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CPI看到信心 經濟學家最擔心CPI還要上漲
2008-6-13 12: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從過去幾個周,沒有直接的看到任何可以推斷所謂通貨膨脹里面有什么受到地震的影響,但并不是說它就一定不存在,讓宋國青最擔心的是CPI還要上漲。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PPI對于非食品CPI有較好的領先作用,PPI的繼續上升很可能推升CPI中的非食品價格的漲幅,它一般會在三到六個月以后影響到CPI,從這一點上頭來看,我們對下半年三到六個月以后的CPI走勢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今年以來不斷加快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就是CPI漲幅,始終吸引著大家的目光,進入五月份,又遭遇到汶川地震,這場空前的災難,對我們的CPI走勢究竟有多少影響?很多人心里都在猜想,而昨天公布的5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又同比上漲8.2%,漲幅創下最近43個月的新高,更讓人擔心,CPI會不會繼續加速攀升。
今天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終于讓我們緩了一口氣,5月份的CPI同比上漲7.7%,這個漲幅比上月回落了0.8個百分點,也是CPI指數連續三個月漲幅破八之后,第一次降到了8%以下,那是什么因素使得CPI指數放慢了上漲的腳步?我們的記者也在市場上進行了調查。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4月和5月份,荔枝、西瓜等水果的產售逐漸進入旺季,一方面水果產地的批發價有所下降,另外一方面賣場也在不斷加大進貨量,以進一步降低銷售價格。
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7%,從月環比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4月份下降0.4%,食品價格下降1.3%,其中鮮菜價格下降15.7%,在物美大賣場的蔬菜區,記者看到,蔬菜的銷售非常紅火。
物美生鮮部高級采購經理賴永毅告訴記者,蔬菜價格下調的原因和水果相似,一方面是受到旺季供應量加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家對食品類價格實施了各種管控和補貼措施。在5月份,蔬菜、水果類產品的價格都出現了明顯下降,而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肉、禽、蛋、奶類產品和糧食價格也都基本保持穩定,人們十分關心的豬肉價格還略有下降。
賴永毅告訴記者,豬肉白條價格五月份跟四月份比整體是下降了4.8%,就5%左右,禽類的也是在5%左右,這個月目前是趨于平穩。
關于四川地震會不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影響豬肉價格,賴永毅稱,如果說從傳統市場來說肯定會有一些變化,如果說政府有出臺一些政策來幫助,應該能保持平穩。
食用油的價格也是人們關心的重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前兩個月原材料價格上漲、國際油價飆升造成企業運輸成本上升,但在國家對價格的政策管控和對食用油生產企業的財政補貼下,食用油價格并沒有明顯上漲,而是基本保持穩定,對于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食品類價格的走勢,賴永毅作出了這樣的預期。
地震災害是否會對原本就持續高漲的CPI指數帶來新的上漲壓力?
在農產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的價格出現下降的同時,肉禽、食用油和奶制品的價格也保持了平穩的狀態,這些跡象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是,很多人有個最大的擔心,那就是五月份發生在四川的八級地震,這場災害對原本就持續高漲的CPI指數會帶來新的上漲壓力嗎?帶著這個疑問,我今天也采訪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清教授。
記者:“宋老師今年中國1、2月份中國發生了雨雪災害的時候,當時CPI指數第二季度一下子就同比報說了百分之八點七,就十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那么當時地震出現之后,有很多人也會導致CPI出現一個暴漲的趨勢,特別是農產品的價格,食品等,那您覺得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它應該是雪災短期里面影響一些食品的供給,這個是明顯的,因為像蔬菜這些東西運不進去,地震就算災區受到一些沖擊,這個也不一定,那就算災區受到了一些沖擊,它也是一個范圍很小的東西,這兩個還是不可相比的。”
記者:“是不是說如果把這個雨雪災害跟地震這兩次大災相比較的話,您覺得災害波及面比較廣。”
宋國青:“波及面比較廣,它對通貨膨脹短期通貨膨脹的影響,要比地震大多了,雖然在短期里面,從去年到現在通貨膨脹里面的一個顯著的部分是食品在漲價,但是食品這個價格長期趨勢,它還是要有一個它自己的規律,那么過一段時間這個因素可能就會調整回去。”
記者:“但是四川這次地震之后,損失的生豬好像一百多萬頭,四川是中國比較大的生豬的養殖基地,這個會不會對全國的豬肉價格產生一定影響?”
宋國青:“有一點影響,但是同時我們也考慮到,就是因為受災還有運送困難,可能那個地方現在吃豬肉也會少一點,但是這個里面有其他因素,那在全國來說,全國的豬的存量是四、五億頭,它是一百萬,所以就是這樣一個概念,很少一個比例。”
記者:“那么地震您覺得對通脹帶來的直接壓力有多大?”
宋國青:“直接的就是我們都沒有看到任何可以推斷所謂說過去幾個周這個通貨膨脹里面有什么受到地震的影響,一點都看不出什么情況,當然說我們看不出,不是說它就一定不存在,就是我們用通常的辦法看不出來它有影響。”
記者:“那按照您的推測,目前先行的這些政策規定,您覺得到了年底,12月份左右,這個數字是否會降到5或者是6嗎?”
