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供應鏈:物流金融新亮點
2008-5-23 15:0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柴鳳偉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業務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而受到業界的高度肯定。隨著我國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逐步推進,供應鏈金融服務不但被國內銀行業看作具有廣闊前景的信貸服務,而且逐步成為銀行重新確立市場競爭力,衡量銀行創新能力的有力依據。
采訪中國光大銀行 (以下稱光大銀行),緣于其快速發展的供應鏈金融服務。
作為物流企業重要的業務創新模式,供應鏈金融在國內已有幾年的發展。但在國內各大銀行業務運作中,所占比例一直不大。而光大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卻不一樣。光大銀行張華宇副行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未來幾年內,光大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在總業務比例中將由目前的12%發展到30%。
新品鎖定供應鏈
和當時多數銀行的業務定位一樣,光大銀行在1992年成立后也以發展國有大型企業的對公業務為主。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地方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的增多,光大銀行的發展空間不斷受到擠壓。與此同時,作為其重要發展客戶的國有大型企業更加注重加強資金管理,并通過發債、上市等拓寬了直接融資渠道,他們對銀行依賴性也在減小。嚴峻的市場形勢使光大銀行業務運作的風險越來越大,如何尋求新的業務突破,成為擺在光大銀行主抓業務運作的副行長張華宇面前的一道難題。張華宇副行長清楚的意識到,固步不前的路只能越走越窄,要想成長壯大,必須另辟蹊徑。
光大銀行看到,一方面,銀行與國有大企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而另一方面, “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難”正日益成為銀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光大銀行很快從這個怪圈中發現了商機。 “隨著國內經濟持續發展及國際貿易更加活躍,中小企業市場地位正不斷提升,他們對資金的需求日益旺盛。這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好的產品服務模式,來打開這一市場。光大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 ‘陽光供應鏈’融資服務就這樣應勢而生。”張華宇副行長向記者介紹說。
據悉,光大銀行自2000年開辦第一筆保理業務起涉足供應鏈融資業務以來,先后推出國內保理、國際保理、保兌倉、汽車全程通、工程機械按揭等基于供應鏈服務的金融業務。2005年又確立了構建中端市場核心客戶群,優化信貸資產結構,發展中端市場的戰略目標,并將該項服務正式命名為“陽光供應鏈”。 “2006年起,我們又對供應鏈金融服務進行全面梳理整合,正式形成了應收賬款融資、應付賬款融資、陽光商品融資、1+N鏈式融資、汽車全程通、工程機械按揭、銀關系列等金融產品以及針對鋼鐵、電信、汽車等行業提出行業整體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等品種豐富的供應鏈融資服務。”張華宇副行長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在國內起步較早,又有著針對不同行業量身定制的多種服務產品,使得光大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服務不但具有獨特的優勢,而且憑借豐富的實戰經驗,已在國內各大銀行中處于佼佼者的地位。2008年以來,光大銀行供應鏈融資累計發生額已達1252.22億元,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對此,張華宇副行長向記者強調,光大銀行的陽光供應鏈最有特點的地方是突出行業特征、區域導向,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程度和行業特點,為企業提供差異化供應鏈融資服務方案,從而代替以往單一產品融資模式,更加切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一方面,以外向型企業較多的港口城市為主;另一方面,將業務重點投向市場需求穩定、行業容量廣闊、交易金額巨大、交易方式規范、集群效應較好的產業群,如石化、煤炭、電力、糖等行業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
此外,光大銀行還針對特定行業商業運作特點,制定了個性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方案。為核心企業上下游長期合作的供應商、經銷商提供融資需求。如針對汽車行業,光大銀行可提供全程通金融服務;在有色金屬行業,光大銀行有 “金色鏈”;對出口企業,光大銀行提供出口保理服務;對生產企業,光大銀行提供原材料現貨質押融資;對商品交易所的會員,光大銀行提供標準倉單質押融資等等。
