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海岸新區:助推河北沿海第三增長極
2008-6-16 13: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核心提示
蔚藍色的渤海灣,發展大潮奔流涌動。
滄州市從“大運河走向渤海灣”,著重開發渤海新區;唐山市以“藍色思維”改寫煤都歷史,全力建設曹妃甸工業區。面對藍色的海洋,它們找到了各自的戰略突破口。
同屬沿海經濟隆起帶的秦皇島將打一張什么牌?這一直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相對于兩個城市的熱火朝天,秦皇島略顯沉寂。“建設黃金海岸新區,使其成為沿海強省總體布局中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增長極。”—6月2日,在省委辦公廳、省社會科學院、秦皇島市委市政府聯合舉辦的“建設黃金海岸新區,打造戰略增長極”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以及當地決策者為秦皇島擘畫了一個更富激情的未來。
獨辟蹊徑,“黃金海岸新區”將成港城新引擎
秦皇島的明天在哪里?
秦皇島人把目光放到了秦皇島西部濱海地帶一片尚未利用的土地。
這塊土地東起戴河口,西至灤河口;北起撫寧縣境內的京哈鐵路、昌黎縣境內的沿海高速公路,南至沿海海域。涉及119個行政村、12.3萬人口,總面積425.81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69.6公里,荒灘24.6平方公里。
這里,擁有中國北方最優質的海水浴場、國內獨樹一幟的海岸沙丘、近海濕地七里海、連綿不斷的防護林帶等寶貴的自然和生態資源。
2006年12月1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秦皇島市成立黃金海岸保護建設管理區,對西部濱海岸線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從那時起,秦皇島人就開始了對這一區域的規劃研究。
與渤海新區、曹妃甸重點發展重化工、制造業不同,黃金海岸新區這塊被秦皇島人寄予了厚望的土地,在發展路徑上獨辟蹊徑,把目光放到了發展第三產業上。
“將大型娛樂文化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努力打造中國頂級休閑娛樂產業群,并聯動房地產、旅游業和其他服務業,使之成為河北一個富有潛力的增長極”,秦皇島市市長朱浩文在會上介紹說,黃金海岸新區戰略定位是努力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城市新區和休閑文化中心”。
“只有發展服務業,才能使秦皇島以差異化的發展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省社科院院長周文夫等眾多與會專家學者對黃金海岸新區的這一定位表示認同。
“在戰略理論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即戰略三構面。說的是企業、區域的發展在戰略謀劃中主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經營范疇,二是核心資源,三是事業網路”,省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顏廷標研究員說,“秦皇島將來干什么,黃金海岸新區怎么定位,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要明白秦皇島的核心資源是什么?”
與唐山、滄州這兩個沿海城市相比,港口、岸線資源這些別人有的秦皇島都有。除了這些,秦皇島還擁有另外兩個城市不具備的海濱環境。
別人能干的秦皇島似乎都能干。這一度讓秦皇島的城市定位搖擺不定。“當國內港口投資熱潮興起的時候,城市定位就偏重港口;當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提倡發展工業的時候,又轉向了工業。此種情況表明,秦皇島城市定位并未取得共識,更說明秦皇島對自己的核心資源認識不到位。”省城鄉規劃研究院副院長鮑龍提醒。
對于秦皇島而言,重要的不是看到自己有多少和別人一樣的,而是有多少和別人不一樣的。重要的不是能干別人干得了的,而是干別人干不了的。
秦皇島最大的優勢是什么?就是濱海環境優美。
省發改委副主任于明說:“秦皇島未來的發展不是一般化的發展,而是從放大核心資源中尋找機會,從核心資源中謀求發展思路,在優勢中進一步凸顯優勢,這是秦皇島成長壯大的根本出路。”
