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2008-5-5 11: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前,美國經濟嚴重減速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慢,這一總體趨勢也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中國經濟能否抵擋住全球經濟降溫帶來的沖擊繼續保持增長?美國知名智庫凱托學會中國問題專家詹姆斯·多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回答得很干脆:"能。"
他的理由是,與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相比,中國經濟現在的適應性要強多了。同時,中國市場的世界性特征也有助于分散美國經濟增長減緩帶來的風險。他強調,中國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不僅使中國受益,而且也使全球經濟受益。
多恩說,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從中國輸出的大量產品中獲益匪淺。中國以互惠貿易為基礎的和平發展是令人矚目的,也應該得到世界的承認。
新加坡專家:中國經濟增長有益于減輕世界經濟趨緩態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葉秀亮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近幾十年的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對亞洲地區及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所起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同時,中國政府也應采取相關政策以有效抵御美國等西方經濟體增速放緩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以應對全球性物價上漲的壓力。
葉秀亮說,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今天的全球經濟發展已經呈現出"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態勢。可以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而世界的發展也有賴于諸如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因此,中國經濟若能夠維持9.5%或9%的增長速度,將不僅對中國有益,而且將有助于減輕全球經濟增長趨緩的態勢。
歐盟專家:中國經濟發展重在促進內需
長期從事中國經濟及中歐經貿關系研究的歐盟經濟專家鄧肯·弗里曼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因為美國經濟減速而面臨嚴峻的外部環境,著眼于挖掘內部潛力才是應對之策,中國經濟發展重在促進內需。
弗里曼現為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他說,美國經濟減速勢必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這主要表現在出口層面上,而出口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一直比較大。
德國專家: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德國柏林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克勞斯·齊默爾曼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的書面專訪中指出,盡管世界經濟放緩,"但我們始終認為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尤其中國在世界貿易中具有的重要影響力"。
自去年夏季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西方許多銀行損失慘重,業績下滑,信貸危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飆升、美元持續走軟、通貨膨脹蔓延等壞消息接連不斷,給世界經濟前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7日表示,盡管中國經濟也受到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沖擊,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佐利克當天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受最近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影響,中國股市也受到沖擊,中國經濟增長也會略微放緩,但總體而言,中國經濟仍可望繼續強勁增長。
摩根大通:中國經濟依然向好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郭小蘭、鄧衛華)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大通22日在北京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盡管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美國次貸危機、CPI上漲較快等一系列風險因素的考驗,2008年中國經濟依然向好,摩根大通"重倉中國、增持中國"的觀點目前沒有變化。
外國專家:中國經濟大勢向好
"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只是暫時的,長遠來看,我們相信中國有著良好的投資前景。"參加"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08年全球投資促進高峰論壇"的多名外國官員、商人和專家學者向記者表達了他們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定信心。
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中國經濟仍將保持較高增長率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4月25日指出,投資增幅減緩、出口增速減慢等因素可能會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所放緩,但消費增加可能會對經濟增長做出新貢獻。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低于去年水平,但仍會克服物價上漲的負面影響,保持較高增長率和經濟發展勢頭。
發改委:當前總體經濟運行形勢比原來預計要好
盡管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當前總體經濟運行形勢比原來預計的要好","三過"問題亦有所緩解。
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朱宏任承認,今年一、二月份,中國工業經濟增速出現明顯減速跡象。但三月份工業生產恢復迅速,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百分之十七點八,較一至二月份提高了二點四個百分點,恢復速度快于預想。
首季經濟形勢特稿: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明顯
新華網北京4月24日電(記者王優玲)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表明,我國一季度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認為,"當前總體經濟形勢比預想的要好"。
面對國內遭遇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美國次貸危機不斷蔓延和加深嚴峻的復雜形勢,我國首季總體經濟形勢為何能好于預想?對此,專家學者做出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