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加劇地產業資金壓力
2008-6-3 14: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徐廣蓉
汶川大地震將對GDP和CPI兩項重要經濟指標產生一定影響,而這兩項重要指標決定了對房地產市場未來的預期。
災后金融政策變化
房地產金融政策,在地震之后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四川經濟僅占中國GDP的4%,但農產品增加值占全國的6%左右,糧食產量占全國的5.8%,豬肉產量占全國的11%。汶川地震導致局部農業生產與交通的中斷,成都本地開發商合正地產研究員楊奕鋒分析認為,短期將對全國的糧食及豬肉價格造成一定影響,增加國內通脹壓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穆虹5月28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這次災害對全國生產總量相信會有一些影響,但影響有限。
專家認為,在2008年第一季度繼續維持高通脹的現狀下,預計貨幣政策將以結構上的調整為主,在災區實施差異化經濟政策,顯現 “局部溫和傾向”,但全國信貸總量不變,擠壓部分資產價值高估城市的信貸量。
在災區實際操作中 “局部溫和傾向”已經出現:央行5月15日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背景下,央行決定,對受災嚴重的成都、綿陽等6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機構5月20日暫不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同時,追加救災支農再貸款限額15億元和再貼現限額10億元;央行兩次對地震災區增加再貸款額度,共計70億元;對用于救災及災后重建的各類新發放貸款,包括 “三農”客戶貸款、中小企業貸款、一般法人客戶貸款、個人客戶貸款以及項目貸款等,均可在現行利率政策范圍內執行最優惠利率;對災區居民新發放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可執行下浮15%的優惠利率。等等。
楊奕鋒認為,此類傾斜將以其他地區信貸更加緊縮為代價。
安信證券高級研究員陶學明也認為,對房地產公司來說,本已十分緊縮的信貸,也將投向救災和重建,這將使災后房企的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劇。
也就是說,可能四川省內的受重災區的影響的輕災城市(例如成都)將面臨相對寬松的貸款政策環境,這可能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的迅速復蘇;而前期房價增長較快的城市(例如深圳),可能短期將面臨更為嚴厲信貸政策,加長房地產市場調整周期。
部分開發商現金流可能惡化
災后重建將導致原材料和勞動力的短缺,四川非重建城市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將面臨建安成本提高的潛在風險。
中國目前處于高通脹時期,房地產上游原材料(如鋼筋、水泥、砂石等)價格日益攀升。而本次地震的災后重建工程將無疑放大原材料需求。
此外,由于水泥、鋼鐵等行業的運輸條件、成本限制,并且四川地區地處盆地,運輸不便,注定了災區重建的主要材料來源地以當地或附近企業為主力。
截至5月20日,汶川大地震導致超過540萬人無家可歸,按人均面積20平方米計,則需重建房屋1.08億平方米,共需324-594萬噸的鋼鐵(鋼鐵用量按30-55公斤/平方米計)、2376-2808萬噸的水泥 (水泥按220-260公斤/平方米計)。
考慮到公共建設配套的修建,災區重建的鋼鐵、水泥用量可能翻倍。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07年中國生產粗鋼4.89億噸,同比增長15%,出口5488萬噸,基本實現供給平衡。由于地震影響,四川攀鋼、長城特鋼等鋼鐵生產基地受到破壞影響,產能預計存在降低的可能,同時考慮到全國鋼鐵出口合同訂單量提高及出口合同的履行,突發的地震導致鋼鐵需求放量。
預計災后重建將可能引發一定程度的鋼鐵供給短缺。
此外,由于水泥的保管問題,以及運輸條件、運輸成本問題,水泥供應更多只能依賴川渝水泥基地的生產能力。
基于種種因素的疊加,預計將導致水泥供應遠不能滿足災后重建的需求。
由于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明年進入高峰期。
楊奕鋒認為,明年將是建筑原材料最為緊張的一年,政府將可能采取資源戰略平衡原則,在短期內通過行政手段實施價格控制,為災區重建提供足量的原材料和勞動力供應;而在四川輕災非重建城市將可能面臨原材料供應短缺的風險,進而推高該地房地產公司的建安費用。
在前期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量價走低的大環境下,房地產開發公司將在短期內無法提高房屋售價,對沖建安成本走高的影響,存在開發項目利潤率下降、現金流進一步惡化的運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