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陳璐研究員說:“鑒于秦皇島產業和發展模式的局限,若不想被周邊城市邊緣化,必須在消費和投資兩個引擎上下功夫,保持20%以上增速。而實現這一目標,也客觀決定了秦皇島必須充分發揮固有優勢,打造新的優勢。”
省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顏廷標研究員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更多的是解決吃的問題,就是發展農業。解決用的問題,就是發展工業;下一個階段是解決享受的問題,就是發展服務業,包括優化我們的生態空間。所以全面解決農產品、工業品,接下來是服務產品、生態產品,這恰恰是秦皇島市比較突出的優勢。”
因此,誰先把握了消費市場,誰就會有未來的經濟增長。依據秦皇島的自然資源和交通區位特點,采取差異化的策略,堅持錯位發展,所以提出打造休閑文化中心,這也是與我省建設沿海強省整體布局相適應的。
秦皇島周邊的東北、天津和河北的大部分城市均以資源和制造業作為主題定位。與這些城市相比,秦皇島發展制造業處于明顯劣勢,反而在發展消費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金海岸,新空間:“大秦皇島”破解空間制約
建設黃金海岸新區的另一重要意義在于破除秦皇島發展的空間制約。
背山面海的地貌特征和城港一體的布局特點使秦皇島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局限。港口占用了大量海岸線資源,傳統的城市功能既無清晰的區劃,又沒有更大的空間,城市建設與港口發展存在空間上的矛盾,空間不足已成為秦皇島加快發展的瓶頸制約。
沒有任何城市再愿意攤大餅式地向外發展了。尋求新的跨越式發展必須創新思維,擺脫漫溢式發展模式,跳出主城區,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在原有城市三組團(山海關、海港區、北戴河)的基礎上,開辟黃金海岸新區為第四組團,既能發揮環境資源優勢,又能緩解主城區壓力,為臨港產業提供更大空間,也為黃金海岸、南戴河區域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從長遠看,建設黃金海岸新區,使之成為連接西部岸線與周邊區域樞紐,拉近昌黎、撫寧與城市區的距離,可以將昌黎、撫寧兩個縣城發展成為衛星城區,建立起“4+2”模式的大秦皇島城市框架。
“表面看,秦皇島的發展有很大制約,如果從全局看,潛力大于制約。海港區的港區占7.5平方公里,通過合理組合把這7.5公里倒出來,效益會大很多。黃金海岸新區有20多萬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那么好的環境,又有未利用的土地,還有很大潛力。”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張俊杰說。
目前黃金海岸新區服務業檔次低,感覺水平落后,屬典型的“一流的資源,三流乃至不入流的開發”,與優質的岸線資源不太匹配,也與秦皇島的旅游地位不相稱。
秦皇島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洪衛說:“黃金海岸管理區擁有69.6公里海岸線,占我市全部海岸線的65%左右。從產出效益相對來說比較低,每公里岸線產生的價值僅為4.5億元。上海每公里產出GDP是60億元,威海每公里產出GDP是124億元,我們是4.5億元。按照經濟學理論,經濟發展悖論形成落差意味著存在著明顯的反優勢,破解經濟發展悖論,充分釋放潛能,就可以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秦皇島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城市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好了空間資源問題,以“大秦皇島概念”替代“小秦皇島概念”,則產業發展的空間資源問題得以解決,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則有望得到優化。目前,秦皇島重工業、臨港產業和物流業、制造業、消費產業區的東西流線性布局,黃金海岸新區發展休閑文化產業和種植園經濟不僅符合產業布局的需要,也做到了既提升第一產業,又兼顧工業和服務業的平衡發展。
寧可晚開發也不亂開發
無論是與會專家,還是當地決策者,對開發黃金海岸新區都持慎之又慎的態度。
“如果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不快,我們就是庸人。如果饑不擇食、慌不擇路,從而破壞生態,我們將是歷史的罪人。”秦皇島市委書記王三堂如此表態。
