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合作伙伴關系及其對庫存管理的影響
2008-4-5 23:4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論述了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概念、發展及其類型,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伙伴關系的緊密程度對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影響,并提出了不同伙伴關系下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及其轉換,最后總結了伙伴關系對庫存管理效益的影響。
1 合作伙伴關系的定義
供應鏈管理是把位于供應鏈上的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物流服務提供商和用戶看做一個集成組織(擴展企業),通過鏈上各企業間的合作和分工,共同促進整個鏈上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合理流動和優化,提高整體競爭能力。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是一種跨企業集成化管理的新思想,且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建立鏈上各企業間的合作伙伴關系。
合作伙伴關系(Fellowship)又稱為供應鏈合作關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供應聯盟(Supplier Alliance)、供應商-制造商關系(Supplier-Manufacturer)、賣主/供應商-買主(Vendor/Supplier-Buyer)、供應商關系(Supplier Partnership)等(Anukul and Deshmukh,1994;Christine,1996;Graham,1992;John etal.,1991)1-4。關于其定義,Robert等人指出,伙伴關系是供應商和買方在一段較長時期內達成的承諾或協議,其內容包括信息公開、分享和分擔由于伙伴關系帶來的利益和風險等,也就是說,伙伴的概念必須建立在合作和信任的基礎之上5。John認為,伙伴關系是指在沒有共同所有權情況下達到橫向系統集成效果的有效方法,是供應商與買方的一種進行式關系。其中,供需雙方就供應商產品的訂貨和配送的基本策略、目標以及步驟等達成一致6。我們認為,合作伙伴關系是合作各方為了近期或遠期的共同目標,以信任為基礎,供需為紐帶,以雙贏(多贏)為目標而結成的。
2 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及其類型
2.1企業關系的演變
從歷史上看,企業關系大致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
傳統的企業關系是基于“買-賣”關系的博弈關系,這種企業關系的管理理念是生產導向型,以生產為核心,供銷處于次要的、附屬的地位,企業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更難以進行戰略上的聯盟。
從傳統的以生產為中心的企業關系模式向物流關系模式轉化,JIT和TQM等管理思想起著催化劑的作用。為了達到準時化生產,要求企業內各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更為方便、透明,因此從技術上要求伙伴之間在信息共享、協同作業、并行工程方面相互溝通和協作,這種伙伴關系都是建立在技術層面上的,以物流關系為紐帶。隨著競爭的日益激烈,競爭日益表現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就產生了基于戰略聯盟的伙伴關系的企業模型。
戰略聯盟的合作伙伴關系體現了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的資源集成與優化。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配送、交付等整個供應環節實現企業之間的協作,企業之間進行流程優化、業務重組,這是一種最高級別的企業關系模式。隨著動態聯盟、虛擬制造等思想的應用,企業之間的這種強強聯盟的伙伴關系更加緊密。基于這種伙伴關系,市場競爭的策略就是基于時間的競爭(Time-Based)和價值鏈(Value Chain)的價值讓渡系統管理,或基于價值的供應鏈管理。
2.2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及其類型
Robert等人在1998年提出了合作伙伴關系發展的四個階段:談判關系階段、互助關系階段、協調關系階段、戰略合作關系階段7。其中,談判關系階段是在開放的市場中,以價格商討為基礎形成的彼此對立的利益競爭關系;在互助關系階段,僅有幾個供應商,一般簽訂長期的合同;在協調關系階段,開始注重以WIP聯接和EDI交換的信息公開和共享;在戰略合作關系階段,合作各方是基于供應鏈的整合,他們之間有正式聯合計劃,并且實現信息和技術的共享。可以看出,在互助關系階段,供應鏈管理思想的萌芽就已經開始產生。
Cristina和Andrea依據關系涉及的時間范圍、關系涉及整合性質方面的內容將合作伙伴關系分為四種類型8。其中,關系涉及的時間范圍,是指時間范圍可以區分為長期和短期合作關系;而關系涉及的整合性質方面,是指供應商和用戶之間整合性質方面的關系內容,包括物流目標和戰略目標等。在以上兩個變量的基礎上,Cristina和Andrea將合作伙伴關系劃分為四種類型:短期物流整合關系、長期物流整合關系、短期戰略整合關系、長期戰略整合關系。
3 合作伙伴關系對供應鏈庫存管理實踐的影響
全球制造和經濟一體化促使了企業間競爭的不斷加劇,并逐漸由同行業單個企業間的競爭演變為由一系列上下游合作伙伴企業構成的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眾所周知,庫存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處于重要地位,供應鏈作為一種″擴展型″企業,庫存管理在其運作中更為重要,原因是庫存不僅影響著某一節點企業的成本,而且也制約著供應鏈的綜合成本、整體性能和競爭優勢。因此,這種演變使得企業不能以各自為政、局部最優的思想指導其庫存管理,而應該更多地從供應鏈企業伙伴關系的角度考慮其庫存管理戰略,從而推動了供應鏈庫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進化,最終提高了庫存管理的效益。
3.1基于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的庫存管理活動的目標構架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合作伙伴關系對于提升供應鏈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合作伙伴關系被認為是供應鏈的關鍵使能器之一。合作伙伴關系考慮如何選擇外部合作伙伴、如何同企業建立和管理伙伴關系,成功的合作伙伴關系促使合作各方積極關注伙伴的成功,并同他們一起努力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戰略伙伴關系通常能在長期內給供需雙方帶來收益。
合作伙伴關系對庫存管理也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和要求。合作伙伴關系把庫存管理提升到整個供應鏈的層次,庫存管理不再單是供應商、生產商個人的管理活動,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庫存的管理活動,他們對共同參與庫存管理活動提出了實施的目標構架。因此供應鏈上各方基于此構架上達成一致原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供應鏈的庫存管理活動。理想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架構如圖3所示,它是一種基于合作伙伴關系基礎上的,強調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風險分擔庫存管理實現模式。
3.2合作伙伴關系下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
實踐中的合作伙伴關系是個發展的、動態的概念,它的不同程度對于供應鏈庫存管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從簡單的信息共享(如生產商幫助供應商提高需求計劃的準確性)到委托機制的決策(如供應商管理和擁有庫存),再到生產商使用為止都表現了供應鏈庫存管理在實踐中的不同思想和方法。
研究發現合作伙伴關系的發展程度主要受彼此在供應鏈合作中的地位影響,同樣供應鏈庫存管理也依次出現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快速響應(QR)、持續補貨策略(CRP)、高級的持續補貨策略(Advanced CRP)、供應商管理庫存(VMI)、聯合庫存管理(JMI)、合作計劃預測補給(CPFR)等庫存管理策略都是適應不同的合作伙伴關系。
對于不同程度的合作伙伴關系應選擇不同的庫存管理模式,合作伙伴關系中供需雙方的相對地位的強弱決定了采用響應的供應鏈庫存管理策略。
3.3合作伙伴關系對供應鏈庫存管理效益的影響
我們知道,適當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有助于降低庫存成本、降低庫存水平、提高綜合生產效率、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增加銷售收入。因此,合作伙伴關系在改造和提升供應鏈庫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同時,也提高了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效益。
Helper的研究發現,從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愿意將自己的生產信息提供給買方的供應商比例由50%提高到75%,買賣雙方通過更廣泛的信息交換有效減少了生產計劃突發調整的次數,加快了產品交貨的速度56。例如澳大利亞的紡織成衣業通過上下游企業之間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行業年收入增加一倍,存貨周轉率提高一倍,按期交貨的定單比例從53%提高到92.6%7。
作者:張向陽,魯耀斌,楊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