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出口企業如何應對越南經濟危機困局?
2008-6-11 23:2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華網浙江頻道6月11日電 東南亞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制造業正“來勢洶洶”,曾經在“中國制造”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和制造業鏈條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的“浙江制造”,卻面臨著人民幣匯率不斷攀升,部分商品取消了出口退稅政策,部分商品加收了關稅;原材料、交通運輸、能源和土地的價格越來越高使得制造企業的運營成本穩步上升;CPI連連攀高,勞動合同法實施,用工成本增加等種種壓力……
浙江制造業的困局正逐步顯現,“浙江制造”的競爭力是否正在削弱?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有一定分量的浙江制造企業如何突破困境,增強自身競爭力?在浙洽會、消博會上,浙江企業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了回答。
“‘浙江制造’質量很棒。”來自法國的Peter豎起大拇指,隨即他話鋒一轉,“但價格也很重要。”Peter在一家寧波企業的展位上徘徊良久,選貨,議價,因為小數點后的數字而和廠家“你來我往”數個回合,最終,有些“猶豫”地接受了廠家的報價,簽訂初步意向訂購單。
在今年的浙洽會、消博會上,像Peter這樣熱愛“浙江制造”產品質量,卻不愛“浙江制造”報價的客商群體猛增。
1.受價格上漲影響
不少境外客商轉移訂單
現在來自境外的客商對于采購“浙江制造”顯得更為謹慎。來自馬來西亞的蔡和義先生在食品展區轉了好幾圈尋找合作伙伴。在馬來西亞,他的公司主要生產罐頭、糖果餅干和旅游食品,這次聽朋友介紹了寧波的展會,他特地來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每年的廣交會我都參加,來寧波參加消博會還是第一次。”
這次來寧波,他計劃呆三天,為的是貨比三家。“我們已經和浙江乃至寧波的多家企業在合作了。”蔡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厚厚一疊名片,這些名片中,有黃巖的罐頭企業,有象山的海鮮生產企業等。
“以前方便面的配料都是從中國采購的,因為這里的價格比其他國家低,但是現在漲價了,有些原料一計算比其他地方還高30%左右。”蔡先生舉例說,“比如味精我們從越南進口是1000美元/噸,現在在中國的價格已經為1300美元/噸了。”
除了配料,他還在考察面粉供應市場。“關稅25巴仙(馬來西亞貨幣),增值稅13巴仙,但是總體價格比起其他國家還是要便宜。我們下半年會考慮從中國進貨。”蔡先生直言,由于一些供貨價格的變化,他們目前的供貨渠道已經向菲律賓、泰國和越南轉移。
2.雖然造成客戶流失
但企業不得不提價
兩位來自摩洛哥的境外客商在金象廚具的展位上為了平底鍋的把手來來回回拆卸了半天。他們已經是金象廚具的老客戶了,每年都會到浙江采購廚具。“我們的產品是百分百出口的。”金象的總經理王成說,因此人民幣匯率的上升也給他們的出口業務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與去年相比,金象公司的報價已經提高了15%-20%。“現在退稅率下調,原材料價格上漲得太快。老客戶能夠理解,但開發新客戶就有難度。”該公司的一位業務員表示。
東陽市海洋水上運動用品有限公司在展館之間的空地上擺放了多款沖鋒舟,這吸引了不少客商前來詢價,但很多客商在詢價后卻有些遺憾地離開了。“漲價了,他們不能接受也是正常的。”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盧芝輝指著一艘大型沖鋒舟說,去年這款報價只要650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7000元。
眼下,作為沖鋒舟原材料PVC等塑料原料的價格一路上漲,人民幣結算匯率的攀升也帶來了巨大壓力。“報價比去年下半年漲了7%-8%。”盧芝輝直言,受報價提升的影響,目前他們的訂單量減少了15%。為了規避人民幣匯率的風險,盧芝輝已經不再用美元結算,“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們已經開始用歐元結算了。”
“其實目前針織行業已經不賺錢了,主要靠其他產業的利潤來反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針織企業業務經理告訴記者。
