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關注供應鏈參考模型SCOR

2008-4-23 2: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供應鏈參考模型(SCOR)由供應鏈協會(SCC)于1997年發布,SCC是一個由700 多個成員組成的、全球范圍的非營利機構,它的目的是幫助企業溝通供應鏈的研究成果、建立供應鏈的基本規范并影響下一代的SCM軟件,該模型是一個跨行業的工業標準模型,用于描述和改進企業運作過程效率。參與該組織的成員來自各個行業,而且處于供應鏈不同角色,有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一些供應鏈軟件開發商等等,他們關注于SCM今天的發展,著眼于未來供應鏈時代的競爭優勢。 

    目前國內對SCOR的研究始終不熱,應用更是寥寥無幾,分析可能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模型主要由國外企業參與制定,其規范更適合于國外一些比較成熟的跨國大企業,而國內企業本身發展還不成熟,在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實踐剛剛起步,對其中的規則尚不熟悉。雖然國內已經將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引入,但是具體的業務模式如VMI、CPFR 等由于本身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比較低而難以真正展開。 

    2、該模型雖然比較規范,但是還是比較復雜,國內企業的內部流程基本上采用現有的流程分析工具如IDEF、DFD等就可以進行有效分解,雖然說不上規范,但是由于一般只限于企業自己使用,所以夠用即可。由于企業之間不存在流程之間的密切的協同,沒有急切的相互了解的需求,在企業間流程的銜接上也沒有意識到一致性可以帶來的利益。因此供應鏈的思想事實上沒有落到實處,也就阻礙了國內研究人員在 SCOR方面的研究。 

    3、SCOR作為一種描述和優化供應鏈過程的工具,由于沒有眼前的利益,因此缺乏有前瞻性的研究人員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國內高等教育過程中,對此工具的介紹也只是浮于表面,沒有真正掌握和了解改工具的專家,形不成研究的氛圍,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是國內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就必須要深入到理論和實踐研究的前沿,把握世界經濟和管理的脈搏,順應發展的趨勢,因此我們引入SCOR工具以提高企業流程的規范性,在國際競爭中使企業能和跨國企業展開有效的交流。自1996年至今, SCOR經過近8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升級到了6.0版本,已經有了較為成熟框架和理論方法,能夠指導今天的企業為供應鏈管理梳理流程,構建企業流程模型。 

    SCOR提供了一套集成的、啟發式的方法模型 

    SCOR將企業內部流程分解為計劃(Plan),資源采購(Source)、制造(Make)、交付(Deliver)、回收(Return)五大基本流程,通過對這五大流程的層層分解,在模型描述項目范圍內,最終將企業活動在構成流程的要素單位相銜接。 

    在具體應用中,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業務的規范程度應用到不同的層次,甚至可以將流程單元進一步細分直到企業功能活動單元。通過工程分解的方法,SCOR捕捉企業中的流程,首先以AS-IS方法加以描述,其次尋找流程中的不足,由于該模型是標準化模型,通過企業咨詢機構的協助,可以獲得行業內部標桿模型的參考比較,通過比較可以突出企業流程中的薄弱環節。最后,企業根據自身戰略發展目標,將AS- IS的流程轉換成TO-BE的流程,經過這樣的流程梳理之后,采用計算機軟件的方法實現SCM,通過最佳實踐取得一流的績效。這三個存在先后次序的方法構成了SCOR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由于SCOR參考模型中有標桿模型,因此就可以度量SCM軟件的性能和應用企業的實施效果,這比其它軟件實施(如 MRP/ERP)缺少評價標準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由于SCOR建立了SCM系統的整體框架和過程的細節。SCOR可以實現企業內部功能流程間的集成,可以使企業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使外部接口可視化,從而使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之間在流程集成和作業協同方面也有了可以參考的依據。而這恰恰是當前我們眾多談論著SCM而缺乏實踐中的最薄弱環節。觀察國內企業之間的合作,企業與企業之間往往通過互派人員駐扎,合作處理企業之間的事務,但是出自企業部門利益或者數據和信息傳遞上的依然滯后和不一致現象,使合作效果并不理想。 

    從SCOR模型的整體設計概貌中我們可以看出,SCOR模型是一種基于協同計劃下的企業合作模式。面對不斷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和客戶需求的變化,SCM需要建立在一種敏捷響應的能力之上,這種能力存在于將客戶需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分解為供應鏈上各環節所需要的資源、制造、交付計劃,在傳統的供應鏈中,這種計劃是通過需求的不斷向上游延伸而逐步構建,在這個分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牛鞭效應,而最終影響供應鏈的穩定生存。SCOR給出了這一概念,在今天較為成熟的網絡技術支撐下,企業之間完全可以實現有權限而實時的數據共享。 

    SCOR模型為企業合作伙伴間的流程交流提供了標準化的描述語言、流程運作的評價標準,并且使相互競爭的供應鏈之間有了可以比較的評價依據。在供應鏈企業和其合作伙伴之間可以依據SCOR模型標準化的流程模型,尋找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核心流程及其關鍵節點,根據流程分析得出的特征作為參考,評價應用軟件所需要的各種特征,由此定制SCM軟件,可以有的放矢,提高了SCM系統項目實施的成功率。 

    SCOR提供了一套業務流程指南 

    目前詳細研究SCOR模型的文章不多,一些文章雖然介紹了SCOR模型,但是很少回答SCOR由誰來應用和怎么應用這兩個問題,不免給讀者這樣一種感覺,該模型是不錯,但是無從下手。 

    在SCOR的介紹中一般都說明了,該模型提供了一套業務流程指南,而不是軟件開發規范,但是可以作為應用軟件開發商的參考。作為一套業務流程指南,主要用于企業供應鏈管理流程的分析和梳理,對于一般企業而言,尤其在中國的企業內部,往往難以產生專職的企業流程管理人員,也就缺乏可以全面掌握該模型應用的成員,因此該模型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標準化的專業工具被專業咨詢公司所使用。在供應鏈企業中,雖然很可能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時間階段,使用不同的咨詢公司進行了流程的規范化,但是由于采用了標準化的工具,當企業之間在供應鏈上開展合作業務的時候,就可以大大簡化企業之間流程重組的復雜度。因此我們認為,SCOR模型首先將在專業咨詢公司中展開研究,通過企業咨詢過程,逐步推廣應用到國內企業的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其次是軟件開發企業采用SCOR模型中定義的標準,研究各環節細節的描述和實現,定義出較為標準的接口,在企業供應鏈信息化過程中,能夠有效集成不同企業信息系統之間流程數據的存儲、共享、傳遞和表現,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供應鏈企業間實時的協同計劃和作業。在企業實踐過程中,研究人員對 SCOR的研究將會逐步升溫,最終使得SCM的理論模型研究和今天ERP一樣走向成熟,從而快速的推進系統在全社會范圍的應用。 

    最后,我們考慮,是否可以在國內建立一些有前瞻性的供應鏈管理模型研究推進組織,將供應鏈在較為宏觀的層次實現標準化,推進企業之間在微觀層次根據行業特征實現分層級的標準體系,這對于工商企業和物流企業SCM建設的未來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國內企業經過多年信息化道路的探索之后,我們已經總結出了一些工具應用和軟件開發實施中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應當有信心在新一波浪潮來臨的時候,奔向浪尖。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