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北部灣經濟區人才資源開發
2008-6-22 12:23:00 來源:廣西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既需要人才去把握和發揮,又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舞臺。對外開放新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任務對人才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結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實際,加快人才資源開發。
第一,科學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政府引導是前提,科學的人才規劃是關鍵。要設立專門的專家課題研究小組,對區域內人力資源狀況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和分析,提出今后一段時期內人才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目標的總體要求,編制出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發展規劃。重點抓好港口、城市群建設,石化、林漿紙、能源、鋼鐵及航道、鐵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人才專項規劃,使人才能夠充分地引進來、發揮好、留得住。
第二,營造促進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首先,營造良好的公共服務環境。人才要想引進來、留得住,公共服務的水平和效率是關鍵。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其次,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展的法制環境。研究制定出符合經濟區特色的人才工作法規,抓緊時間建立一套符合北部灣經濟區人才發展的法制管理體系,并做好人事爭議仲裁和監督各項立法工作。最后,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北部灣經濟區還處于開發的初步階段,要主動聯絡國內外及周邊國家的主流媒體,加強對該區域的宣傳,增強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人才前來就業和發展。
第三,建立跨區域、無國界的北部灣經濟區人才交流中心,推進人才資源市場化配置進程。 給人才的發展提供一個高質量的服務平臺體系,是吸引人才的必備條件。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全社會共同努力辦好,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格局。要抓住地理優勢,圍繞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泛北部灣經濟區域合作、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等,構建跨區域、無國界的人才市場交流網絡。建立廣泛的人才合作與交流平臺,按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實現人才資源共享,推動人才資源的跨區域配置和協調發展。加強以東盟各國為重點的國際人才合作,鼓勵和支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人才市場主動進入國際人才交流市場參與全球人才競爭,不斷提升人才資源跨國界、跨地區和跨行業的利用水平,使各類人才資源在更廣闊范圍和更高層次上為經濟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以政府為導向,加大人才引進和集聚力度。拓寬引才思路,有效利用海內外人才資源。充分發揮北部灣經濟區人文、地緣和資源優勢,多途徑多層次地開發海內外人才資源,形成以政府政策為引導,各種科教及經貿交流為平臺,社會和民間往來為紐帶的人才交流合作網絡。優化引才結構,開辟多元化引才渠道。一是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產業具有的人才積聚優勢,廣泛吸納各類學科帶頭人、管理專家和優秀青年人才;二是根據北部灣經濟區人才規劃加大對新興產業緊缺人才的引進,重點集聚現代物流、法律貿易、金融投資、海洋資源開發等專業緊缺人才和能源、林漿紙、石化、鋼鐵、修造船等沿海現代工業急需人才;三是把引進項目、技術和引進人才緊密結合,發揮各類高新技術項目在吸引高層次人才方面的作用,形成以項目引進帶動人才引進、人才引進促進項目發展的互動機制。
第五,加強南北欽防區域合作,推進區域人才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加強區域性人才開發與合作,是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必然要求。南北欽防四市在自然資源、文化環境、經濟結構等方面各具特色,在科技、文化、旅游、信息等人才資源方面互補性很強。但由于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南北欽防又是一個個單獨的經濟和政治實體,由于領導干部考核和追求經濟增長的目的,各行政區都會制定相應措施保護當地財源。這樣就勢必造成各種壁壘,阻礙經濟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要推動北部灣經濟區人才資源的開發,必須破除這種體制分割、各自為政的工作格局。只有打破這種體制性、區域性界限,充分整合人力資源,實現人力資源的良性優勢互補,才能推進區域人才的一體化,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證。
同時,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資源開發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基礎教育和繼續教育經費投入。(楊 欣 胡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