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發展報告(節選10)
2008-5-7 11:01: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者按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陸江會長擔任編委會主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為主編的《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7-2008)將于“五一”前后出版,各地新華書店公開發售。全書分為綜合報告、專題報告和資料匯編三大部分,是了解中國物流發展的權威著作。本文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賀登才撰寫,系 《中國物流發展報告》(2007-2008)的《第一篇綜合報告》部分。本篇共四章:2007年中國物流發展的環境,2007年中國物流發展的特點,2007年中國物流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008年中國物流發展展望。今天繼續刊登第二章,敬請關注。
四、重點行業物流的特點
(一)鋼鐵物流專業化形成趨勢。
2007年,中國粗鋼產量達4.89億噸,增速為16.8%,仍為全球第一大粗鋼生產國。隨著客戶要求的提高和原材料成本的持續上升,鋼鐵企業加快分離整合物流資源,降低資源浪費,提供增值服務,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鋼鐵供應鏈體系。
大中型鋼鐵企業物流系統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我國鋼鐵企業大部分是靠國家投資建設的,受“大而全”思想和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與鋼鐵物流相關的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加工配送等物流資源分散在企業的各個部分,專業化整合不夠,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針對這一現象,武鋼、首鋼、鞍鋼、太鋼等一批鋼鐵企業首先對內部物流流程進行改造,成立統一的物流工作部門或專業化的物流公司。實行集中統一采購,甚至在企業之間構建采購聯盟,集小訂單成大訂單,從而更好地贏得規模優勢。采購聯盟通過收集分散在各處的小規模需求,還直接導致了物流信息的集中,為規模性的運輸、倉儲和配送提供了基礎,由此大大減少了運輸車輛,節省了采購和物流成本。
鋼材物流加工配送中心能夠實現深度加工以及向終端用戶加工配送,已成為目前鋼鐵供應鏈中的熱點環節。寶鋼將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作為整體戰略的重要一環,由當初的幾家迅速發展到30家以上。鞍鋼、武鋼、包鋼、太鋼等國內重點鋼鐵企業也采用獨資、合營的辦法,在戰略用戶附近紛紛設立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和園區。中鋼、五礦等鋼鐵貿易服務企業也投資設點,逐漸形成覆蓋各品種、規格的加工配送體系。全國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鋼鐵流通企業投資興建了一批加工配送中心。據統計,我國現已建成的較為專業、裝備精良、質量合格的鋼材加工配送中心超過200家,大多分布在華南和中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部分城市,其加工配送的品種有薄規格冷軋板、電工鋼、不銹鋼板、熱軋中厚板卷等。
鋼材流通的新模式逐步成形。通過發揮電子商務,完成鋼鐵產品及其原材料的在線電子交易,再通過遍布各地的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實施剪切配送,最終實現 “電子交易+剪切加工+快速配送”的現代鋼鐵物流模式,是時下鋼鐵生產企業和鋼材流通企業實現現代鋼鐵物流的方向之一。目前國內已有80%的鋼鐵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取得明顯成效。2007年,寶鋼網上的年交易總額突破100億元,比上年遞增40%。寶鋼東方鋼鐵網上在線交易,集銷售、采購、配送于一體。其銷售物流平臺,實現全程物流可視和電子采購配送,有效控制了物流成本,在為客戶實施增值服務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
(二)糧食物流進入國家戰略層規劃。
200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0150萬噸,比上年增產350萬噸,增長0.7%,成為又一個高產年。為確保糧食安全及其成本優化,國家日益重視糧食物流的發展。2007年9月,《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的出臺,顯示糧食物流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根據《規劃》,我國將在主要糧食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建成一批適應散裝散卸的主要糧食物流節點,完善集疏運網絡,實現鐵路、水路和公路的有效銜接、跨省和省內長短途運輸方式的合理轉換,提高糧食快速中轉能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現代化散糧運輸工程項目,已在我國大連北良港竣工并通過驗收;浙西南糧食物流鐵路倉儲配送中心項目也于2007年開始實施。