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中國船舶"第一高價股"褪去光環 火爆船市的隱憂

2008-5-5 11: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近日,中國船舶(600150)披露2008年一季報亮麗業績:公司實現凈利潤9.84億元,同比增長135.91%;實現基本每股收益1.485元,同比增長69.33%。與此同時,公司還透露了兩大利好:一是由于中國船舶整體上市,轉變為擁有造船、修船、造機三大業務的控股型企業,預測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800%以上;二是股權轉讓后的江南長興造船公司的工商營業執照剛剛被頒發,至此,中船集團旗下又一塊高盈利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事項正式完成。 

    在全球造船業火爆的背景下,中國船舶及其母公司中船集團目前產銷兩旺。中船集團的下屬企業,不僅造船一線,就連船舶設計這樣的科研單位,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位于上海的中船九院內,入夜時分也常常是燈火通明。九院的人士告訴記者:“業務量多得排也排不過來,新招聘進來的大學生,很快就開始挑大梁了”。 

    但與此不和拍的是,盡管有造船業景氣帶來的業績增長預期,有中船集團資產進一步注入的巨大想象空間,中國船舶在進入2008年以后,在二級市場的股價還是如雪崩似地下滑,1月底,中船將“A股第一高價股”拱手讓給了貴州茅臺。據Wind資訊統計,自2008年1月至4月,中船A股股價跌幅一度超過70%。 

    火爆船市的隱憂 

    雖然中國船舶創造了央企成功整體上市的典范,并因此帶來國有資產的大幅增值。不過市場人士也公認,中國船舶的強勢,還直接依靠于背后整個船舶市場的火爆。僅僅數年前,在造船市場不景氣時,中國船舶的前身滬東重機,一度還帶上了ST的帽子。 

    據統計,2007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189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0%;新承接船舶訂單9845萬載重噸,增長132%;手持船舶訂單1.5889億載重噸,增長131%。這三大指標,分別占世界船舶市場份額的23%、42%和33%。 

    船舶專家告訴記者,已經完工的數量增長僅30%,而新接和已接訂單的增長卻均為130%以上,足見產能的擴張和需求的擴張根本不成比例,船市的火爆顯然還要延續。此外,供需不均衡也會讓單船的利潤水漲船高。 

    雖然造船業正處于全球船市的高漲期,但是,市場上令人不安的因素也在急劇積累。 

    首先是上游鋼鐵價格的飆升。鋼鐵資訊機構“Mysteel”研究員告訴記者,受鐵礦石漲價及海運費上升影響,2007年船用鋼材價格持續走高,6毫米、10毫米、20毫米船板價格年末分別比年初上漲35%、42%和30%。 

    由于今年大量新船需要交付,船鋼價格仍會繼續上揚,這對造船成本影響很大。此外,人民幣加速升值對船舶工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一位專家表示,“人民幣升值將對我國造船業、船舶配套業和修船業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不僅會對已簽合同造成經濟損失,還將使價格競爭力下降”。群益證券研究員顧佳浩告訴記者,中國船舶至少有40%美元的匯率風險無法對沖。 

    中國船舶人士表示,公司今年計劃承接合同金額是256.65億元,目前面臨著包括匯率稅率變化、船舶配套資源緊缺、鋼材漲價等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國泰君安研究員張錦燦甚至預測認為,鋼價和匯率變化對中國船舶2008年EPS的影響,會達到1.5元。 
中船澄西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由于公司的訂單很多都是以前簽下的,且排在了數年之后,所以本幣升值對公司效益影響非常大。 

    目前,中國船舶正在要求船東提高首付款比例、或運用遠期結匯等市場手段鎖定匯率風險;通過與鋼鐵生產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化解鋼價上漲的壓力。當前,主要合作伙伴是寶鋼。中船寶鋼聯合投資建設了外高橋基地、長興基地以及最近??的龍穴基地。路小彥表示,“事實證明,這條路是對的,寶鋼一直都是集團公司船用鋼板的主要供應商,通過與其合作,集團公司將在船板質量、周期、價格上得到更大的支持。” 

    劍指海洋工程 

    中船的煩惱還不僅僅在鋼價和匯率上。據行業分析師預測,2012年國內造船業很可能出現拐點。由于地方船企拼命擴張產能,中船對產能過剩的擔憂越來越強烈。 

    據了解,地方船企憑借“船小好掉頭”,已經迅速成為中國船舶的競爭對手,形成包括南通中遠川崎、江蘇新世紀造船等排名全國前10大造船廠的地方企業。記者拿到的一份對比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船廠共完成造船量1200萬載重噸,其中中船集團完成500萬載重噸,占42%,中船重工占26.3%,地方船廠共占31.7%。而到2007年,地方造船完工量已經上升到40%,達833萬噸,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訂單則為60%和54%。 

    中國船舶也公開指出,“目前國內地方船企正大舉擴能,并已承接批量化、大型化船舶訂單,國內外涉及好望角型散貨船建造的船企已超過30家,與公司形成了激烈的全方位競爭,造船競爭的焦點已從原來的產能和規模轉向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雖然手中有完整的修造船產業鏈和由此產生的規模優勢,但尋找新的更穩定的利潤源頭,已成為中國船舶最穩妥的化解風險和謀求持續增長的方式。在主業之外,尋求更大的“藍海”,是中船不得不考慮和籌劃的。而在即將投建的長興二號線項目,中船已把目光瞄準了海洋工程領域。 

