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地方國有企業如何“走出去”

2008-6-16 13: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訪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國資委主任崔堅 
  本報記者 王小妝
  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著眼國家經濟全局作出的重要決策。地方國有企業作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的重要力量,積極“走出去”融入全球經濟,既符合企業的內在發展需要,也是踐行國家和地方戰略的應有之舉。那么,地方國企如何“走出去”?
  近幾年,重慶國企系統一直走在國企改革探索前沿,其整體上市、打造重慶企業名片、打造重慶企業家名片等舉措都蘊涵了“引進來,走出去”的全方位開放精神。中國經濟時報為此專題采訪了重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國資委主任崔堅。
  從國家和地方大局著眼把握“走出去”戰略
  中國經濟時報:最近聽一些國企老總說,重慶國資系統在醞釀一個“走出去”戰略,這讓人聯想到薄熙來同志到重慶以后用開放推動重慶改革發展的思路。具體到你們,有什么系統的思路呢?
  崔堅:國企“走出去”,不能忘了這個“國”字,要充分體現國家政策導向和戰略意圖。作為地方國企,還得考慮地方的宏觀經濟大局。具體講:
  一是有利于實現國家和地方資源戰略的要優先介入。關系國家和地方經濟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資源、能源領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短缺資源和稀缺資源領域,要主動出擊,優先介入。要通過海外并購、協議采購、聯合開發、項目置換等多種方式,進入海外資源市場,獲取全球資源配置的主動權,提高資源占有度,保證資源供給量,維護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長期安全。
  二是有利于推動地方支柱產業發展的要優先布局。涉及地方支柱產業發展的原材料供給、物流配送及研發、生產、營銷體系拓展等領域的項目,要重點策劃,優先布局。要依托海外產業市場、資本市場等,綜合實施合資、獨資、購買、重組等手段,增強產業集團在全球產業資源配置中的主導權,推動產業集團調整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拓展營銷網、完善信息鏈、降低物流、能耗和管理成本等。
  三是有利于密切經貿和外交關系的要優先進入。有利于深化或改善外交關系,有利于密切經貿關系,有利于增強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的海外市場,如非洲、中東、亞太市場等,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優先進入。要根據海外市場的需求和政治、經濟狀況,結合企業的行業特點和規模實力,通過產品輸出、技術輸出、管理輸出、資金輸出等方式,參與資源加工、農業開發等,通過修橋筑路、開設學校醫院、投資辦廠等渠道,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共贏互利關系,實現國家和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路徑選擇要與企業實力相匹配
  中國經濟時報:企業總歸要發展要贏利,作為一個內陸城市,您覺得你們的企業怎么“走出去”才能首先保證自己的發展?
  崔堅:路徑的選擇事關“走出去”的成敗。企業要基于對自身的特點和整體實力的綜合判斷,量身裁衣,量力而行,選擇一條符合企業實際的有效路徑。
  一要堅持差異化原則。企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各種要素的不同,決定了企業“走出去”路徑的差異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二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堅持走海外產業發展的傳統路徑,通過產業布局、基地建設、市場和服務體系延伸等方式,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提高產業的國際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國際證券市場、金融市場、產交市場等各種要素市場的作用,闖出“走出去”戰略的新路子。如符合海外上市的地方國有企業,可以嘗試通過海外資本市場融入全球經濟。規模實力強的企業可以依托海外證券市場,通過股權收購、參股或控股海外上市公司實現“走出去”。還可以通過其他國際市場,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產權、技術和人才資源等。
  三是要堅持內外市場均衡。企業產業、資金、人力等資源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配置權重,也是選擇“走出去”路徑必須統籌考慮的問題。要緊扣企業“走出去”的戰略目標,以堅持均衡發展的原則有效調控。以進入、占有國際能源市場、稀缺資源市場為目標的企業,要敢于拿出“舍內搶外”的勇氣,全力踐行國家和地方戰略;以解決自身發展瓶頸為目標的企業,如解決原材料的海外供給、解決核心技術等,要堅持“穩內先外”的原則,通過“走出去”抓緊解決;以市場向海外延伸為目的的企業,要堅持“內外并行”,如投資建廠、收購兼并、增設營銷網絡等,要以市場為導向,可內的不能急于向外。