宋國青:“現在看來希望比較大,還是到5,但這里面確實有大的不確定性,現在擔心。”
記者:“主要的擔心是什么?”
宋國青:“擔心幾個,一個是國內貸款放松了,有調控這個方向又發生一點變化,那另外一個擔心就是國際上的熱錢,還有貿易順差這些東西進來的太多,這個都會影響貨幣的情況,如果貨幣在后面幾個月不能保持一個慢慢下降的速度,又回去了,那年底的通貨膨脹可能下不利,就說再說嚴肅一點,到返回去的可能性都是有的。”
地震災難和CPI的短期走勢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但是,地震對整個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區的經濟已經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僅四川省工業企業遭受的損失就超過2000億元,而中央財政今年安排的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就有700億元,有專家預計,整個災區重建費用大概需要7000到10000億元,巨大的投入會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呢?我也把這個問題提給了宋國清教授。
記者:“地震之后如果長期來看,比如說半年以后,一年以后,會不會逐漸顯現出來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宋國青:“這個就是從供給的角度上,一部分生產能力受到了破壞,所以這個就永久性的消失了,而這個影響畢竟就是一個很局域性的東西,就是全國工廠的生產能力受到了多大的影響,這個現在只能做一點很初步的估計,肯定就是在百分之一以下,也可能不到百分之零點幾,甚至很小的一個數,那么這個影響看起來是很不明顯的。”
記者:“有些經濟學家預測的話,地震對中國GDP增長率會帶來的縮減,比如說百分之零點幾到零點七增長率的減少,您對這個數據,您愿意給個您的數據嗎?”
宋國青:“我覺得可能會在一個很小的范圍,當然這個前提就是不要因為地震搞出一個通貨膨脹來,因為地震又增發貨幣,這個會帶來一個通貨膨脹效果,那通貨膨脹短期里面會對經濟有一個正面的沖擊,這個就好像是地震反而把經濟給搞好了,這個確實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一個很壞的事情,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還是一個負面的影響,但是這個影響,主要我們現在很初步的觀察,我自己覺得可能會在百分之零點一,零點二這樣一個幅度上。”
記者:“零點一零點二?”
宋國青:“很小很小,對總量,但是對地區的影響是很大的。”
記者:“四川很多基礎設施,包括油、電、汽等等,這些能源等等行業,那四川運輸也是基本中斷了,受災地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全國的運輸,那么這個會不會,長期來看,影響到全國一些大宗商品的價格?”
宋國青:“應該說現在全國全面性的商品主要就是糧食、煤炭這樣一些大眾商品,因為它的運輸量太大,我想這個可能具體得去看一看這些情況,像糧食這個地方地震災區本身它直接對全國就算有一點糧食的調入調出也是很小的量,那個地方也不是煤炭的主產省,可能就是主要是工業方面,但是工業的產品的運輸,一般的運輸相對來說問題不太大。”
記者:“那么也有人說,地震時也有可能出現經濟過熱,這種可能性存在嗎?”
宋國青:“這個主要還是貨幣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用什么樣的辦法去救災,去安排這個災后重建的支出,如果說,像財政轉移,用一些轉移支付的辦法,把其他地方的賦稅壓一點,把壓下來的錢拿來支援救災,這個就沒有通貨膨脹的效果,也就沒有這個短期經濟過熱的效果,那么如果是用增發貨幣的辦法來先印,簡單說就是印票子救災,印票子救災這個短期就有一點正面的效果,但是就是負面的效果,所起的負面效果更大,從現在政策方面來看,我感覺好像是政策方面繼續堅持貨幣從緊,也就是說不是要用印發貨幣的辦法來救災。”
記者:“今天我們做這個整個采訪的過程當中,覺得您的狀態是非常積極的,非常樂觀的,所以我特別想問您,您現在最擔心的是什么?”
宋國青:“最擔心的有幾個事情,短期里面對通貨膨脹往回走還是很擔心,我就是擔心決策的方面,高層對于這個通貨膨脹看到形勢好一點,又覺得問題不大了,那么再出現一些其他的理由,或者是出現一些呼聲,大家說不要再調控了,趕快放松,又把通貨膨脹給搞回來,我現在主要擔心這個,短期里面擔心的是這個。”
CPI的未來走勢依然面臨著強大的上漲壓力?
