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
2008-6-20 13: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震驚世界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過去僅僅十二天 ,在舉國上下全力救災、眾志成城的今天,我們討論研究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具現實意義。
我們在這里談的企業社會責任,不是計劃經濟時期中國式的“企業辦社會”的概念,而是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提出源自西方,不同機構各個層面對其有不同的內涵解釋,但核心思想是趨同的,即: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區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
縱觀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發展,其內涵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如在西方國家剛步入工業化時代,企業只要能夠促進經濟發展,能給社會提供產品、就業、稅收,就算承擔了社會責任。工業化完成后,社會面臨著工業事故頻發、工人缺少社會保障等問題,企業社會責任即反映為遵守一定的經營倫理,承擔一定社會責任。隨著工業經濟的迅速發展,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社會不公等問題加劇,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隨之更加廣泛,涵蓋經濟、法律、慈善和倫理等責任。
我國的國有企業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加強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對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國有企業的性質,決定了其具有雙重目標性,一方面是政府出資進入事關國計民生、安全等市場領域,保障大局穩定;另一方面也要以市場主體身份參與一般市場競爭。這雙重任務不僅包括了一般意義上對相關利益者的社會責任,還包括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在關系國計民生的各個領域提供支持等等。這些社會責任是一種特定的、強制的法定的企業目標和責任,具體到不同階段、不同行業,有著不同內容和特點。
一、不同時代特征下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
中國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演進的,與其它企業有共性也有其獨特的個性,而且,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特點。
我國的物流業起步較晚,迄今為止,經歷了建國后初期發展階段、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停滯階段以及之后至今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國曾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物資的調撥、產品的銷售嚴格執行國家計劃,物流的各個環節,包括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等都通過計劃手段進行管控。當時,沒有真正意義的物流企業,其職能由運輸企業和倉庫承擔。計劃經濟時期,國家重要物資主要用于國家當年生產準備和備戰需要,物流的特點是大儲大運,物流企業在國家的經濟活動中起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發揮著“流通主渠道”和“資源蓄水池”的作用。這也就是當初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顯示出明顯的保障性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發生了重大轉變。現階段國有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除了需要考慮相關利益者之外,更承擔著以下內容:如承擔各類關系國計民生的物資的存儲、運輸安全的責任;承擔著實施區域物流戰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責任;承擔著突發事件中救助、支援的責任;作為國有骨干企業,承擔著降低物流成本,創造社會財富的責任;承擔著規范行業行為,為行業做表率的責任,等等。這些社會責任相對而言具有以下特點:
戰略性。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已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物流業作為生產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高效的社會物流體系促進社會生產力提高;促進產業的融合;可以壓縮企業的資金占用,加快資金周轉,從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分散的、低效率、高成本的物流活動則會影響部門、經濟組織機構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運行效率。進入21世紀以來,在外部需求的拉動下,正是大型國有物流企業努力從傳統儲運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使我國物流產業的整體水平有了長足進步,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全局性。物流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度和帶動效應。從地域上,可分為國際物流、國內物流、區域物流等;從運輸方式上,可分為水路、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物流等;從不同產業上,又有連鎖零售業物流、IT行業物流、家電物流、汽車物流、醫藥物流等;從產品生產環節又可分為采購物流、銷售物流、制造業物流、回收物流等。在特殊時期和特定環境,還會產生具有特殊意義的物流活動而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如奧運物流等。物流幾乎涵蓋了所有產業的所有領域和部門,是國民經濟的綜合性產業之一。因此,國有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對社會具有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具有全局性特征。
應急性。國有物流企業承擔的另一個主要社會責任是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物流。快速實施跨區域、大規模的物流行為已經成為了應對社會突發事件,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應急物資的運送,迫切需要社會物流體系發揮其應急功能,而應急物流在許多情況下是通過犧牲小效益來換取大效益的。相對于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質,并且具有較強的物流資源調配能力,因此是承擔災害救助責任的主要力量。在2003年的SRAS、2008年的南方雪災和最近的抗震救災中,國有物流企業不計企業小利益,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應急搶險救災的第一線,全力保障應急救災物資的供應和運輸,是應急救援隊伍的主力軍。
即時性。現代企業競爭更加強調“時效性”,其核心在于服務、信息、產品和決策反饋的及時性,這些都必須以強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保證。一方面,能夠迅速響應顧客需求必將受到消費者歡迎;另一方面,商品的生產過程在整個商品的形成過程中所占的時間越來越短,而流通則占據了大部分時間,競爭更多的是物流系統在時間上的競爭。以高效的、快速和低成本的物流系統支撐的企業將會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這就使物流企業在承擔與客戶共同創造財富的社會責任上,更多地表現為除立足于自身的效益之外,更注重為客戶提供及時服務。
二、物流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趨勢
