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建設省會北部商貿物流中心
2008-5-1 10:26:00 來源: 長城在線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通訊員 劉文武 申衛霞)“我們要真正把服務業放到與工業同等重要位置,圍繞建設石家莊北部商貿物流中心這一目標,敢于做大做強,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服務業的大發展”。4月25日,在該縣召開的促進服務業發展動員大會上,該縣主要領導的話語擲地有聲,引起全場人員的共鳴。這是該縣打造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引擎,“奮力強攻堅,三年大變樣”的又一舉措。
實現三年大變樣,行唐怎么辦?作為省會北部的邊緣縣份,該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服務業發展比較落后,加上干部群眾存在一種封閉觀念,直接影響和制約了行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開展以來,該縣首先從解放思想入手,努力破除內斂的思想障礙,張揚優勢,發揮業已具備的紅棗、乳業等資源、交通、區位等優勢,把縣域特色經濟發展的“獨奏”變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交響”。該縣站在科學發展突出強省和石家莊建設“一體兩翼”的大局中重新定位,明確發展思路:在產業立縣、項目強縣的同時,實施商貿興縣戰略,發展大交通,建設大市場,構建信息網,搞活大商貿,全力打造服務周邊省份、輻射周邊縣市的石家莊北部商貿物流中心。
發展商貿物流,交通運輸要先行。行唐地處朔黃鐵路西煤東運的中轉站點,即將開通的張石高速在該縣設有一個服務區、兩個上下口。去年至今該縣投資1.2億元完成了張石高速連接線,縣級、鄉級公路建設96.1公里,縣內基本形成以縣城為中心、縣城外環和三條省干線為骨架、縣級公路為脈絡、“村村通”公路為補充的縱橫交錯的路網格局。目前全縣共擁有各級公路340條,總長1099.4公里,公路密度達1.06公里/平方公里。同時大力加強縣城路網體系建設,投資3285萬元,完成了龍州大街東延、東環、東北環及縣城迎賓大道等重點新建道路建設。拉開了縣城“東拓,南跨,西接,北延”新框架。此外,該縣在區位上北通晉蒙,南達省會,東出西聯,日益彰顯的交通區位優勢為商貿物流業提供了發展空間。依托這一優勢,以客運、煤炭運輸為主,該縣著力打造服務于京津晉魯蒙等周邊省市的運輸業強縣。引導神運、泰華、眾城等煤炭購銷公司聯合經營,組建行唐煤炭營銷集團,形成外聯山西、內蒙等國家煤炭生產基地,服務于沿海港口及山東等地區的煤炭中轉集散中心。目前全縣營運貨車2000多輛,年貨運量5420萬噸,僅煤炭一項,年吞吐量達900萬噸,交易額3.34從領導做起億元。規劃到2010年,建成石家莊市北部最大的煤炭集散中心,年交易額達到100億元以上。
發展商貿物流,市場是載體。該縣現已建成華北紅棗商埠等大型市場,輻射周邊縣市及山西、陜西、山東等地,紅棗年交易量達到6000萬公斤,年交易額1.2億元;以余底、北壤壩等交易市場為依托,形成了輻射東北、遠達上海、重慶等地的奶牛交易集散地,全縣奶牛年交易量4萬頭,年交易額7000萬元。在此基礎上,該縣以口頭紅棗市場為載體,大力發展紅棗及其制品批發、零售、倉儲業,建設華北紅棗及其產品交易中心。建立奶牛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改良奶牛品質,擴大奶牛養殖規模,打造行唐乳業品牌,力爭建成華北最大的乳業集中交易中心,到2010年,鮮奶年銷售收入達到9億元以上,奶牛年交易額達到2億元以上;加強特色專業市場建設,以牛仔王購物廣場建設為契機,對龍州商城改造升級,亮化、美化,努力建成小商品和服裝零售、批發市場;扶持機動車、配件銷售行業,規劃建設機動車及配件銷售市場、建材市場和廢舊物資回收市場;建立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網絡交易平臺,建成石家莊北部農產品交易中心。
發展商貿物流,信息是關鍵。為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該縣以綜合信息建設為基礎,大力支持網通、移動、聯通、廣電等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建設,以總投資11億元的邁爾斯通液晶材料項目等技術力量為依托,發展IT業和綜合信息化網絡服務,全力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將農業信息、農產品銷售信息通過政府信息網、新農網、快易通等平臺廣泛宣傳,促進新農村建設。到2010年,建成覆蓋全縣的有線電視傳輸網絡,數字電視進入實用階段,全縣黨政機關實現聯網辦公,電子商務平臺投入運營,初步形成全縣范圍的數碼信息網絡系統。
著眼建設商貿物流中心這一目標,該縣綜合調整商業布局,全面推進縣城中心商業區和特色商業街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商業街和結構布局合理的商業網點體系。以玉城大街為主,建設商場集中的商貿中心區;依托龍州商城,建設龍州大街針織、服裝、鞋帽商業區;依托西關農貿市場,打造農產品和家具商業區;以文化中心、玉城公園、香港路為主,建設文化活動、特色飲食商業區;改造東街批發街,形成煙酒副食品批發一條街;以章武路為主,建設建材一條街。以維明超市、萬利福超市、牛仔王商廈等龍頭骨干企業為基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石家莊北部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到2010年建成350個農家店、農資店,新建配送中心一座,配送率達80%,覆蓋全縣80%以上村鎮。
在推進工作和保障措施上,該縣制定了《行唐縣服務業發展五年規劃》、《關于扶持商貿重點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支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商貿重點企業評選辦法》等專題文件,精心建設“十大工程”,即:華北紅棗交易中心建設工程、華北乳業交易中心建設工程、煤炭中轉集散中心建設工程、運輸中心建設工程、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特色專業市場建設工程、縣城商業布局調整工程、旅游業綜合開發工程、餐飲服務業升級工程。為確保服務業取得實效,該縣對“十大工程”建設實行項目式管理,進行責任分解,明確責任目標、具體事項、工程內容及要求、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將服務業發展納入縣對各鄉鎮、各部門目標量化考核范圍,定期召開碰頭會,推動服務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