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房市三大變化引發鋼材需求“大變臉
2008-6-3 14: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王亞彬實習生吳立凱楊莎綜合報道
四川大地震災后重建半徑內利好企業:考慮到建筑鋼材有一定的運輸半徑。重鋼、安陽鋼鐵、馬鋼、華菱管線距離四川較近,建筑鋼材銷量有望增加。災后重建的集中需求對八一鋼鐵、唐鋼股份、馬鋼股份等建材生產比例較大的鋼企也有一定影響。鋼結構需要采用的是H型鋼和高強度螺紋鋼等特殊鋼材。目前H型鋼主要生產企業為馬鋼和萊鋼,且這兩家的產品配套較全。承德鋼鐵高強度螺紋鋼則占據著國內最大的市場份額。寶鋼專門研制生產的活動房屋抗震性能較佳,在至少2~3年的重建工作中也有可能被政府采用。若市場對高強度螺紋鋼需求加大。攀鋼鋼釩的釩銷量必將上升。
四川大地震沖擊波幾乎波及各個行業,那么這次大地震會使全國的建筑行業發生怎樣的變化和改變呢?作為建筑業的上游行業鋼鐵行業又將受到哪些影響?
變化一:
買房建房更注重抗震能力
“這房子能抗幾級地震啊?”最近有不少購房者都會這樣問。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地震發生半個多月來,房屋抗震標準已成為購房者考慮的因素之一。
據了解,這次地震中超過九成的人員傷亡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發次生災害導致傷亡的僅占很小的一部分。
房子的抗震性能與建材的質量直接相關,如鋼材的抗拉強度,柱子、圈梁等構件質量,都直接影響房屋的抗震性。
針對客戶的需求,開發商和建筑工程師也開始思考如何能讓房子更抗震。
汶川地震使“磚混結構的老公有住房抗震性相對較弱的‘短板’暴露了出來”,鏈家地產副總經理金育松表示,老公有住房地理比較優越,曾受到不少購房者追捧,但次新房更多地采用了鋼混結構,其抗震能力相對來說要比磚混結構的老公房強,地震之后,購房者目前明顯開始青睞次新房和低密度房屋。
五合國際總裁陶濤表示,地震之后,建筑材料質量和抗震級別將會提高,“這種升級會使建筑成本提高”。
如何從設計上提高砌體結構和框架結構的抗震性能,特別是防倒塌能力,應是今后工程抗震研究重點。
行業影響:防震建筑帶動高等級鋼材需求量
中信證券潘建平熱為,災后重建對建筑行業的有利影響體現在災區建筑規模的放大和等級的提升。
災后重建的建筑等級甚至全國范圍的建筑標準都會提高,這一方面會有利于高資質建筑企業市場份額的提升,也有利于對高等級鋼材的需求量,特別是高質量的螺紋鋼、線材、型鋼等鋼材的需求量明顯增多。
據《中國冶金報》報道,為確保建筑的安全,在結構設計中對鋼筋強度的要求不斷提高,應完善國內建筑用鋼系列,提高高強度用鋼的生產比重。
在結構設計中對鋼筋強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將會進一步促進Ⅲ級鋼筋市場的發展。
根據國家發展規劃,未來HRB400Ⅲ級鋼筋使用量達到鋼筋總用量的80%左右。
建筑結構要增強抵抗災難能力,比如提高耐火、抗震性能。為保證鋼結構的抗震性能,建筑用鋼必須具有低屈強比、窄屈服點、抗層狀撕裂和良好的焊接性等特點。
鋼廠要注重高強度、高性能、大型化、功能化建筑用鋼的生產開發,其中耐火、抗震是建筑用鋼重點解決的兩大課題。
國內的建筑用鋼抗張強度遠不如國外建筑。
災后重建拉動建筑鋼材需求,這場大地震,將加速推進高強度、高效能、節約型建筑用鋼的研究開發和推廣使用。
變化二:
建筑抗震標準亟待修訂
在5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表示:我國房屋抗震標準將根據技術水平的提高進行修訂。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兼首席分析師單尚華認為,這次地震中,許多建筑表現出抗震性能差的問題,建設部將很可能提高建筑物的用鋼標準。
“現在我想呼吁的是,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盡快組織專家,對全國范圍的建筑抗震標準重新修訂。”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第三建筑設計研究室主任崔海東向記者表示,全國各地的建筑抗震標準不同。
