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供應鏈管理
2008-4-5 23:3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B2B交易市集無法改善供應鏈中每個環節的效率,改善信息流才是其真正價值所在。 盡管去年在金融市場迭遭重挫,但一些投資人仍然相信,線上B2B交易市場能夠大幅改善供應鏈管理。許多公司仍熱衷于加入這個市場:在2000年時,B2B基礎建設的總投資額超過2000億美元-根據估計,其中光是建立聯盟型公開交易市集(consortia-backed e-marketplaces)的投資額,就占了100億美元。然而,金融市場似乎也已領悟到經驗老到的供應鏈管理人早已懷疑的情況:雖然B2B交易市集(亦稱「電子交易市集」)能讓公司在短期內獲得采購與交易流程上的利益,但是要達到更廣泛的效益就比較困難,尤其是在降低庫存、改善服務水準與加速上市時間等三方面。
B2B交易市集實現真正利益的秘訣,在于完全整合所有企業、甚至整體產業的資料流和工作流程。為了掌握成功機會,B2B交易市集必須配合許多公司近年來采行的企業資源規劃(ERP)及決策支持系統才行。但是要完成這類整合并非易事,而且供應鏈較為復雜且采分段式的產業,也不適合進行這類整合。 唯有了解B2B交易市集無法同等地改善供應鏈中的每個要素,真正的改善才有可能發生。B2B交易市集的首要利益,在于它們能加速信息流、使信息更廣泛地傳播-光是這項功能所能創造的利益,就足以使對B2B交易市集深具信心的人,繼續進行大筆投資。
利益難以掌握
產品必須經過由零售商、經銷商、批發商、制造商和零件供貨商構成的供應鏈,才能抵達客戶手中。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于加速整條供應鏈上所有商品、信息和資金的雙向流動,并協助公司監督追蹤這些流動。由于在大多數的產業中,供應鏈的管理成本--庫存、倉儲配銷中心和貨運--占銷售額的百分之十至十五,因此B2B交易市集可節省的成本,對供應鏈具有實質影響。事實上,供應鏈改善方案可以將銷售利潤提高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左右,并大幅提升客服品質。
然而,大多數的線上交易市集都尚未能實現這些利益。首先,它們無法使供應鏈上每個要素的效率都大幅提升;事實上,它們可能對其中一些要素毫無影響力,實際的物流作業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加州一家電子廠商必須維持多余的庫存,否則它將無法應付臨時接到的訂單,要一直等到新訂的零組件抵達才行。譬如說,它向臺灣訂購的零組件,可能需要數周時間才能越過太平洋及完成通關手續。一家線上交易市集就算信息流通再快、協調再有效率,充其量也只能使交易的規劃、交涉與文書作業時間節省三至五天而已。
B2B交易市集的成效不如預期的第二個原因在于,它們一直無法迅速認清不同產業的相同供應鏈、和相同產業的不同供應鏈,可能需要不同的改善方法。例如,在男性服飾業中,一家零售商可能有數條供應鏈。其中一條可能負責補進男性內衣、白襯衫、和尺寸40號的藍色運動外套;而另一條可能負責補進流行服飾,隨季節、促銷活動成效和衣服本身的吸引力而作調整。另一方面,雜貨零售商必須管理易腐壞的商品(例如萵苣和蘋果),而這類商品的需求量一般比較容易預測,然而它們也必須管理不易損壞的商品(例如不含酒精的飲料),而這類商品通常會受到強力促銷的影響。目前為止,零售商的B2B交易市集都朝同時滿足所有需求的目標邁進,而非針對供應鏈上的不同區段來提供服務。
第三,許多公司認為擁有信息是一項重要的競爭優勢,所以不愿免費跟其它公司分享,即使這對整條供應鏈上下的公司都有利,他們仍不愿這么做。各公司都知道,業務流程和決策支持系統對成本和收益具有直接影響。B2B交易市集的參與者在整合采購任何商品前,如整合影印紙的采購訂單,都必須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與互信關系,但是分享預測結果、產品生命周期和物料清單等信息,所需的互相信賴程度,則遠遠超出整合采購之所需。把財務資料透露給某B2B交易市集,甚至會引起更大的疑慮。例如,戴爾計算機和沃爾瑪(Wal-Mart)正是藉由彼此之間的協力合作,以及只和特定供貨商分享信息,而獲得競爭優勢,所以它們不會參與公開的B2B交易市集和交易所。何況強化和整合金流所需的工具和技巧,也在最近才剛開始廣泛使用而已。