    中國船舶透露,2007年,外高橋造船交付了國內第一艘自主設計的30萬噸級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拓展了高端海洋工程建造市場。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正在研發市場高端產品——深海半潛式平臺。由于全球海洋工程裝備需求旺盛,且不易受船舶市場周期波動影響,因此實施海洋工程戰略是中船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保證。2008年外高橋造船將開工試制3000米深水海洋半潛式鉆井平臺,并籌建“上海臨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承擔“海洋工程”更多產品的生產。 

    一位分析師表示,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石油能源緊缺,使得海洋石油開發活動加強,各類平臺、供應船的租金和利用率上升,海洋工程成為船舶行業新的增長點。包括中交股份旗下的振華港機等公司,也都將海洋工程做為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資產注入暢想曲 

    與行業景氣及瞄準海洋工程相比,不斷傳來的資產注入利好,更有力地助推了中國船舶成為第一高價股。 

    今年1月,外高橋造船公司稱,擬向中船集團收購其所持有的長興造船65%的股權。此刻,距離長興首艘船開工建造僅僅半年。中船集團公司資產部主任安曉非表示,此次一期工程的部分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是中國船舶在履行董事會對股東的承諾。 

    長興造船是我國最大造船基地長興島一、二、三號造船線的第一條,采取邊建設邊生產的模式,首艘船的開工時間為2007年5月,目前在建6艘,預計2008年年底前交船3艘以上,明年交船9艘以上,產量超過200萬載重噸;2010年達產時為332萬載重噸。 

    中國船舶相關人士表示,交易完成后,外高橋和長興造船合計的產能將達到700萬載重噸左右,外高橋將成為僅次于韓國現代重工的全球第二大、國內最大的造船企業。外高橋和長興造船合計將擁有岸線超過2.8公里,30萬噸級的船塢4個,資源條件及硬件設施與日韓等國的大型造船企業相當。 

    據悉,長興二號線和龍穴基地,其產能都與一號線相當。中國船舶董事長陳小津此前曾透露,已向國家發改委提交關于長興二期工程開工的申請。“無論是資金投入規模、裝備還是技術等方面,二期工程都將不亞于一期工程。”安曉非則表示,由于二期工程也屬于民品主業,將來也有注入的可能。至于三期工程,由于屬軍品項目,將視國家政策情況來決定是否注入。消息人士透露,二號線將在2009年啟動建設,2012年左右逐步投入生產,將建成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生產基地。 

    3月28日,在廣東龍穴造船基地首條船開工的同時,龍穴造船公司(中船集團占60%股份,寶鋼、中國海運占剩余的40%)三大股東之一的中國海運總裁李紹德對記者透露,由于三家央企最終都要整體上市,新公司在運營一段時間后注入三大集團旗下其中一家上市公司,目前該事宜已在規劃中,但具體注入哪家上市公司仍未確定。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鑒于中船集團的大股東地位和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龍穴注入中國船舶的可能性已經十拿九穩。 

    位于華南的龍穴基地,其意義非同小可,中船人士稱,它的出現“打破了華南地區不能建造10萬噸以上船舶的歷史”,龍穴基地目前已接受16艘船舶制造訂單,其中12艘船舶為中海所訂購,價值11.4億美元。 

    這是中國船舶進入2008年以來繼長興一號線注入后的第二起資產注入預期,而且這兩塊資產,均是中國目前最好的造船資產,其注入頻率不可謂不快。此外,記者調查獲悉,中船集團將考慮在華南地區選擇經濟基礎相對雄厚、岸線資源較好的地點打造一個比龍穴規模更大的造船基地和造船配套設備制造基地,以適應未來10-20年的發展。分析人士稱,這個“更大規模的造船基地”,既然其主營業務與中國船舶存在潛在同業競爭的可能,勢必也會在造好后尋機注入中國船舶。 

    一些投資者對記者表示,單純靜態地估算中船資產的價值,既不能考慮產能和利潤成長因素,也無法考慮資產注入帶來的增值空間,局限性很大。一位資深機械行業研究員表示,中國船舶的總資產雖只有304.77億元,但其背后所倚仗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這個平臺。該集團在全國40家資產規模超千億元的中央企業中列第5位,是當之無愧的國有企業巨無霸。2007年,中船集團公司利潤實現翻番增長,達到140億元,相當于中國船舶利潤的3倍多。 

    中國船舶一位人士表示,僅長興一號線的收購,就相當于再造了一個外高橋船廠(外高橋目前是中國船舶的核心利潤來源)。因此,長興造船基地的注入,對中國船舶的未來增長,至關重要。 

    事實上,中船集團也承認嘗到了整體上市的甜頭,路小彥表示,中國船舶資產注入后,不僅一度超越貴州茅臺牢牢把住了滬深第一高價股的座椅,而且根據動態計算,中船集團公司在發行認購2.75億股后,共持有的4億多股份市值已近600億元,是整合前50億元市值的12倍,既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國有股東的利益,又兼顧了市場及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實現了各方共贏。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