因此,應根據地質結構盡快重新審核,這對未來災區重建家園以及其他地方的建筑抗震設計都很重要。
“總體來看,我國在抗震法律法規、國家標準上做得比較充分。”北京一位建筑設計專家向記者表示,此次四川大地震也給業界一個警示,應對普通地震,這樣的抗震標準尚可運用,但對于大地震,我們的抗震標準則顯得有點低。
因此,應盡快修訂和提高建筑抗震標準。
行業影響:不同標準對鋼材需求總量不同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兼首席分析師單尚華認為,地震主管部門采用什么標準直接決定到鋼材的需要量有多大,以及哪些企業有可能作為原料供應商。
“不同的標準對鋼鐵需求總量的影響將高達1至2倍。”
單尚華表示,標準出臺之后將立刻部署下階段的,在全國鋼鐵企業中進行調配的工作。
單尚華解釋說,不同的建筑標準消耗的鋼材相差很遠,包括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差別,還包括同一結構不同標準的差別;即便同樣是采用鋼筋混凝土,穩定性更好的現行澆筑也要比裝配式建筑對鋼鐵的單耗多出許多。
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規定,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相關房屋抗震要求,無論是梁的鋼筋配置還是混凝土的強度、鋼材的抗拉強度都有詳細的規范要求和嚴格的計算公式。
據了解,目前,我國建筑用鋼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和應用技術還不完善。線材方面,國內缺少高強度等級盤條、鋼結構連接件用非調質鋼盤條等技術標準;棒材方面,國內建筑設計和施工單位目前還不接受冷卻強化建筑用鋼筋;在抗震、耐候、耐火、耐蝕等品種系列技術標準尚空缺或不完善。
變化三:
專家呼吁鋼結構應成為重建首選
“災區重建時,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應以鋼結構為主。”我國著名鋼結構專家,國家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侯兆欣向記者表示,“由于災區處于地震帶,政府應提早規劃,公共設施建筑要做到大震不倒。”
“比起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要消耗更多、質量更高的鋼材,建筑成本要高出許多。但是它具有建設速度快、耐水抗震等明顯的優勢。”單尚華認為,在震區大壩、變電站等建筑中,鋼結構很有采用的必要。因為鋼結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將地震波的能耗抵消掉。“最起碼結構不會跨塌,只要大震中房子不倒,人就能得救了。”
他表示,鋼結構除了抗震性能高,施工周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環保性能好的特點也顯著優于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應成為重建家園的最佳選擇。”
搜房網對海南樓盤取樣發起調查,看在購房者眼中,海南什么樣子的樓盤最抗震。
在“哪種結構的房子更抗震”的調查中,61.9%的購房者認同鋼結構建筑。最不被看好的是磚混結構住宅,僅占4.76%。
據了解,日本等地震高發地區的建筑中鋼結構占38%,木結構占35%%,混凝土結構只占20%%多,而我國則相反,混凝土占到90%%以上,鋼結構還不到5%%。
行業影響:帶動鋼結構行業發展
也內人士認為,采用鋼結構建筑成本較大,難以大規模廣泛采用。
這個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建設部在地震的慘痛教訓面前會不會在一些特殊的建筑如水電站、學校、橋梁等建筑上要求使用鋼結構。
在此之前,這種建筑類型主要應用于高層建筑、廠房,以及“鳥巢”等有特殊需求的建筑。
侯兆欣呼吁,在災后重建階段,政府應大力推廣鋼結構建筑,相關部門應盡快在災區建立此方面的示范項目。
“當然所有的房子都建為鋼結構也不現實,但最起碼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應以此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