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網”推進農村物流現代化
2008-5-30 14:0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網工程”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發展農村現代物流的一個重要舉措。它立足整合、改造、提升、優化現有供銷社系統物流網絡資源,以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為目標,努力實現“一網多用,雙向流通”。
記者從5月26日召開的全國供銷合作社“新網工程”經驗交流會上獲悉,近兩年來,供銷社系統把推進“新網工程”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各項工作全面推進,服務“三農”成效顯著。目前,網絡建設已覆蓋全國1/3的行政村,全系統開展連鎖經營和配送業務的企業達4113家,發展連鎖、配送網點47.76萬個,連鎖企業年銷售額達2800多億元。在“新網工程”帶動下,供銷合作社的經營服務領域越來越寬,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骨干業務網絡快速發展
目前,“新網工程”以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絡、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四大網絡為骨干的網絡建設已初具規模。連鎖企業和網點數量大幅增加,在實現規模擴張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由簡單的統一標識向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等規范化連鎖發展,適應農村市場特點的物流配送體系開始建立,商品配送能力和效率逐步提高。
流通渠道雙向延伸,農副產品區域性購銷網絡正在對接。通過實施“市場帶動戰略”,發揮各類批發市場和大型流通企業商品集散、生產加工、信息引導和綜合服務功能的優勢,與物流配送、連鎖超市等現代流通方式和經營業態相結合,形成“市場+農產品經紀人+農戶”、“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購銷渠道,擴大了區域性農副產品購銷網絡覆蓋面。
縣域網絡建設全面展開
按照“小超市、大連鎖”的思路,在縣(市)城區發展大型百貨業態、社區連鎖便利店或超市,在鄉鎮建設具有配送功能的直營連鎖超市或加盟連鎖店,在村一級改造、新建便民店、農資超市和綜合服務社,形成縣、鄉、村“三位一體”流通網絡。目前,縣級連鎖企業有3600多家,占全系統連鎖經營企業的88%,縣及縣以下農村連鎖門店32.5萬個,占全系統連鎖經營網點的70%。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為農服務的需要,一些地方網絡構建已經走出了縣域,探索更大范圍的聯合發展。連鎖網絡進入農村后,使現代服務實現了向農民生產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延伸。山東省供銷社在發展縣域經營網絡的基礎上,以農民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合作伙伴,進一步搭建“一個網絡、兩個平臺”,構筑農村新型經營服務體系,擴大服務范圍,延長服務鏈條,使供銷合作社的根在農村越扎越深。
現代流通方式成為主流
結合農村市場實際,大力發展直營、加盟連鎖等經營方式,加快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推廣運用總經銷、總代理、電子商務等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企業的經營水平得到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目前,全國供銷社消費品零售額的60%、農業生產資料銷售額的66%是通過連鎖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實現的。
綜合服務功能正在形成
堅持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綜合服務,是“新網工程”的重要特色。農村流通網絡在經營化肥農藥和日用消費品等生產生活資料的基礎上,開展與生產領域的合作,使農產品進入流通網絡,幫助農民解決買難賣難問題。全系統現有的28.6萬個便民超市,大部分設有農產品銷售專柜,每年有100多類500多種農產品通過連鎖經營網絡銷售。同時,把通訊、勞務、科技等現代服務業作為農村社區服務的重要內容,受到農民的歡迎。
龍頭帶動作用日益增強
把發展骨干企業作為“新網工程”重點來抓,采取改造、重組、并購等多種形式,以資本、品牌為紐帶,以產權制度為保障,加大整合力度,培育和壯大了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骨干企業。中農公司、新合作、中棉集團、中再生公司等在“新網工程”建設中較好地發揮了示范作用。江蘇蘇果、蘇農,安徽輝隆,福建龍得寶,重慶豐谷、新疆農家樂等一批龍頭企業強有力地帶動了區域網絡的發展。2007年,全系統連鎖經營銷售額超過億元的企業達214家,其中超過10億元的20家。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商品批發(交易)市場159個,其中5億元以上的49個。
供銷社在推進“新網工程”的過程中,堅持“行政推動,市場運作”,努力擴大系統內外聯合,“新網工程”呈現出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良好發展局面。在很多地方,過去的破房子已被嶄新的連鎖超市代替,昔日的舊院子變成了現代化的配送中心,傳統的“三尺柜臺”已經被開放式貨架所取代。改善農村購物環境,留住了人群,開展誠信服務,抓住了人心,供銷社與農民的利益關系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