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據中國三峽總公司介紹,三峽水庫2006年10月蓄水至156米,在此水位下,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為144米。5月7日8時,三峽入庫流量為9500立方米/秒,三峽壩前茅坪水位為149.45米,壩下宜昌水位為42.03米,水位落差為107米。預計6月上旬降至汛限水位144米后,今年汛期到來前,三峽水庫能騰出的防洪庫容達68.3億立方米。
隨著長江汛期即將來臨,今年三峽工程仍將按照國家防總和長江防總的例行要求,執行騰庫防汛的既定方案,以減輕洪水對長江中下游的影響。4月中旬開始,三峽水庫騰庫防汛就已啟動,庫區水位自155米開始日漸消落,日前已至150米以下。
為保證水位消落過程中通航安全,三峽通航管理局一方面密切注意水位變化,多次調整航標,一方面加強對船舶水情通告。同時,為全面保障通航安全,三峽局力保航道設標、調標不間斷。
長江海事部門已加強對近壩水域的安全監管,并提醒近壩水域航行與停泊船舶注意水位變化,防止因壩上水位下降、壩下宜昌江段以下水位上漲而出現擱淺、觸礁等事故。

將三峽船閘南、北兩線的最后一節疊梁門提起,保證船閘安全運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