10月,國家發改委下達糧食現代物流建設項目2007年投資計劃,支持服務于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重要物流通道和物流節點上的散糧中轉庫建設。11月1日,國家發改委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全國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實施工作會議,部署發展糧食“四散化”運輸工作。與此相對應,各地加緊了糧食物流中心、糧食物流節點以及糧食物流通道等方面的建設。全國糧食物流設施建設項目調查表明,截至2007年5月底,全國2006年以來開工建設和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單個項目總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共有342個。
近幾年,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現代糧食物流中正在逐步得到應用。國家糧食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乃至地市級糧食局都建立了信息中心,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和大連商品交易所等為代表的糧食電子商務,實現了網上實時交易等,糧食物流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發改委使用國債資金開展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建設試點項目,糧食批發市場信息化逐步駛入信息 “高速公路”。目前全國多數糧食批發市場的信息化建設已竣工,部分糧食批發市場在此基礎上,還自籌資金進行了第二期甚至第三期的信息化改造。
(三)汽車物流與生產融合互動。
2007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625萬輛,較2006年的517萬輛增長20.7%。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為中國汽車物流帶來成倍的增長空間。汽車廠商普遍傾向于物流業務外包,汽車物流逐漸突破整車物流的局限,向入廠物流、零部件物流、增值服務和區域配送等領域延伸,滿足汽車廠商一體化物流的需要,對其供應鏈進行全程服務。
一批初具規模、擁有先進管理經驗和穩定貨源保證的物流企業領跑中國汽車物流市場。安吉天地汽車物流有限公司擁有8艘輪船、438節火車車皮、超過1700輛駁運車,31家配送中心,主要客戶包括上海大眾、上海通用、一汽、二汽等汽車廠商。長久物流有限公司自有專用運輸車1056輛,外協聯營車輛1000多輛,全部裝有GPS(全球定位系統),在全國設有10多個倉儲基地,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搭建了遍布全國的物流網絡。在香港上市的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廣泛整合社會資源,對60多家車隊、4家船運公司、3家鐵路運輸公司、4家集裝箱運輸公司、2家空運公司、30多家倉儲公司的資源進行整合,構建物流服務基礎。
物流企業與汽車廠商的合作向縱深發展。安吉天地提出了以供應鏈優化為目標打造智能型物流企業,在硬件上實現資源整合化和網絡基地化,在軟件上實現流程標準化和信息集成化。通過面向供應鏈的決策優化技術,提高物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增進了客戶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競爭力。長久物流專注于整個汽車物流的聯動,結合客戶需要提出并實施汽車供應鏈解決方案,并在零部件入廠物流和國際物流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
行業進入門檻低,市場無序競爭影響了汽車物流市場的良性發展。目前,行業群體數量多,且主要集中在整車公路運輸市場,大部分運輸公司仍采取小規模、低水平、低效率的營運模式。全行業目前擁有12000多輛專用運輸車,而轎運車300臺以上的運輸公司僅有幾家,更多的是上百臺、幾十臺的運輸公司,汽車物流服務仍處于低端階段,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些廠商只關注運輸價格, “價格戰”成了現階段汽車物流行業典型的競爭手段,行業利潤進一步降低。
隨著我國汽車出口業務量的不斷增加,汽車出口物流不暢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目前,我國汽車海洋運力嚴重不足。一方面,中國汽車滾裝船制造滯后;另一方面,日韓系企業控制了國際汽車滾裝船市場。與中國汽車海運形成鮮明對比的日韓海運企業共有9大家,包括日本6家、韓國3家。而這9大企業通常都和本國的大汽車制造商簽署了長期的合作協議。因此日本、韓國的汽車企業可以獲得比中國低廉的運輸價格;同時,汽車物流去向分散、航線偏僻。現在中國汽車出口批量增多了,但呈現單批數量小,目的地分散的特點。這些都增加了出口物流成本,不利于中國汽車的出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