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機“中國造”啟動 中國商飛要做主制造商
2008-5-13 12:17: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國自己的大飛機公司終于揭開神秘面紗。昨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商飛)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掛牌成立,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大型客機的工作已正式起步。由七大股東出資190億元建立的中國商飛,將采用全球通行的“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利用國內外資源推進大飛機的研發和生產,并同時擁有干線和支線飛機的制造能力。
七股東出資190億元建立
中國商飛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由國家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注冊資本190億元,總部設在上海。其中國資委現金出資60億元為第一大股東,上海國盛現金出資50億元為第二大股東,中國一航以現金加上旗下資產出資40億元,中航二集團、中鋁、寶鋼和中化則分別以現金出資10億元。張慶偉出任公司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金壯龍出任總經理。
中國商飛依照《公司法》設立并成立股東會、董事會,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向公司派出監事會。公司主要從事民用飛機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研制、生產、改裝、試飛、銷售、維修、服務、技術開發和技術咨詢業務;與民用飛機生產、銷售相關的租賃和金融服務業務;經營本公司或代理所屬單位進出口業務;承接飛機零部件的加工生產業務;從事業務范圍內的投融資、外貿流通經營、國際合作、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技術、勞務合作等業務。
據介紹,公司近期目標主要是通過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大型客機關鍵技術,開展大型客機研制,取得適航證并交付用戶。建立健全民用飛機市場營銷、研制生產、客戶服務體系,形成核心能力突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航空企業;完成ARJ21支線飛機研制工作,取得適航證并交付用戶,形成批量生產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
“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
中國商飛透露,公司下轄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六四〇所)、上海飛機制造廠、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和下屬單位,在北京設有辦事機構,并將在歐洲、美洲設立代表處。據悉,公司將按照“主制造商-供應商”的運行模式,重點加強飛機總體設計、系統集成、市場營銷、適航取證、產品服務等五種能力建設。
張慶偉介紹,昨日公司的成立大會上就邀請了全球主要的供應商參加,公司希望利用全球的資源展開合作。在公司組建中,得到了美國波音公司、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美國霍尼韋爾公司、美國鋁業公司、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巴西安博威公司等國際合作伙伴及國際供應商的支持與關注。“我們的飛機造出來不僅在國內飛,我們的目標是在國際賣。”張慶偉如此表示。
對此,一位航空工業業內人士昨日對上海證券報介紹,所謂“主制造商-供應商”模式,是指中國商飛將不會包攬所有的生產任務,而是以主制造商的身份承擔關鍵研發和生產,一些部件則可以通過招投標方式來在全球范圍內尋找供應商。“這是現在全球航空制造業通用的模式,ARJ21采用的也是這個模式。
”該人士進一步透露,ARJ21的發動機當時就是通過招標采購了GE公司的產品。不過他也指出,ARJ21的主制造商是中國一航,而中國商用是一家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公司,其研發生產能力也更加全面。
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商飛下屬的上飛廠、中航商飛等企業正是我國首架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新支線飛機的生產和營銷企業,這就意味著,中國商飛將同時擁有支線和干線兩種飛機的研發生產能力。
對此,張慶偉昨日表示,中國商飛是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公司將統籌安排科研、生產和條件保障,確保ARJ21-700新支線飛機今年首飛成功,2009年實現批量投放市場。在此基礎上,大飛機的研發、市場推廣等計劃也會分步宣布、實施。為了爭取研制時間,公司根據大型客機研制需求,已經啟動了飛機總體設計、系統集成、總裝制造和適航取證四大領域近20項關鍵技術科研攻關,積極促進大型客機與相關的發動機、機載設備和原材料三方面科研工作的協調,確保大型客機項目順利實施。
中國商飛副總經理吳光輝透露,公司將會首先開發類似于波音737、空客A320系列的單通道飛機。而金壯龍則表示,我國自主研制的大飛機何時飛上藍天,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時間表。金壯龍說,新公司剛剛成立,而培育人才、項目攻關都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因此,現在研究時間表或者確定發展戰略,都還為時尚早。即使研制成功,也不會對空客和波音構成威脅,中國的大型客機初期只有一個產品,而空客和波音有多個品種。
上述航空制造業人士認為,與支線飛機相比,大型客機在技術上有更多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ARJ21對大飛機沒有借鑒作用。“從研發、生產再到取得適航證、推向市場,這一流程是相似的。”該人士認為,有了ARJ21的經驗,大飛機的流程將會更加成熟。
中國研制大飛機大事記
1970年8月,中國第一個大飛機項目“運十”啟動。
1980年9月26日,運十飛機02架在上海大場機場首飛成功。
1985年2月,運十02架停飛。
1992年3月,中美開始合作生產麥道90。
1996年,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與空客協議合資建立AE-100中心工廠。
1997年8月,麥道90項目在生產試飛兩架后結束。
1998年,空客終止AE-100項目。大飛機研制工作停滯。
2003年11月,就大飛機項目進行論證,專家組建議上馬大飛機。
2007年2月26日,國務院原則上批準大型飛機研制正式立項。
2008年5月11日上午10時,中國商用飛機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