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加快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
2008-6-15 10:2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幫助資源型城市實現經濟轉型。大同市作為一個以煤炭生產為主的資源型城市,同時又是一個被國家列入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如何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市委在科學分析和正確把握市情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要把有利的環境與自身的優勢相對接,把有利的政策與自身的定位相對接,把有利的市場需求與自身的區域特色相對接,走出一條有環境、有政策、有優勢、有特色、有成長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轉型發展,實現綠色崛起,努力打造宜居、魅力、現代化的區域中心城市。而要完成這一戰略任務,必須有強有力的城市功能支撐,必須有多元化的支柱產業支撐,必須有兼備優秀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軟實力支撐,因此,把握戰略重點,積極構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體系,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按照國家功能區定位和產業布局的要求,建設新型能源基地。大同作為全國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建設新型能源基地不僅是大同發展的需要,也是全國功能區定位和產業布局的要求。此,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鞏固國家能源基地的地位,做強做大新型能源基地。要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克服安全生產對能源基地建設的制約。要延長煤炭產業鏈,實施煤電一體化戰略,實現動力煤基地向電力基地轉變,克服市場變化和交通運輸對能源基地建設的制約。要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進行石炭二迭紀煤炭的深度開采,克服侏羅紀煤炭資源枯竭對能源基地建設的制約。力爭"十一五"期末,使全市現有煤礦數量減少30%以上,全市煤炭產量沖抵衰減能力后穩定在1億噸左右,洗選能力提高到80%,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新型能源基地。
(二)按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要求,建設生態工業強市。大同市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形成了多門類的工業產業體系。當前最核心的問題是要轉變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努力實現由老工業城市向生態工業強市轉變。在轉變的路徑上,要注重四個方面:一是要重塑工業產業體系,走出一條支柱產業、接續產業、替代產業共同支撐的多元發展之路;二是加快工業 園區建設,走出一條產業園區化、企業集團化的集群發展之 路;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一條節能減排、環境保護、 合理利用資源的綠色發展之路;四是轉變發展方式,走出一條 尊重人才、注重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學發展之路。按照這樣一個思路,在做大做強煤炭支柱產業的同時,要通過我 們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一批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競爭力強的 產業基地和特色園區。要按照規模化、集中化、精深加工的要 求,完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開發后續產品,形成煤化工產業 集群,建設國家級煤化工基地;充分發揮裝備制造業的裝備水 平和技術優勢,整合省內市內資源,建設我國重要的軌道交通 和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圍繞原料藥、制劑、現代生物制藥和 天然藥物四大體系建設,建設全省最大的藥業生產基地;按照 產業集聚、企業集中、項目集群的發展方向,努力把塔山工業 園區建設成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把開發區建設成全省重要的 特色化工業園區,把龍泉工業園區建設成帶動縣域經濟發展的 循環經濟園區。
(三)按照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要求,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可以說,豐厚的文化底蘊既是大同市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更是大同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立市之本。而作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稀缺歷史文化遺產,必須加以完整性和真實性地保護,這是市委、市政府本著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態度,著眼于城市長遠發展,立足于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城市競爭力,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選擇和實施的重大步驟。要按照整體保護、重點修復、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重點對古城進行整體性保護,對一批重點古建筑、古城墻等進行搶救性修復、重建,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街區、傳統民居進行重點整修和恢復,對云岡石窟、恒山懸空寺等景區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整治。使大同這座古城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出獨特的城市魅力。要加強對歷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一手抓傳承、一手抓創新,不斷豐富大同文化的內涵,著力打造大同文化品牌,最大限度地弘揚大同市歷史上形成的古都文化、長城文化、邊塞文化、宗教文化和多民族融合所蘊含的和諧文化。在此基礎上,按照旅游資源產業化、旅游產業市場化、旅游發展品牌化的戰略思路,進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資源,精心打造云岡、恒山兩大旅游品牌,用五到十年的時間,把旅游業真正發展成為大同市的支柱產業,把大同市打造成為帶動全省、影響全國、聞名世界的文化旅游勝地。
(四)按照打造"物流服務基地"的要求,建設現代物流中心。打造"物流服務基地"是省委、省政府在"十一五"期間建設新型能源基地的同時,提出的又一戰略決策。而在這方面大同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和傳統優勢。要發揮鄰近北京和地處晉冀蒙交界地區的區位優勢,堅持"依托北京發展大同"的戰略,主動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切實加強與首都的經濟聯系和交往,加強與首都的商務對接、科技對接以及文化旅游對接,形成與首都聯系緊密的文化帶、產業鏈和經濟體,使大同市成為面向北京的新鮮綠色農產品和清潔能源、新型建材供給區,物資流和人流、信息流周轉區,休閑娛樂和美食旅游度假區,潔凈水源地和綠色生態區。特別是要按照全省以太原為中心,以大同、侯馬為主要節點的物流布局,盡快完成國家糧食物流通道大同節點工程建設和一批專業市場的改造,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等項目。同時要加快改造提升商貿餐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物業、社區等新興服務業,把大同建成名副其實的現代物流中心城市。
(五)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的要求,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要切實把城市建設、管理作為一種戰略資源來看待,把城市品牌作為一種戰略資本來經營。要從城市發展的實際出發,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按照"一軸雙城"的城市格局和古城保護、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工礦區提升"四路并進"的思路,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搞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主城區內要以保護為主,御東新區要以開發建設為主。目前是要重點實施好御河南北路拓展延伸工程和迎賓東西路的拓寬改造工程,切實把這兩條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城市主干道建設成為加快發展的開放路、提升城市品位的景觀路。未來幾年,要在加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實施舊城改造的同時,重點啟動建設御東新區,加快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以新區建設帶動古城保護和舊城改造。力爭用5——l0年的時間,把御東新區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先進、生態環境優美、新型產業集聚、適宜創業居住、極具現代特征的新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與此同時,要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大力實施 "11122"生態重建工程和"藍天碧水"工程。力爭用較短的時間,實現城市垃圾處理零的突破,實現城市污水全處理,實現主城區集中供熱全覆蓋,實現天然氣供應全置換,真正使大同市成為綠色環保的生態市、加快發展的開放市、保持古城風貌的景觀市,成為宜居、休閑、具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城市風貌的區域中心城市。(中共大同市委書記 豐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