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信息化進行時
2008-4-23 15:0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流費用的降低被公認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因為在現代企業生產中,原材料的費用占成品的一半左右,物資儲備則占流動資金的60%~80%。設法降低物流費用,加速儲備物資的流動速度是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
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和現代化方式,使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實現集成成為許多企業的必然選擇。因此,有人將ERP比作是企業的大腦,而物流系統則是企業的心臟,只有心腦結合,企業才能快速運轉。
物流管理影響競爭力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上升,終于在4月10日突破了7:1的整數關口,以6.9920的中間價進入了“6時代”。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走高,一些出口企業的毛利、凈利全都一路下滑,企業利潤也出現大幅“縮水”。
與利潤的大幅縮水相比,我國企業在物流成本上的支出依然還有很多水份。目前,中國企業在物流上的成本花費占GDP的20%。在許多領域,中國企業物流成本約比美國企業高出40%~50%。
因此,有專家提出,21世紀的市場競爭將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隨著外包趨勢日益明顯,供應鏈網絡的復雜性及整個網絡中協調工作的必要性大大加強。
以沃爾瑪為例,每年沃爾瑪可以做到26次的資金周轉次數,而對于國內頂尖的零售巨頭來說,這個數字僅為14次。這意味著同樣投入一元錢,沃爾瑪可以做到的營業額是國內企業的兩倍。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信息部主任楊青松也認為,我國連鎖企業規模在逐年擴大,如果沒有供應鏈的充分整合,前端銷售將無法得到支持,供應鏈社會化水平較低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我國企業間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目前仍無法對接,而日本早在20年前就已完成了對接。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連鎖企業的物流配送成本。
細化供應鏈
作為北京地區從事日常消費品的零售、批發業務的大型商業集團,北京京客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正在憑借網絡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不斷細化供應鏈管理,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據京客隆副總經理高京生介紹,京客隆并購首聯后,托管門店增多,造成配送中心的輻射半徑由50公里擴大到70公里。
同時,這些門店包括便利店、超市和大賣場不同業態,這需要將配送中心功能細化,如區分生鮮、干果等商品的配送過程,以及便利店和賣場的不同配送時間等等。
作為京客隆物流系統的供應商,茂進系統在利用原有部分廠房、設備基礎上進行改造及新建規劃設計,為其提供了物流管理系統及相關系統的集成服務。現在,茂進系統公司則被以提供市場供應鏈方案為主的富基融通公司并購,其在物流行業的供應鏈管理將更具實力。
目前,京客隆有兩個配送中心、一個干貨配送中心、一個生鮮配送中心,支撐物流業務的IT系統與后臺MIS系統是分離的,這與其他零售企業將物流系統并入MIS或ERP系統的IT設計理念不太一樣。之所以這樣設計系統,是因為物流配送的每個流程將產生海量數據,而企業真正在做業務分析時只會用到部分數據,因此只需要將物流系統的最終數據導入MIS系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