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金融物流面臨的風險分析
2008-5-25 1:5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發展金融物流業務雖然能給金融物流提供商、供應鏈節點企業和金融機構帶來″共贏″效果,但提供商卻面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有效地分析和控制這些風險是金融物流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金融物流提供商主要的風險可以歸納如下:
。1)內部管理風險:這也是企業中普遍存在的風險之一。包括組織機構陳舊松散,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不健全,工作人員素質不高,管理層決策發生錯誤等等。在中國,企業內部管理風險往往較大。
。2)運營風險:物流企業都會面臨運營方面的風險。但從事金融業務的物流公司,由于要深入客戶產銷供應鏈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相對地擴大了運營范圍,也就增加了風險。從倉儲、運輸、到與銀企之間的往來以及和客戶供銷商的接觸,運營風險無處不在。中國的物流運輸業還處在粗放型的發展階段,因此運營風險不容忽視。
。3)技術風險:金融物流提供商因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持而引起的風險。比如價值評估系統不完善或評估技術不高,網絡信息技術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完整、業務不暢等。
。4)市場風險:主要針對庫存質物的保值能力。包括質物市場價格的波動,金融匯率造成的變現能力改變等。
。5)安全風險:質物在庫期間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須對其發生的各種損失負責,因此倉庫的安全,員工的誠信,以及提單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慮。還包括對質物保存的設施能否有效防止損壞、變質等問題。
。6)環境風險:指政策制度和經濟環境的改變。包括相關政策的適用性,新政策的出臺,國內外經濟的穩定性等。一般情況下,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對金融物流造成的風險不大。但國際環境的變化,會通過貿易、匯率等方面產生作用。
。7)法律風險:主要是合同的條款規定和對質物的所有權問題。因為業務涉及多方主體,質物的所有權在各主體間進行流動,很可能產生所有權糾紛。另一方面,中國的《擔保法》和《合同法》中與金融物流相關的條款并不完善,又沒有其他指導性文件可以依據,因此業務合同出現法律問題的機率也不低。
。8)信用風險:包括貨物的合法性,客戶的誠信度等,同時信用風險還與上述財務風險、運營風險、安全風險和法律風險等聯系密切。在具體實施金融物流業務時,應該結合上述的主要風險問題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