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企業旺季降價逃亡:出口不利形成高庫存
2008-6-10 12:1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剛剛過去的5月,空調行業遭遇了一場“滑鐵盧”。
5月歷來是空調市場旺季的真正開始,但今年由于“五一”七天長假被縮短為三天,又加上受四川地震、廣東暴雨等因素影響,空調行業在旺季正式啟動階段即遭遇低迷,內銷全面受挫,使得本期望以漲價化解成本壓力的空調廠商不得不再祭出降價的法寶,以便在空調冷凍年度最后三個月(6月、7月、8月)中實現勝利大逃亡。
6月開始,蘇寧、國美都高調啟動空調的旺季促銷,其主要手段就是降價,蘇寧方面表示,要將空調整體價格拉低20%~30%,部分品牌將出現15%~50%的降幅。
分析人士認為,價格“跳水”是各大空調品牌宣泄庫存、獲取未來發展空間的唯一機會。
樓市低迷,出口不利形成高庫存
一切來得頗為突然。
年初受原材料上漲因素剛剛提價的空調業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錯的銷售業績。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全國空調銷售月度平均增長率超100%。就在各品牌暗中慶幸提價并沒影響銷售業績之時,5月伊始,整體銷售卻來了個急剎車。來自企業內部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以來,空調出貨同比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負增長。
導致銷售“剎車”的原因,除了地震、暴雨等天災的影響外,更與國內經濟形勢有關,股市、樓市的低迷是空調內銷受阻的兩大因素。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市商品房現房銷售住宅10598套,日均簽約量勉強過了100套,比上年同期下降46.9%。據蘇寧電器(47.75,-1.83,-3.69%,吧)副總裁、華北地區管理總部執行總裁范志軍介紹,樓市的低迷直接導致了家居、家電特別是空調等傳統家電產品的內銷壓力加大。受此牽連,空調在旺季正式啟動階段即遭遇低迷,內銷全面受挫。
這一現象給廠家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高庫存和高壓力。據各廠商生產和銷售的數據統計,4月底空調庫存量約達到1300萬臺以上,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高庫存的另一大原因是出口受阻。
國內空調一年的產量在8000萬臺以上,其中內銷市場消化2000多萬臺(2007年度數據),剩下的6000多萬臺都要靠出口解決。但今年受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減少、美國次級債危機、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出口形勢并不樂觀。
很多空調大廠自身的出口就已經超越了內銷,比如美的2007年出口占比高達53%,高出內銷6個百分點。相關數字顯示,1~3月份空調出口數量為1378.6萬臺,同比增長僅4.68%。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于治璞認為:“往年這個時段,空調出口數量的同比增長大多都在20%以上,今年4個百分點的增長太少了,空調出口的同比增長率嚴重下滑。”
空調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大多表示:“不是說沒有國外的單子,現在是單子很多,但都不敢接,怕賠錢,因為原材料一直在漲價,沒準現在接的價格還不夠消化原材料漲價的幅度。再加上人民幣也在不斷升值,出口快沒錢可賺了。”
能效門檻為庫存清理倒計時
庫存原本并不可怕,按照往年的經驗,可以在未來的銷售中慢慢消化。但今年不同的是,空調行業的能效升級為庫存的清理設定了嚴格的期限。
按照國標規定:2009年國家將提升能效門檻,空調能效標準將從現行的2.6提升至3.2(等于現在的二級),實現“三級跳”。
據蘇寧電器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程飛透露:就目前成本推算,平均成本價格將上漲500元/臺。目前國內空調市場上80%以上的定速空調產品都達不到此標準,能效低于3.0。去年全國庫存的4級和5級能效空調多達1000萬臺,這些空調面臨著一年內迅速消化的巨大壓力。
面臨如此惡劣的局面,空調品牌不得不采取短期的大降價來刺激內需、消化高危庫存、回籠資金以維持長遠的發展。
但即便如此,格力、美的不但沒有有效實現積壓庫存的釋放,反而還進一步惡化了二三線空調品牌的生存環境,使得二三線空調廠商庫存壓力更大。這就迫使其開始重新分析市場定位、調整市場策略,放棄前期跟風漲價的既得利益,回到以往依靠價格戰恢復失地、開拓生存空間的老路上來。今年全行業洗牌加劇,品牌集中度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