  戰術運用要與市場機制相融合
  崔堅:從戰術層面講,國際形勢復雜,市場變幻難測。企業要靈敏洞察,巧用各種戰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善于借力出擊。要借助國家和地方商務部門的對外合作網絡和中介機構的信息渠道,選擇最佳的出擊路徑和合作伙伴。借助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對華友好人士的影響力,海外戰略投資者、世界500強和中央大集團的競爭力,提高“走出去”的效率,實現風險遞延。借助海外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業務人員的各種資源優勢,加快拓展海外市場。借助駐外使館、友好組織等,幫助解決海外經營中遇到的經濟、法律、勞務等一系列糾紛。
  二要善于借勢推動。要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領導人出訪的重要機遇,積極開展經濟外交,擴大海外業務范圍,提高國際影響力,促進國際化經營。充分利用海外市場的經濟發展周期和利率、稅率的波動,利用海外企業生產經營的趨勢變化,找準最佳的介入時機。充分利用國家對非洲、東南亞、中亞、南太平洋(601099行情,股吧)等地區國家的優惠貸款和項目援建給企業帶來的重要契機,積極實施對外承包或投資經營。要充分利用國家在世界各地建立的良好政治、經濟、文化、技術合作關系,發揮政府的協調功能,為企業“走出去”搭建良好的經營平臺和創造寬松的商業環境。
  三要善于借橋鋪路。要善于借助海外資本市場,通過海外上市、參股或收購海外上市公司等方式,進入海外市場。善于借助海外企業的債權債務關系,通過收購債權進而實現債權轉股權。善于通過控制海外企業能源、原材料等供應鏈的關鍵部位,核心技術、物流配送等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為實施對外并購爭取主動。
  風險可控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基本前提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從國家層面,防范借“走出去”資金外逃上也是一個沒有完全解決的課題,從國企來講,更不能排除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你們打算怎么樣來防范呢?
  崔堅:風險可控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基本前提。要把風險防范貫穿于“走出去”的全過程。
  一要加強決策風險防范。要建立海外投資風險的評估機制,在實施市場開發、項目投資前,要對海外市場的經濟、政治狀況、市場環境及投資優惠政策等進行綜合評估。要借助大型國際投資咨詢公司和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力量,加強對海外企業信息的收集和政策法律的咨詢,降低決策風險。要建立海外投資決策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產品的市場趨勢、價格走向和主要競爭對手的跟蹤分析,限制盲目經營和短期行為。要在實施重大國際投資、并購、合資合作前,加強對海外市場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交易合同審核制度,減少因政策法律問題帶來的決策風險。要通過簽訂雙邊或多邊投資保護協議,減少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化解投資爭議。要探索推行行業多元化和國家地區多元化,分散并降低單個業務風險形成的總體風險水平。
  二是加強經營風險防范。要探索與海外原材料供應商簽訂長期供貨協議、與營運商建立價格補充機制等方式,規避原材料價格波動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要通過開展套期保值或提高產品首付款比例等措施,規避由于匯率、利率變化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要建立健全海外項目經營預警機制和商品行情的監控機制,及時識別風險、量化風險、監控風險,把經營風險損失降到最低。要充分利用好保險手段,通過實施出口信用保險,化解收匯風險,確保企業的經營安全。
  三是加強管理風險防范。要探索建立全球現金管理系統GCM ,實現現金管理系統功能的網絡化,嚴格監控海外資金的流轉與調動。要完善海外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監事會外部監督,增強董事會獨立性,明確董事會和高層由母公司委派。要探索建立良性競爭機制和與績效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海外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要實施海外企業定期匯報制度,加強對經營過程的監控。要實施靈活的海外經營策略,既避免管得太死而影響海外企業的正常經營,又防止放任海外企業自行決策投資行為造成的投資失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