秦皇島經濟社會發展慢了不行,但是秦皇島環境生態建設搞不好更不行。
“生態良好是秦皇島最大的品牌和優勢,也應該成為黃金海岸新區建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富裕的地方是越來越多,但是相比較而言,生態和環境良好的地方正在減少。物以稀為貴。秦皇島的知名度和它的重要性將會日益飆升。”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陳璐研究員說。
如果環境受到破壞,秦皇島將不能稱為秦皇島,弱項經濟發展沒有強起來,環境優美和生態良好的強項反而弱下去了,這是不允許的。所以說弱項一定要強起來,但強項不能弱下去。
“黃金海岸作為一個世界少有、國內罕見、華北唯一的珍貴資源,生態環境十分敏感,必須把‘保護’放在首位,始終如一打‘生態牌’。這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否則無法向后人交代。”省環保局環評處副處長張大鵬這樣強調。
省社科院副院長孫世芳研究員說:“有些事情表面看起來很劃算,但細算起來不劃算,比如說搞煤能賺到錢,過去每噸煤收益十幾元。換一個角度想,若是把煤碼頭、煤場的空間用來做其他產業,比如搞高科技產業、高級物流、游艇俱樂部等,未必比這個差。”
“黃金海岸有與美國好萊塢相似的自然環境,且在某些方面更勝一籌:陽光充足,日照充分,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地勢開闊,大海與沙漠風光俱擁。這種天然環境和自然條件,適宜影視產業的發展。”燕山大學副教授梁興輝建議說。
省政府研究室綜合處處長陳萬欽研究員在談到產業選擇時則建議:“既不影響新區的旅游核心功能,保持現有特色,又能增加新區的經濟收益;既不造成污染、影響生態環境,又能推動科技進步、促進城市經濟轉型。就是在繼續拓展旅游業的基礎上,建立研究生教育研發基地。”
專家們的建議各異,但總的原則是相同的。黃金海岸新區應該側重培育高端旅游、科技研發、商務會展、高新技術、服務外包、海洋經濟、種植園經濟等潔凈產業,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堅決不上重化工業、一般性產業和有污染的企業。
防止沿海塌陷:構建起沿海串珠狀的空間結構
黃金海岸新區開發,不單對秦皇島意義重大,對于河北沿海經濟隆起帶建設都有重大意義。
秦皇島是我國首批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具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最早的出口加工區。這些年,雖然有了大的發展,但橫向比較,發展狀況不好。總體發展水平與所處地位并不相稱。近年來多項指標甚至出現退位。
與山東的威海比,威海與秦皇島原來都是縣級市,區位條件、轄區面積、人口規模都基本相當,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水平、經濟實力也差不多。但是經過20多年發展,2006年威海地區生產總值1269億元,是秦皇島的2.4倍,固定資產投資697億元,是秦皇島的3.3倍,地方財政收入70.1億元,約為秦皇島的2倍,差距拉得很大。
建設沿海經濟隆起帶,從我省目前的情況來講,秦皇島、唐山、滄州首當其沖。現在唐山和滄州都有了自己發展的重要引擎。
陳璐研究員說:“縱觀渤海灣西岸地區生產力布局,遼寧沿海五點一線正在崛起,相比較而言,秦皇島西部沿海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仍較薄弱,有‘塌陷’的危險。建設黃金海岸新區,將會加強這一區域的經濟實力及其向內陸的輻射能力,很好地補上這一‘斷裂帶’。與滄州臨港地區、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遙相呼應,構成渤海西岸地區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區,從而平衡渤海灣西岸沿海地區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促進沿海地區和諧發展。”
黃金海岸新區開發,有助于加速生產力布局向沿海推進,提高我省在環渤海經濟帶中的綜合競爭力,有助于構建起沿海串珠狀的空間結構,促進秦皇島市乃至我省的跨越式發展。
透過黃金海岸新區,我們看到秦皇島更加輝煌的未來,也看到一個更富有實力、活力、競爭力的河北沿海隆起帶崛起于渤海之濱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