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配件企業陷窘境
2008-5-22 19: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訊 最近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各類進口鐵礦原料與2004年相比分別上漲了7.1.5%。根據以往經驗,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會使汽車制造的各類鋼材料價格上漲8%左右。鋼鐵價格瘋狂漲價,給汽車制造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在原材料漲價和整車廠降價的雙重壓力下,國內零部件企業正顯得舉步維艱。中國零部件企業的 “散、亂、差”有目共睹,加上國內整車配套廠人為地制造非技術性障礙,國內零部件廠商似乎已有些吃不消了。零部件產業的成本降低的法寶之一就是要形成批量化經濟規模,然而,分割的配套市場羈絆了零部件企業做大做強。
當整車市場利潤豐厚時,尚能掩蓋住零部件產業結構性缺陷,但當整車市場處于激烈競爭時期,就像現在這樣,擠利潤水分的壓力傳遞到零部件企業身上,先天性結構問題開始暴露無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都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成本優勢;加上產品結構不合理,不少零部件企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大量資產閑置,固定成本增加。
業內人士認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特別是鋼材價格,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它短缺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經濟的復蘇,對鋼鐵需求上升而致。目前還沒有人能預測到上漲會持續多少時間。因此,業界的普遍看法是,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從國際原材料市場的情況來看,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做好應對因原材料價格長期居高不下而帶來的成本壓力的準備。雖然到目前為止,鋼材等原材料漲價已經較長時間了。在本來就持續低迷的車市,配件成本大幅度上漲意味著什么呢?在原材料漲價的背后,也許潛伏著國內汽車零部件業格局新的調整和洗牌。要消化鋼材料漲價的成本壓力,汽車廠家的惟一辦法就是走“華山天險一條道”。即靠建立成本管理體系,靠實行供應鏈成本管理,靠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靠薄利多銷來克服原材料漲價因素。這就要求企業千方百計去消化成本,去加強管理。它將迫使企業變壓力為動力,在進一步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提升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的核心競爭力。 (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