在本屆浙洽會消博會上,大多數接受采訪的出口制造企業都表達了相同的“困惑”:“提價是必須的,但隨之也引發了客戶流失的情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流商表示,受出口大環境的影響,今年出口訂單量比去年同比減少了一些。
3.擴大進口貿易、提供附加服務、產業轉移
浙企紛紛主動尋求解決之道
雖然“浙江制造”在提價,但不少客商還是選擇了“浙江制造”,這與“浙江制造”整體競爭優勢密切相關。“與其他地方相比,浙江企業的配套服務完善,比如采購服裝,除了制作衣服的企業,能找到配套的繡花、印染等提供一整套服務的相關加工企業。”廣博總經理舒躍平說出了不少生產企業的感受,與此同時,相比其他東南亞國家,中國的政局更為穩定,改革開放的環境也更為成熟。
事實上,眼下不少“浙江制造”也在通過轉移出口方向、提供優質服務、進行產業轉移等方式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優勢。一些物流公司經營者表示,部分出口企業轉移了出口方向,從原先的歐美、日本市場轉向南非、中東、亞洲等國家和地區。
“他們還沒有體會到進口貿易的好處!”舒躍平說,“很多企業嫌進口的手續麻煩,認為進口有壓力,其實實際情況并非如想象的那樣。”今年廣博集團正從韓國、日本、印尼進口紙張原料,整體進口貿易增長了30%,并且為企業帶來不少利潤。“他們的價格和質量都比較穩定,合作的基礎好;而且在上海和天津等大城市都設立分公司,服務體系好。”說起進口業務的“優勢”,舒躍平贊不絕口。
與此同時,企業還亮出了“人情牌”。“嫌我們報價高的企業,我們會免費幫他們找其他合作企業,幫他驗貨。”舒躍平說,不作客戶還可以做朋友,這一開放的理念也留住了不少要流走的客戶。來自廣博集團的數據表明,在調價15%以上后,仍受到70%的客戶理解,這個取決于跟客戶早溝通。
原本從事服裝產業的寧波富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受大環境的沖擊,已經開始產業轉移,開始從服裝加工產業進軍利潤空間更高的工藝品和日用小商品產業。這次他們帶來參展的就是生活日用品和工藝品,為這些產品尋找新客戶。
在家紡服裝展區,記者也看到了象山針織業的幾個大型企業,包括巨鷹、恒大等。采訪中了解到,受到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及出口退稅下調的影響,一部分針織企業已經開始分出一部分精力投資房地產以及造船等其他行業。
專家支招
鋪設銷售網絡,掌握定價權
寧波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儲嘉康:
“浙江制造”一度占據了國內外大量市場,但最近幾年由于出口政策、經營成本、人民幣匯率等因素,使得不少制造企業的外貿出口業務難以為繼。但是“浙江制造”的競爭力優勢依然比較明顯,企業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
我認為掌握定價權才是“硬道理”。浙江企業在自身實力許可的情況下,要考慮在全球重要的銷售市場鋪設自己的銷售網絡。一直以來,浙江制造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依靠國外的采購商銷售自己的產品,雖然可以避免一定的市場風險,但也在無形中喪失了對市場定價的話語權。為了競爭互相壓價,利潤大多掌握在采購商手中,一旦匯率變化就很難平衡。
同時,通過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對國內市場消費潛力的發掘;通過國外建廠、產業轉移等方式,規避國際貿易摩擦;政府、院校和企業都要加強對國際貿易政策研究,加強對相關人才的重視和培養。
中小企業要甘當“名配角”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
我們在制造業上應該繼續下功夫,成為經濟全球化中越來越重要的“車間”。其實“中國制造”的提法并不正確,以一件襯衫為例,扣子可能是韓國的,設計是法國的,生產在中國,品牌是意大利的……一個產品沒有純而又純的中國。所謂“中國制造”的觀念是不確切的。
我比較欣賞寧波市(余姚)舜宇集團提出的“名配角”戰略,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他們找到自己的優勢地位,甘當配角,做最優秀的配角或最優秀的群眾演員。走這一戰略的成功者就有英特爾。英特爾從向采購商提供核心零件,不斷發展壯大,到最終要求其采購商在產品上標示自己的商標,成為知名品牌的一部分。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以跨國公司為載體尋找更大的生產鏈、供應鏈,由四流的“配角”變成“三流”配角,再變成“二流配角”。不但要成為“名配角”還要“傍大款”,依靠跨國公司的力量和中型城市發展,尋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