物流是重要一環
品種齊全的供應鏈服務產品為光大銀行打造成為同業市場領先的 “貿易金融服務銀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要使融資過程安全、暢通的進行,作為供應鏈上重要一環的物流企業發揮的作用不可低估。
有專家指出,物流企業作為客戶與金融機構的 “黏結劑”,一方面,使得物流管理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附加值方案管理,物流企業在客戶心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有助于形成物流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作為具有長期從事相關行業優勢的貨物出入庫的控制者和存貨的檢驗保管者,物流企業已成為銀行開展相關操作的重要支撐點。
基于物流企業在供應鏈融資服務中的重要地位,光大銀行不斷加大與全國性物流倉儲公司和港口的合作。并與中儲物流、中遠物流、廣東南儲、中鐵現代物流、中外運、天津港、青島港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為了向記者更形象地揭示物流企業在光大銀行陽光供應鏈業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張華宇副行長還以光大銀行與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的合作為例,進一步闡釋了物流企業參與供應鏈融資業務運作的主要流程。
據了解,光大銀行與中遠物流于2007年下半年正式開展陽光供應鏈業務合作。雙方通過簽訂總對總合作協議,發揮各自優勢,重點在銀行業務中的存貨 (動產)質押授信、倉單質押、買方信貸、開證監管等方面開展全國性的業務合作。
“在具體業務的運作上,中遠物流主要發揮第三方監管作用。如存貨(動產)質押授信業務,我行在向客戶提供授信及其他金融服務時,涉及貨物的倉儲保管和監管時,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我行將以上貨物委托中遠物流進行保管和監管。中遠物流則通過制定有關責任制度和操作辦法,確保其質押商品的安全和完好。此外,當我行對無力償還融資的客戶的質押商品進行處置時,中遠物流給予必要的幫助。同時,在合作中,中遠物流協調其客戶優先通過我行辦理融資業務,并協助我行在貨物價值評估、貨物質量鑒定、貨物行業背景分析等方面提出專業性意見。”張華宇副行長表示。他還強調: “盡管目前我行供應鏈融資服務中,物流企業只是充當供應鏈的一部分參與融資,主要發揮倉儲監管及運輸監管作用,但隨著我行該項業務不斷發展和完善,物流企業在將來也可以作為主體進行融資,這將是我行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強化管理是保障
眾所周知,銀行是高風險行業,有效控制了風險也就獲得了收益。而對中小企業來說,風險大一直是銀行不愿為其提供貸款的主因。盡管供應鏈融資業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風險,但相對國有大企業來說,風險依然存在,尤其是為供應鏈條上的中小企業服務,由于其服務過程涉及多個環節,因而抓好過程管理至關重要。
張華宇副行長顯然對此有著足夠的認識: “我們為此采取了多項措施,不僅有效地控制了銀行的風險,也使每個金融產品得到了較好地推進,并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首先是打造專業、高效的團隊。為了建立高效運作的組織團隊,光大銀行不僅從其他銀行引進大批有經驗的人才。而且對每項業務相關工作人員長期堅持先培訓后上崗的原則。自2008年第一季度正式啟動產品經理培訓項目以來,截止到目前,光大銀行開展的專項培訓班已進行了6期。這些培訓深入細致、靈活多樣,既有理論上的分析,也有到企業中去的實戰演練,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們2008年的目標是進行15期培訓,培訓100名核心產品經理。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針對客戶經理和風險審批人員的培訓,這些培訓為我行貿易金融業務的順利開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還擁有一支專業化的專職保理服務團隊,他們中已有近30名業務人員通過了國際保理商協會(FACTORSCHAININTERNATIONAL,簡稱FCI)認證考試,持有FCI頒發的認證證書。”張華宇副行長表示。
其次,為適應陽光供應鏈業務的快速發展,光大銀行還率先與國際知名咨詢公司KPMG共同研發了融入國際保理理念的業務管理系統,在信息技術支持和業務系統開發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光大銀行的國際結算系統和保理系統,都是相當先進的,CECM風險控制平臺,也有效的控制了風險。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光大銀行三十幾家分行的任何一筆業務操作,總行都能實時進行過程監控。這在國內銀行中鮮有能做到這一點的。
此外,在產品管理方面,張華宇副行長還強調:“光大銀行實行 ‘平行作業’的模式,即產品經理、客戶經理和風險經理協同工作,共同參與完成產品研發、客戶營銷和授信審批等過程,并已實現了貿易融資產品的專項審批。而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都在為推動陽光供應鏈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