即使各公司能放下對分享信息的憂懼,B2B交易市集仍得面對棘手的挑戰:如何提供安全交易的保障、界定信息的傳遞格式,以及確保交易市集的成員都能公平地分享信息。
確認真正的商機
截至目前為止,電子交易市集的重心大多放在采購上-而且效果相當不錯。但是它們在提升供應鏈核心活動的效率上,卻遇到相當的困難,例如生產規劃、庫存控制與排程等。為了尋求解決之道,分析交易市集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是必要的事。例如,交易市集無法減少實際運送貨物的時間。但是相對地,由于供應鏈上的信息流動一般都是線型的、零碎的且不正確的,所以交易市集在這方面的改善空間還很大。
在典型的供應鏈上,零售商、經銷商、批發商、制造商和供貨商都是其中的一員。但是通常只有在供應鏈上彼此相鄰的買賣雙方,才會分享供應鏈每一環節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的內容和數量,要視雙方關系的密切程度而定。畢竟,它們分享的信息大多與實際交易有關,很少會涉及彼此對市場趨勢或產業變化的一般性看法。因此,每位參與者用以進行決策的信息,無法反映出產業的整體情況,而彼此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例如,當需求量的預測不可靠時,公司必須囤積較多的庫存來以防萬一,而且在接獲意外的訂單時,必須支付加班費和緊急服務的費用。如果它們未能在最后一刻進行調整,就可能會丟了生意。
未來成功的B2B交易市集,將會以輻輳型結構取代目前的線型雙邊結構 — 亦即以交易市集做為信息流的中心,而個別交易伙伴則沿著輪軸的圓周排列。成功的交易市集,也必須為供應鏈上每個環節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當交易市集建立好交易標準和共享平臺后,就能以本身為中心,收集供應鏈上每一點的信息。再由這個中心直接把收集到的信息傳送出去,如此不僅能加快信息分享的速度,也能增加整條供應鏈上信息的精確性、數量與透明程度。隨著早期參與者的投產準備期減短、搜尋采購成本降低,而且預測變得更為可靠后,企業就會更加愿意把原本視為機密的信息,送到交易市集上與人分享。
如果改善信息流是B2B交易市集的主要功效,想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的公司必須先思考兩個問題,再決定努力與投資的方向。第一,公司參與的不同供應鏈,各具有哪些特色?第二,就短期和長期而言,信息流的改善對供應鏈上哪些環節的影響最大,以及就長期而言,供應鏈的哪些環節是最需要改善的?
一家公司因擔心落于人后、而急著投資與加入公開的B2B交易市集時,應該先思考這個交易市集提供的供應鏈服務,是否符合它的供應鏈需求。譬如說,每家公司都希望藉由更準確的銷售預測來降低庫存量,但是沒有任何統計模式可以明確預測一個生命周期三個月的產品,每日的需求量是多少,以及維持多少庫存量才算安全。因此,在流行服飾業或個人計算機等產業中,縮短投產準備期和反應周期,對其供應鏈的實質效益最大。
企業應該先決定供應鏈的哪些要素能為它們創造最大的效率,然后再選擇最能改善這些要素的交易市集。因此,在設法掌握交易市集提供的供應鏈利益時,企業就必須回歸供應鏈管理的基本面,不能一窩蜂趕搭交易市場潮流,反而忽略了傳統的供應鏈作業,即從需求-規劃計算法到物流管理等。只要企業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基本要素上,利益自然會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