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2008年一季度經濟述評:誰絆住了擴大消費的腳步

2008-5-8 11:37:00 來源:中國信息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期,受美國次貸危機和消費疲軟的影響,我國出口增速回落,國人更多地寄望“堤外損失堤內補”――以擴大內需繼續保持經濟的平穩快速增長。短期內能否事如人意?
回首國內消費,一季度,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6%,漲幅增加5.7個百分點。乍看數據相當不錯,但若是扣除同期商品零售價格上漲7.4%的因素,則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只是與上年同期持平。一些地方物價上漲過快極易產生誤判。一季度,廣東居民食品類消費價格上漲17.6%,助推糧油類零售總額增長53.0%、肉禽蛋類增長29.5%,增速均創近年同期新高。表面上,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0%,增幅提高2.2個百分點,消費形勢很是喜人。其實不然。扣除漲價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增9.7%,同比回落3.8個百分點。
再說城鄉居民消費的分類數據。近年來農產品大幅漲價帶動農民增收,理論上講受益農民在消費上會大有起色。可實際狀況卻是: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8.5%,城鄉漲幅之差由上年同期的4.5個百分點變為-7.0個百分點;而消費品零售額城市增長21.2%,農村增長19.3%,城鄉漲幅差距幾乎沒變。也就是說,包括元旦、春節在內的整個一季度,迅速增收的農民并未拿出魄力去放手消費。
至此,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絆住了我國城鄉居民擴大消費的腳步?
物價上漲是首要因素
國人消費向來是“買漲不買落”。而今,面對以食品為主的消費品大漲價,居民幾乎無法囤積應對。于是,傳統的消費理念被顛覆了,漲價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漸趨弱化,甚至走向反面。
一年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漲價最為兇猛。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8.0%,單是食品漲價21.0%就拉動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6.8個百分點,從而使食品類消費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明顯加大,一向用來評判居民生活水準的恩格爾系數掉頭回升。記者注意到,2007年一季度,我國居民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費的比重為城市37.37%、農村38.30%;目前各地報出的數據則普遍提升,超過40%者不在少數。今年一季度,盡管浙江城鎮居民食品支出實際下降了3%,恩格爾系數仍比去年同期提高1.8。再看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一季度,率先奔小康的浙江為40.01;黑龍江為40.47,同比上升1.42;湖北達到41.23,同比上升1.8。
物價上漲較高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即期消費和生活質量。作為居民生活首選必需品,食品支出日益增加,多數家庭無奈之下只能壓縮其他消費品開支。即便如此,部分地區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仍趨弱化,生活質量難免下降。以湖北為例,一季度,湖北省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占現金收入的比重為65%,與上年同期持平。然而,漲價造成的生活成本迅速上升帶給農民的卻是消費質量下降。一季度,全省農民人均食品消費占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上升了1.82個百分點,可購買食品的實物量反而變少了。據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調查,在農民生活消費的9種主要食品中,除蛋類消費量有較大幅度上升外,食用油和蔬菜的購買量僅小幅增長,其他食品消費量均呈下降趨勢。可見,農民的食品消費不但受到影響,且食品以外的其他消費也被擠壓。
尤須關注的是,食品飆價讓此類消費占大頭的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負擔格外沉重。一季度,北京市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單是食品漲價19.1%就拉動總指數上升5.59個百分點。這當中,城鎮居民20%低收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增長4.3%,10%低收入層城市居民消費價格卻上漲了11.9%,表明低收入群體確已成為食品漲價的“重災區”。為此,不少困難家庭被迫減少其他消費、降低生活標準和質量,以應對不斷襲來的食品漲價風潮。
實際收入增速放緩抑制需求
擴大消費須有收入增長做保障。時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國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增速正在減緩,且名義收入可觀、“含金量”不足。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增3.4%,增速回落13.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實增9.1%,增速回落3個百分點。這本已削弱了擴大消費的動力,加之股市重挫給“消費升溫”來了個釜底抽薪,擴大消費談何容易!
毋庸諱言,一季度滬深指數一路走低,致使上億基民股民不僅財產性收入大幅降低,甚至連多年的積蓄也蒸發近半。面對家庭財產轉瞬驟減、生活支出隨漲價疾增的嚴峻現實,投資者及其身后數以億計的家庭成員都或多或少地抑制了消費需求。更有甚者節衣縮食,伺機“抄底”自救。這個現實如今已被載入相關統計數據。
有資料表明,一季度,廣東城鎮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同比下降14.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微增2.0%。于是,同期該省城市消費品市場零售額增幅便由上年同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變為落后全國平均值3.9個百分點。湖南省也不例外,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3.9%,比上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統計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受證券市場大幅下挫的影響,全省城鎮居民人均股息與紅利收入同比下降57.9%,其他投資收入同比下降57.3%,導致人均財產性收入同比下降16.5%。來自山西的統計調查則顯示,證券市場持續下跌導致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有所下降。一季度,山西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10.3%,增幅回落7.9個百分點。
對經濟走勢預期的不確定弱化消費者信心
由于長期制約我國居民擴大消費的教育負擔過重、收入水平偏低、住房和醫療費用上漲超速等問題,近年來正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平心而論,現在的消費環境較之從前總體上已大有改觀。但下一步居民消費意愿如何,還要觀察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走向。
一季度,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94.8,比上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代表消費者對當前經濟狀況滿意程度的滿意指數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反映消費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看法的預期指數卻同比回落0.9個百分點,折射出消費者對未來經濟走勢感到迷茫、消費意愿有所降低的心態。
顯而易見,受美國經濟衰退、各種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通脹壓力加大等消極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對未來支出預期普遍存有顧慮,消費信心不足,消費欲望減弱,都將制約整體消費規模和消費水平的提升。而一些干擾不期而至,更加劇了擴大消費的難度。比如說,去年的農產品漲價促進農民增收本該成為拉動農村消費的契機,不料今春南方遭遇大面積冰雪災害,加上備耕時節全國農資購買價大漲三成,致使農民普遍緊縮生活消費,以備不時之需。尤為嚴重的是,重災區湖南省一季度農資漲價竟超過50%,在全國“名列前茅”,無異于雪上加霜!這對當期現金收入名義增長12.3%的湖南農民而言,連投資再生產都捉襟見肘,又豈敢有擴大消費的奢望。一季度湖南農民消費不振,農村消費品零售額增幅低于城市6.6個百分點,城鄉增幅之差遠遠大于1.9個百分點的全國平均值。
綜合上述消費現狀,記者深感:擴大消費既是一個老話題,又是目前乃至今后實現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繼續保持平穩快速增長的重大命題。如果僅僅將其視為出口受阻的“緩沖器”采取權宜之計,恐怕很難奏效。政府有關部門必須高瞻遠矚通盤考慮,加緊從增加收入、抑制通脹、穩定大局、提振信心等多方入手拉動內需,進而實現以消費升級促擴大消費、以經濟繁榮促國強民富。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