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出口瞄準歐盟市場
2008-4-5 10:5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4月1日,盡管外面下著小雨,吹著冷風,而在東莞市外經貿局會議室里,還是擠滿了來自各鎮區的紡織企業代表,他們要聽來自省里專家講解如何避免產品出口歐盟時被處罰。
面臨人民幣升值、生產成本上升、美國因次貸危機縮減進口等因素影響,東莞小企業面臨關門,大部分企業開始轉向歐盟市場。
現狀:小企業面臨關門
3月的大朗比往常冷清了很多。長塘工業區、水口工業區內,看不到滿載服裝的貨車進出,工廠轉讓、設備轉讓的廣告隨處可見。幾家企業已經提前停工,正在低價清倉甩賣零散余貨。工業區里的幾家士多也關門了。
這一現狀也開始波及長安。劉小姐笑著對記者說,其實他們都很清楚,公司是不可能再往廠里增加投資擴大經營了,現在只不過是完成訂單,"老板早就有離開東莞的意思。"劉小姐是長安一家服裝企業負責出口的工作人員。她指著身后的5位同行說,"我們幾個都是附近幾家企業的,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
去年東莞的紡織企業關了54家。東莞市外經貿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他們調查的外遷企業中,紡織企業大都只有50~70人的規模,都屬于小企業。與之相反,常平鎮一家代工GAP的紡織企業工作人員肖先生則表示,自己所在企業隸屬于一家大的集團,在資金和技術上相對成熟,還是充滿信心。
"壓力?別人肯定有,但是我們還感覺不到。"單位就在東莞市外經貿局附近的一家大型出口企業負責人很謹慎地看著記者。"產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的企業面對調整時承受力更強一些,一些中小企業則很可能被擠壓掉。"
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顯示出紡織行業兩極分化得厲害,多數中小企業處在生死邊緣。近日,東莞市大朗鎮委副書記林熙仿也表示,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退稅下調、工人最低工資上調、用工用地用電緊張等多種因素影響,作為全國最大的外銷毛織生產基地,大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危機:紡織企業面臨內憂外患
2008年,紡織企業面臨著內憂外患。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紡織企業的生存舉步維艱。
次貸危機影響出口
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來勢洶洶,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更波及到了眾多行業,紡織服裝業也成為"受害者"之一。商務部傳來消息,根據美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OTEXA)統計,2008年1月,美從中國進口紡織服裝16.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3.1%,金額25.9億美元,同比下降7.7%。
與之相對應的是,2008年1~2月,東莞市進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比去年同期也下降4.7%。"每年的前兩個月通常是紡織服裝出口的集中月,依照紡織品服裝出口’前高后低’的規律,今年的日子又會難過了。"長安的劉小姐說。
人民幣升值壓縮利潤
其實最大的危機還是人民幣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3月28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7.0137,離7只有一步之遙。2008年,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僅一季度已累計升值3.9%。據有相關部門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將下降1%~4%。人民幣的加速升值壓縮了紡織服裝出口的利潤空間。
據第一紡織網做的估算,對于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每升值1%,紡織服裝企業的銷售利潤即下降2%~6%,出口依存度高的服裝行業影響更大。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的一項調研也顯示,珠三角各類企業中62.7%受訪企業表示可承受人民幣10%以內的升幅,可見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已超過其可承受的范圍上限。
"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太快了。"郭新保在石碣鎮開了一家服裝廠,他的衣服會通過江蘇一家貿易進出口公司銷往美國。他告訴記者,江蘇的銷售商老是向他抱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太快。郭新保坦言,"現在,我們基本只做短期的訂單,不敢接長期訂單了"。
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招工難
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也成為一塊"心病"。郭新保仔細算了筆賬,現在的成本比去年高了將近20%,水成本、電成本都漲了,僅工人平均工資都有2000元多,比去年高了近400元。"我們給員工工資高,吃得好,住得好,要不人家才不來呢。"
東城塹頭工業區前,一塊招工的牌子豎立在顯眼處:"招聘熟練針織、縫紉、擋車工",不時有一些外來務工者駐足細看。一家褲子企業的徐老板說,為了讓員工年后返回企業,他們給員工開出了"帶來一個員工,獎勵500元"的政策,可是回應者寥寥。"以前的工人要么去了長三角,要么去了內地的廠,如再招不到人,我們就得關門了。"郭新保的幾個朋友在石龍開廠,如今也面臨沒人開工的局面。
東莞永嘉盛針織有限公司購進了一批40萬元一臺的紡織機器,此前,公司用的是耗費人力較多的2000元一臺的機器。據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樣是為了減少用工數量,壓縮用工成本。
"如果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中國勞動力和其他國家相比上漲30%左右"。東莞市外經貿局有關人士也透露,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現在的狀況就和我國上世紀80年代的情況差不多,甚至政策上更優惠,有的國家甚至提出減免10年所得稅,紡織工人平均月工資大約只有40多美元,我們最少也是2000元人民幣,這也導致一些企業傾向外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