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考察
2008-4-7 17:3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現代企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和市場外部條件的變化,“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這種物流形態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學術界和產業界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物流模式已開始向第三方物流方向轉變,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務的專業物流畢竟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對其特點和內容尚缺乏全面了解。鑒于此,本文結合國外第三方物流事業的發展,對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特點及其對物流事業產生的影響作一簡單的考察。
企業物流活動方式的發展變化
物流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是制造業企業還是流通業企業,為完成商品的生產和銷售都有必須有與之相關的物流活動。“物流”首先是貨主企業方面的概念,貨主企業是物流的需求者。在社會分工的原則基礎上,為滿足貨主企業的物流需求,出現了作為物流服務提供者的專業物流企業。但是,從歷史的角度看,企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最初是以自我提供方式實現的。企業為了提高物流活動效率和服務水平,需要對物流活動進行管理,于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特流管理成為一項重要的內容。這種"自己自足"的方式成為企業早期物流活動的重采特征。
與“自己自足”方式相對應的是“對外委托”方式,即,將一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動委托給外部的專業物流活動委托給外部的專業物流企業來完成。采取對外委托方式的原因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點。
①企業從事物流活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來建設物流設施,購買物流設備,變對于缺乏資金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是個沉重負擔。
②企業自己從事物流活動,會因生產規模過小或生產的季節性等原因降低物流效率。
③大量的物流投資帶有一事實上的風險。
④企業的物流手段有限,無法承擔諸如集裝箱運輸,鐵路運輸以及國際間運輸等活動。
⑤對物流系統的高度化需求等。
從對外委托的形態上看,其一是貨主企業自己從事物流系統設計以及庫存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管理性工作,而將貨物運輸、保管等具體的物流作業活動委托給外部的特流企業。其二是由特流企業將其開發設計的物流系統提供給貨主企業并承擔物流作業活動。第三種是由專業企業站在貨主企業的角度,代替其從事物流系統的設計,并對系統運營承擔責任。前兩種對外委托形態在發國家已被企業普遍采用,第三種對外委托形態逐漸受到重視。
在我國的企業中,將一部分物流作業活動委托給專業物流企業去完成的情況比較普遍。但是,對外委托的范圍還相當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業性活動上,有些委托不具有長穩定的關系。以汽車為貨運手段的中短距離運輸,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動領域,仍然是以自家物流為主。這一方面反映出企業物流管理水平還比較落后,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的物流業還不具備向企業提供高質的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對外委托是實現物流社會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徑,企業要實現經營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滿足生產經營對高度化物流系統的需要,有必要在物流對外委托范圍和方式上作出新的嘗試。
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目前,對于第三物流理解并不是一致,也存在著多種解釋。從字面上,第三方物流是指由與貨物有關的發貨人和收貨人之外的專業企業,即第三方物流來承擔企業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形態。在美國的有關專業著作中,將第三方物流供應者定義為"通過合同的方式確定回報,承擔貨主企業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動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形態可以分為與運營相關的服務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服務三種類型。無論那種形態都必須高于過去的一般運輸者(common carrier)和合同運輸業者(contract carrier)所提供的服務"。
另一種看法是,前面提到的最后一種對外委托形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三物流",即,由貨主企業以外的專業企業代替其進行物流系統設計并對外委托有著重要的不同之處。傳統的對外委托形態只是將企業物流活動的一部分,主要是物流作業活動,如貨物運輸,貨物保管交由外部的物流企業去做,而庫存管理,物流系統設計等物流管理活動以及一部分企業內物流活動仍然保留在本企業。同時,物流企業是站在自己物流業務經營的角度,接受貨主企業的業務委托,以費用加利潤的方式定價,收取服務費。那些能夠提供系統服務的物流企業,也是以使用本企業的物流設施,推銷本企業的經營業務為前提,而并非是以貨主企業物流合理化為目的設計的物流系統。
第三方物流企業則是站在貨主的立場上,以貨主企業的物流合理化為設計物流系統運營的目標。而且,第三方物流企業不一定要保有物流作業能力,也就是說可以沒有物流設施和運輸工具,不直接從事運輸、保管等作業活動,只是負責物流系統設計并對物流系統運營承擔責任。具體的作業活動可以再采取對外委托的方式由專業的運輸、倉庫企業等去完成。而且,從美國情況來年看,即使第三方物流企業保有物流設施,也將是使用本企業設施的比例控制在二成左右,以保證向貨主企業提供最適宜的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經營效益直接同貨主企業的物流效率,物流服務水平以及物流效果緊密聯系在一起。
這兩種觀點的共同之處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同貨主企業的關系應該是密切的,長期的合作關系,而不是零星的業務往來。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物流服務有助于促進貨主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有助于促進貨主企業的物流效率和物流合理化。
兩種觀點的差異實際上也是對現實中的第三方物流形態多樣性的一致反映。其實,即便是在發達中家,貨主企業物流對外委托的內容大多還只是停留在物流作業活動上,物流系統設計可以委托物流業者來搞,但系統的運營、管理仍然由貨主企業自己承擔。標榜自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也有各種各樣的經營方式,能夠站在體貼主角度提供從系統設計、計劃,能夠站在貨主角度全部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還不多。
第三方物流事業的展望
貨主企業采用第三方物流方式對于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可以使企業專心致志地從事自己所熟悉的業務,將資源中配置在核心事業上。其次,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專門從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個有豐富的專門從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有利于提高貨主企業的物流水平。第一方物流企業是面向社會眾多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可以站在比單一企業更高的角度,在更大范圍的擴大,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要實現和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僅僅將物流系統范圍局限在企業內部矛盾已遠遠不夠。建立企業間,跨行業的物流系統網絡,將原材料生產企業,制品生產企業,批發零售企業等生產流通全過程上下游相關企業的物流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鏈狀的商品供應系統,是構筑現代物流大系統的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其掌握的物流系統開發設計能力,信息技術能力,成為建立企業間物流系統網絡的組織者,完成個別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所無法實現的工作。
發展第三方物流事業無穎是促進企業物流活動合理化、效率化,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將先進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中,會極大地促進物流事業的發展,第三方和物流事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發展第三方物流的事業,首先要求貨主企業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傳統經營思想,樹立全新的經營理念,重視物流管理工作,為發展第三方物流事業提供市場。一些具有現代特s征的生產流通企業,新型行業或業態應該在開發、利用第三方物流上作出新的嘗試。其次,作為從事第三方物流事業的企業,必須具有提供從物流計劃、系統設計、物流管理到實施一整套物流服務能力。
第三方物流事業顯然可以成物流企業,特別是那些具有綜合物流能力的大型運輸、倉儲業并不等同于物流業,百傳統的物業又并不意味著第三物流企業。這里關鍵的問題不是如何稱呼,而是其所從事的事業的本質特征,所提供物質流服務的性質。第三方物流企業要站在貨主企業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必須熟悉貨主企業、物流活動的發展規律,具有物流系統開發和創新的能力。顯然,這與只是受貨主委托從事簡單的運輸、保管作業活動或化理活動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物流企業必須突破現有的經營模式,從人才入手,盡局面掌握從事第三方物流事業的技術、活動方法,并建立恙這相適應的企業經營管理組織。此牙,第三方物流事業的特點決定了物流企業以外的,臺商業批發企業,商社型貿易企業等均可以等均可以通過發揮積壓自的信息優勢,渠道優勢以及所具有的物流功能向第三方物流事業滲透,并以此促進事業的時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