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政策決定關稅調整方向
2008-6-17 10:4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特約評論員 朱增
近日坊間流傳,為調控國內鋼材價格、穩定供需,國家將利用關稅這一宏觀調控手段進行具體操作。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對此予以否認,稱穩定鋼材出口的各項政策,對于穩定鋼材市場運行極為重要。一時間,鋼材出口關稅調與不調兩個陣營各執一詞,爭論甚囂塵上。一方面,由于市場環境風云變幻,加之國家對被歸為“兩高一資”的鋼鐵產品尤為關注,有形之手再度聯手無形之手似乎只是時日問題。但另一方面,基于穩定市場預期以及對于抑制鋼材出口政策成效的自信,不調整鋼材出口的關稅似乎又有據可循。但遑論關稅調整與否,最終還得取決于具體實踐。
一是市場實踐。毋庸置疑,關稅調整與否與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關稅調整固然是國家行為,但前提卻是基于市場的經濟事實。在今年及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國鋼鐵業一直沿用的是低成本的競爭策略。應該說這對于成長期的中國鋼鐵業,在壯大規模、占領市場份額、培育骨干企業等方面都卓有成效。然而,隨著今年以來,鐵礦石等原輔材料身價的大幅竄升,利潤空間的極大壓縮,加之國家對鋼鐵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加大,低成本的競爭策略在市場以及政策的雙重作用下難以為繼。由于鋼鐵企業對此調整效果的滯后以及自身轉嫁成本壓力的考慮,鋼鐵價格呈“高燒”態勢。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互動,國際市場供給的不足又一次刺激了鋼價,任其上揚無疑會進一步將物價的上漲傳導到生產環節,5月PPI同比上漲8.2%就是最好的明證。因此,鋼價再度上漲以及隨之可能而來的CPI的上揚都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所不能承受之重。
二為政策實踐。鋼鐵產品 “兩高一資”的政策定性已經清晰反映了指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思路,從中可以管窺到建設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性”社會的社會大趨勢。從某種層面而言,鋼鐵產品對于資源巨大消耗的秉性,會擴大能源消耗的規模、增加我國環境容量負擔。
因此,如何擴大鋼鐵行業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調整產品結構甚至于尋找可能的替代品都成了有關部門思考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利用關稅對于鋼材出口進行合理調節,以降低國內資源的消耗,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就成了政策設計者的應然考慮。應該說,國家對于鋼材產品出口的限制是基于優化鋼鐵產業結構、優化產能配置、助推產業升級的深度思考。但奈何資源市場全球一體化的現狀,使得國際市場供給緊張,并最終拉升了國內鋼材產品價格。在保持大方向的同時,如何保持市場主體對于政府的信任,政策的改變將在很大程度上考驗制定者的應對智慧。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鋼材出口關稅調整與否,或許還有影響其的第三方,甚至于第四方,但終歸繞不開市場與政策兩大核心因素。無論市場態勢還是政策設計,都將對關稅的調整起到基礎性的影響,這自然也包括關稅維持不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