中總投資70億元的碧桂園項目和總投資18億元的泰盈地產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2億元的中國燃氣工程項目現已開工建設,可覆蓋整個城區的燃氣供應,未來三年內供氣能力可達到30萬戶,年產值5億元。雪松經濟開發區產值數字不斷刷新,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產值將達50億元,3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3個,總投資5000萬美元的娃哈哈榮泰食品項目十月份可建成投產,同時世界最大的果品蔬菜生產商和銷售商之一的美國都樂公司也已落戶開發區。永樂農業經濟區發展迅速,落實溫室大棚2909棟,總數達到1.8萬棟,引進葡萄新品種47個,建成出口基地3000畝。綠島空港旅游經濟區大項目眾多,總投資50億元建設五星級賓館、住宅房地產的佳兆業項目即將開工;總投資2900萬美元的大型休閑康體中心隕石山森林體育公園已完成一期投資;天津盛諾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的旅游景觀房地產和旅游設施項目及投資6億元的明清冊旅居區項目也將在白清寨鄉正式開工。
據了解,從年初至今,該區新簽約項目47個,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投資總額122.4億元,已引進國內優勢企業173家,新開工建設項目達81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巨大的發展潛能,備受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青睞,香港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投資40億元的國際會展中心、北京天竺空港科技集團投資40億元建設沈陽空港商務基地、新加坡豐樹集團投資1.5億美元建設工業地產和物流園區等一大批儲備項目正在運作中。
今年上半年,蘇家屯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億元,同比增長34.2%;財政收入完成70180萬元,同比增長73.4%;實際利用外資實現1.86億美元,完成全年計劃的62%。
突出工業立區,緊緊抓住沈陽工業加速重組的有利時機,積極引導和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增長優勢,蘇家屯區將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食品飲料、冶金及新材料、先進能源、電力電器等5個百億主導產業,使其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基地和龍頭。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作為市政府在項目用地指標上重點扶持的產業,今年將與美國天寶公司合作,重點打造北美汽車產業園。同時中順汽車新廠區一期工程基本竣工,今年可實現整車產銷5萬輛,實現產值33.9億元,2012年可實現整車50萬輛,產值500億元。食品飲料產業隨著雪花啤酒和娃哈哈項目等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進駐聲名遠播,今年食品飲料產業產值可實現35億元。冶金及新材料產業是該區傳統優勢產業,中鋁公司投資30億元重組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將打造東北地區最大的有色金屬材料加工基地,形成百億產值企業,年內實現產值30億元。先進能源產業以金山電廠改擴建工程為主,總投資25億元建設兩臺20萬千瓦的供熱機組,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熱電聯產工程;中燃燃氣項目也已開工建設。電力電器產業中,林盛電力電器產業集群全年將新開工項目20個,實現產值70億元;同時今年整體引進的沈陽供電公司所屬42家企業總投資20億元,建成的電力設備產業園全年產值可實現30億元。
優化工業結構 做強二產
依托國際空港、鐵路、陸路交通樞紐,充分利用蘇桃路沿線26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該區將構建起輻射東北亞、具有區域競爭力和重要影響力的中轉物流基地。
以四大物流中心為重點,全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一是積極推進中國儲運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生產資料物流中心,力爭投入運營后年實現交易額500億元。二是大力推進中國醫藥集團投資6.3億元的醫藥物流園項目建設,打造東北地區單體最大的醫藥物流中心。同時,加快投資3億元的遼寧天士力醫藥物流項目建設。三是加大與天寶集團的合作,爭取投資10億美元,建設北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加快沈陽天廣集團投資17億元的天廣汽車主題公園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整車4S店以及汽車配件物流,建設成為面向東北亞的汽車交易、物流和服務中心。四是充分發揮華潤集團、娃哈哈集團、美國都樂公司的實力和優勢,投資興建飲料食品物流企業,形成面向東北地區以及周邊大城市的飲料食品集散基地。
優化服務業結構 做活三產
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調整優化品種結構,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發展精品農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是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
為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該區力爭每年新建一個省級農業示范基地。同時,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發展各類富民小區,今年全區新建富民小區137個,到2010年實現村村有產業、四季有生產、家家有錢賺。
目前,該區“一村一業”專業村已發展到71個,占行政村總數的55.9%,今年再發展“一村一業”專業村20個。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動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樹立品牌,提升沈陽大都市副食品供應的服務功能,今年實現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面積56萬畝,綠色認證產品5個。作為2008年奧運會沈陽足球賽區的蔬菜備選基地,該區已建立沈陽市五源綠葉山野菜有限公司和博海種植基地2家企業及永樂、王綱2個蔬菜基地作為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確保奧足賽的食品安全。
優化農業結構 做精一產
做優“民生工程” 構建和諧蘇家屯
蘇家屯區陳相屯鎮大陳相屯村盲人低保戶楊明捧著手中的低保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做夢也沒想到政府這么快又提高了俺們的低保金,感謝政府為老百姓做這么多實事啊。”蘇家屯區今年在全市率先上調了農村低保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
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該區始終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重心,舍得投重金為人民謀福祉,打造和諧蘇家屯。上半年已累計開發就業崗位2200個,實名制安排就業2980人,零就業家庭保持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在城區建成6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實現社區醫療服務覆蓋率100%;全區醫療保險擴面5040人,全區參保人數達到了5.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了96.8%。
同時,區政府啟動11項民生工程,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等熱點問題。今年新建的8000平方米廉租房可安置142戶低保無房戶家庭,18.6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也將開工建設;年內建成街道養老中心5所,老年人社區日間照料站18所,為老年人提供日間休息和娛樂的最佳場所;投資2500萬元再建2所中心敬老院,使全區敬老院總建筑面積達到20000平方米,床位730張;投資1.5億元高標準建設區文化藝術中心,將成為全區標志性建筑;投資3400萬元的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也將在年內完成主體工程。
構建全新模式 維護信訪穩定
群眾利益無小事。該區在信訪工作中轉變工作思路,探索創新信訪穩定工作的新體制、新機制和新制度,集中權力、直接調處,形成了富有特色并與百姓心貼心的工作新模式。
建立新體制,區里投入80萬元建成了1300平方米的信訪大廳,建立起“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聯席會議總體協調,各責任主體單位全面負責”的信訪穩定工作領導體制,選派21名優秀干部、15個部門進駐大廳,把信訪大廳建成權威高效的“一站式”解決信訪問題的工作實體和“綠色通道”。
建立新機制,就是建立健全明晰的責任機制、規范的運行機制、有效的調處機制、嚴格的查究機制和有力的保障機制,保證信訪大廳高效運轉。
建立新制度,完善了聯席會議組織與議事制度、信訪穩定工作責任查究規定、信訪困難人員救助制度等一整套相互銜接、便于操作的制度體系,為信訪穩定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加強信訪穩定工作,區財政今年投入不少于3000萬元,實施區級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強化重點信訪案件的督查、督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結果。該區信訪大廳自5月初投入使用以來,共接待群眾來信來訪324批,現場一站式解決126批,結案率39%;在辦理市交辦的99件重點信訪案件中,目前已息訪銷號79件,息訪率79.8%。
本版稿件由特約記者郭正君、李悅、本報高級記者杜一鳴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