未來,隨著社會、經濟和環境的變化,物流產業的發展將使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呈現以下趨勢:
基礎性。物流業具有明顯的基礎性特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重視,我國各級政府都把振興和發展物流做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一些政府將現代物流做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今后,做為物流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港口、道路、物流園區將獲得快速發展,形成布局合理、運行高效的物流網絡。因此,資產型的物流企業多呈現投入大、資金回收期長的特點,物流企業對整個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穩步、快速發展承擔重要的責任。
技術性。將來,物流產業將擁有更多的技術內涵。大量科技成果的應用將促進物流產業升級。物流技術的應用也提升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如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分揀技術、包裝技術等實現了省力、高效;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提供更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務,而且還可以提供商品的供求信息;通過為商品交易提供信息平臺,促進交易的便捷和公平等。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水平的物流企業將成為市場的領先者,提供物流技術的企業也將獲得快速發展。
增值性。“為客戶創造價值”將成為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在物流增值服務中,物流企業通過價值鏈縱橫拓展、物流業務的創新、加強客戶關系的管理、構建物流信息系統等方式,來增加便利性的服務,加快反應速度的服務,降低成本的服務和延伸服務,實現服務增值。承擔社會責任的業務載體,除了傳統的倉儲、運輸等業務外,將延伸到更多的增值服務中,呈現增值性特點,如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實施逆向物流等。
集成性。供應鏈管理所體現的物流服務集成性的特點,正在促進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將賦予物流企業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前提下,通過集成各物流功能,物流企業提供從采購延伸到生產、銷售,經過包裝、運輸、倉儲、裝卸、加工配送等環節直至用戶手中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可以有效地節約運營成本,減少流通環節,縮短響應時間,強化供應鏈競爭力,進而提高國民經濟的質量與效益。
三、誠通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
自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實現中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央物流企業,近些年來,誠通集團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要求,本著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促進企業改革發展相結合,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實際相適應,堅持履行社會責任與創建和諧企業相統一的原則,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保障國家物資安全及供應。這些年來,誠通集團大力推進“綠色物流”理念,在保障國家物資及流通安全、支持國民經濟發展方面恪盡職守,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和港口改造、建設了50多個大型現代化、社會化、綜合化物流中心,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通過聚集大量的物流企業和發展立體庫,減少了貨物的無效轉運,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實現廢物集中處理和用地結構的調整,節約了土地資源,系統每年物資吞吐量達5000萬噸以上,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和諧、平穩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從1999年開始,誠通開展物流金融業務,業務規模持續放大,到去年,業務已覆蓋70個地區,監管項目達707個,合作銀行20多家,其中簽訂銀行總對總協議的有7家, 2007年當年質押監管融資302億元。發展物流金融業務對促進國民經濟整體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有利于發揮專業物流企業的優勢,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規避銀行貸款風險和推動我國誠信機制的建立。
——發展大宗現貨交易市場。誠通擁有金屬材料、建材、木材、化肥、塑料等市場20多個,市場客戶近五千,年交易額2000多億以上。目前,誠通所屬企業的現貨交易市場的升級項目已成為國家信息化重點項目,正在構建一個能為供應商、貿易商、用戶以及物流商提供全方位的、多功能的、高效的、低成本的生產資料物流電子服務平臺與體系。該項目的實施將減低物流的規模與數量,減少能源的消耗,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降低全社會的庫存規模,減少物流設施的投資規模;實現“一站式”服務,有效地降低環境的污染。
——開展扶貧工作。自2005年始,幫扶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為當地農村修路架橋,捐款救災,建設希望小學,投資飲水及灌溉項目,選調培養當地干部。所幫扶的村鎮,2007年人均純收入已從2005年的不足700元增加到1400元。2008年洛湛鐵路通車后,擬由所屬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江華縣儲運物流中心,此項目正在考察階段。此次抗震救災中,震后第二天,成都物流公司就開始恢復生產,加班加點,緊急裝卸、發運救災物資。截止5月19日,所屬企業向災區派出運輸車輛約110臺次,運送救災物資1400多噸,包括藥品、帳篷、棉被、食品、水、牛奶及機電設備等;8500多員工捐款,超300萬元。
——依法合規經營,提高透明度。提高透明度和主動披露信息是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國有企業更應如此。為有助于社會監督,誠通集團自04年始,主動在公司網站公布公司年報。05年開始在公布年報同時還公布了治理報告。透明的信息披露,為公司投資者提供了便捷、深入了解公司的機會。同時,提高了公司效率,降低了公司運作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企業自我約束的責任,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
——在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和央企重組整合中承擔重要責任。當前,誠通集團承擔了國務院國資委賦予的重要社會責任,即作為國有資產經營平臺試點參與國有資產布局調整和央企重組整合。從2005年至今,先后接收了普天集團8戶企業、中國寰島集團、中國唱片總公司,接收賬面總資產30多億元,人員近2萬人。經過重組整合,既培育了新產業,又為國家和地方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誠通集團還積極進入社會養老服務業,利用閑置廠區,在北京等地建設頤年山莊工程,社會反響強烈。
展望未來,我們承諾:在今后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切實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保障安全生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振興民族物流產業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