剛才宋國清教授的解答,至少讓我覺得,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在油價、糧價、煤炭還有鐵礦石價格持續高漲的推動,國內五月份的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就是PPI,同比上漲了8.2%,創下43個月以來的新高,在這種背景下,CPI漲幅的這次回落,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再來聽聽其他專家的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告訴記者,5月份由于農副產品進入生產、供應的旺季,市場供求關系趨緩,使得食品價格環比出現下降趨勢,其中鮮菜價格環比下降了15.7%,但對于接下來的走勢,長期關注消費價格指數的趙錫軍教授認為情況不容樂觀,食品類豬肉供求矛盾還很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因為年初的大雪災,然后再加上四川的地震,實際上對養豬的生產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豬不像是種地那樣,它一下子就能說按照時間就能養出來的,它是周期比較長一點。”
而非食品價格方面,也存在著新的物價上漲壓力,這很難被食品價格的回落所抵消。
趙錫軍:“在國內方面,比如說電、煤這些價格,實際上煤的價格是在不斷上升的,然后有些像能源類的價格,像勞動力的成本也是在不斷上升的,那么生產的成本也是在不斷上升的,這些壓力是持續存在的。”
與此同時,趙錫軍認為,中國此輪通脹的成因很復雜,除了國內因素,還有國際輸入型因素。
趙錫軍:“國際壓力是持續存在的,就是美元的貶值,國際油價,農產品的價格,國際的礦產品的價格都是居高不下,這些還會持續下去。”
由于美元持續貶值,而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基本都以美元為計價單位,這迫使投資者紛紛將資金投到大宗商品期貨當中,導致這些價格屢創新高,這是不少新興市場在處理通脹壓力時面臨的共同難題,而目前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60%,遠遠高于美國、日本等國家14%~20%的范圍,趙錫軍教授告訴記者,高度的經濟外向性,使得我國也成為輸入型通貨膨脹的主要受影響國。
趙錫軍:“除非是你完全封閉起來,現在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只要你開放,只要你有大量的貿易,有大量的跨境的投資,那這個國際的因素,國際市場的波動肯定會影響到我們。”
而在5月份經濟運行數據中,還有一個數據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那便是國內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指數PPI,5月份PPI同比上漲8.2%,這一漲幅創下43個月來的新高,這也意味著自2007年2月份后,PPI漲幅再次超過CPI,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和國內的貨幣供應對PPI的走勢具有領先作用,而PPI對于非食品CPI又有較好的領先作用,PPI的繼續上升很可能推升CPI中的非食品價格的漲幅。
趙錫軍:“通常情況下PPI是CPI的先導指標,它一般會在三到六個月以后影響到CPI,從這一點上頭來看,我們對下半年三到六個月以后的CPI的走勢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在國際因素的影響下,CPI的未來走勢依然面臨強大的上漲壓力,為了緩解物價持續上漲對整體經濟和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應對手段,像連續加息、提高準備金率、提高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標準,這些辦法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還需要做出什么樣的調整?
200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著手全面協調平穩物價,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都在此輪宏觀調控中綜合發揮作用。
趙錫軍:“我們所做的就是宏觀調控方面的一些措施比較得力,一些制度建設比較健全,這樣我們就避免了出現像越南的這種情況,那這說明宏觀調控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趙錫軍認為,面對前五個月平均超過8%的CPI漲幅,僅靠增加供應、平抑物價以及宏觀調控政策已經無法改變CPI持續高企的局面。
趙錫軍:“現在就是碰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除了考慮我們國內的因素,我們宏觀調控,可能還要考慮到國際上的因素,除了要預期到我們國內的發展,我們可能還要預期到國際上面的一些發展。”
趙錫軍告訴記者,為了應對國際化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要努力爭取到各個經濟體的協商合作。
趙錫軍:“要繼續加大在國際上面的這種開拓合作這些力度,盡量保證能夠有個穩定的供應,不受國際環境市場變化的影響,另外對于國際上面的金融方面的這種動蕩,我們可能要更多的去聯合其他的一些國家共同來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也應該更加豐富,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都可以運用起來。
趙錫軍:“很多的企業它的擴展,很多居民它的消費可能跟銀行的貸款有關系,我們可以適當地控制銀行的這種貸款的發放的節奏,速度等等,這些都是屬于行政性的措施,它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針對目前實行的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趙錫軍認為應該放棄一刀切的做法,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保證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趙錫軍:“不同政策手段可能有的要對快的方面,熱的方面要壓一些,有的對于慢的方面,對于欠缺的方面,我們要推動一些,所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其他的調控政策綜合發揮作用,這是一個管理宏觀經濟方面的應該說是一個非常艱巨的挑戰。”
近期央行強調信貸應注重區別對待、有保有壓,與此同時,上周末,中國人民銀行還宣布從6月15日和25日起,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將分兩次提高,合計上調1個百分點。
趙錫軍:“這也表明了我們宏觀管理部門實際上已經考慮到了我們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不同情況,實際上就是說從宏觀調控政策來講,我們并不完全是所有的政策都是一味地從緊。”
半小時觀察:我們從7.7看到了信心
正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5月份的CPI漲幅終于下降了,雖然與此相伴的是PPI指數卻令人困惑地創出了新高。物價尤其是糧油肉蛋菜價格的回調是CPI下降的主要原因,這一方面是市場力量的自然調節,另一方面也要歸功于宏觀政策的呵護。CPI指數作為通貨膨脹晴雨表,它的下降使人們長長地出了一口起,也使人們相信雖然中國經濟今年困難重重,但健康向上的趨勢并不會改變。
雖然由此斷定CPI指數步入下降通道、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至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政府的努力和老百姓、投資者的堅韌換來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