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關于進一步繁榮我市商貿流通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議案
2008-4-2 12:46: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歷史上漯河因商而興,牲畜、小百貨等貿易輻射周邊省市,對漯河市的經濟、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然而,如今以商貿流通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已成為漯河經濟發展的“短腿”,與第二產業相比增速緩慢,在國民經濟中的所占比重不升反降。主要表現在:
1.發展速度不快,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偏低。近年來,我市第三產業增速持續下滑。2007年,我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分別低于平頂山、許昌、周口和駐馬店5.9個百分點、6.7個百分點、10個百分點和11.3個百分點;2003~2007年,我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從23.1%下降到17.4%,四年間降低了5.7個百分點。2007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1個百分點,在全省位次靠后。
2.創新發展不足,商貿流通業發展落后。區劃調整之初,我市商貿流通業優于周邊地市,勤儉街布匹市場、光明路小商品市場曾是輻射周圍縣市的商品集散地,但近幾年逐漸萎縮,從總體上看,商貿流通業在中原城市群和周邊地市中的競爭力不強,比較優勢不明顯。
3.同質同業競爭激烈,此興彼衰整體勢弱。新建大型商場經營品種雷同,爭搶市內有限客源,缺乏大型的特色專業市場,難以形成輻射周邊城鎮的集散市場,結果是搞活了這家,衰敗了那家。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既有客觀方面的又有主觀方面的,如受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規模制約,工業產業層次和企業結構影響,對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發展第三產業措施不力等。
綜觀國內外現代化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均居首位,第三產業中的大型商貿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獲得充分發展。發展第三產業,既要通盤考慮,又要在發展的環節、步伐上突出重點;既要在周邊地市中奮力爭先,又要找準自身優勢,實現差異發展。鑒于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1.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不斷提升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要科學制訂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完善促進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做到統一管理、宏觀協調。建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目標考核機制,納入經濟評價體系。以商貿流通業的大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的全面繁榮,通過本屆政府的不懈努力,爭取使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提升到全省中等水平以上。
2.調整優化商業布局,育大育強專業市場。依托我市食品等產業優勢,著力培育壯大食品交易、畜禽交易和綠色蔬菜批發等市場,打造省內外有影響的專業市場品牌。千方百計盤活現有大中型商場,培育特色專營市場,推動商業的差異化競爭,構建業態合理的商業功能區。結合沙澧河開發建設,創建集旅游、購物、觀光、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高端城市商業圈。
3.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促進物流業的迅猛發展。要借助武漢鐵路局北端最大編組站、公路鐵路“雙十字”等區位和交通優勢,加快口岸物流中心建設,推動以雙匯物流為代表的冷藏、口岸、倉儲等物流行業的發展。要立足本地、開闊視野,建立廣覆蓋、大框架的現代立體物流網絡,把我市建成豫中南物流中心。
4.廣開招商引資渠道,形成競相發展格局。做好商貿流通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工作,招募國內外知名的大型商企進駐我市,努力提高商貿流通業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形成多種經濟成分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5.提高服務意識,積極做優外部環境。各級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機制,加強產業引導,提高服務質量,落實優惠政策,致力營造中部地區經商興業的最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