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大交通打通漢口北經脈

2008-4-18 11:21:00 來源:武漢晨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4月15日,春雨綿綿,站在天河機場寬敞明亮的2號航站樓內,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長胡潤州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作為研究城市交通發展的專家,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證明:交通是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交通又是支撐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天河機場2號航站樓的啟用,將帶來武漢新一輪的發展機遇,漢口北將是此次發展的‘發動機’”,胡潤州說這番話時底氣十足。

  

  武漢:因交通而形成的城市

  

  胡的預言并非空穴來風。早在幾年前,他通過大量查找資料和調查,向市府寫出了一份《從武漢市的形成和發展看交通是城市經濟功能提升的主攻方向》的報告,報告中提出:交通是武漢市形成和發展的原動力。

  

  “古代許多城市誕生于水上交通發達的江河湖海之濱;到近代、現代則許多城市沿鐵路線、公路線而生。從位于長江中游與漢水交匯處的武漢來看,其歷史發展過程正符合這一規律”。他稱,武漢市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0年的商代,“圍池造城”告訴我們城市的誕生與水運的發展緊密相關。至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漢口被迫開埠和擴大開放,水運交通得到快速發展。1906年5月,京漢鐵路漢口至北京正陽門全線通車;1930年至1936年,武漢的民用航空運輸業開辟了省內航線,直到1949年解放前,這一階段是武漢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的幼年時期。

  

  武漢交通真正發生較大變化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先后建成了武漢客運港、漢口新火車站、天河機場、長江二橋、鄭州至武昌電氣化鐵路、青山外貿碼頭、白沙洲長江大橋及一批城市干道、立交等重點交通設施,以及107、318、316國道武漢段與進出口公路的改擴建,武漢市的城市綜合運輸體系和運輸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漢口北:水陸空交通獨有

  

  武漢三位一體的獨有交通優勢,在如今的漢口北部表現得尤為明顯。從區位圖上看,“漢口北”位于東起武湖,西至岱黃公路,南北沿巨龍大道縱深2~3公里的帶狀地帶,緊鄰漢口北部后湖片區。水陸空交通都極為便利:

  

  ---陸路交通,武湖通過武漢外環與滬蓉、京珠高速公路相連,漢施公路貫穿全區;天興洲大橋貫通后,黃陂進入漢口城區距離變短,橫店編組站、陽邏深水港近在咫尺;以項目所在地為圓心出發,30分鐘車程可以覆蓋武漢市區,1小時車程抵達武漢城市圈,4小時車程到相鄰省會,當天往返。

  

  ---水運方面,陽邏港將形成年吞吐貨物1600萬噸的規模,建成華中貨運第一港,中心城區長江兩岸100多家貨運碼頭也將搬遷至陽邏港。

  

  ---航空運輸,以天河機場為核心的60平方公里“臨空經濟走廊”規劃建設的提速和“天河航空城”項目的啟動,使得黃陂區如虎添翼。至2010年,國際航線達到5至10條,國內航線達到100條左右,貨郵吞吐量14.4萬噸,旅客吞吐量預計將達1220人次。

  漢口“北發”機遇

  

  “武昌有光谷,漢陽有沌口,漢口非‘漢口北’莫屬”,胡潤州所長非?春脻h口北發展的潛力,緣于這里獨有的交通布局,“這在華中,乃至全國都是少有的”。

  武漢市1996年城市規劃是以中環為主體的,主城基本上沒跳出去。隨著武漢經濟的發展,從地域角度看,漢陽有沌口,武昌有光谷,都有外延的空間,而漢口(后湖已開發完了)只有向北才有發展空間。在武漢市(2006~2020年)新一輪規劃上,武漢城區在地域上擴大了一倍,黃陂、新洲等原來的城郊區,現都成了遠城區,漢口北也隨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漢口北處于中環與外環間的一塊腹地,交通非常發達。作為武漢北部的門戶,它發揮的交通樞紐和漢口向北發展增長極的作用無可替代。此次天河機場2號航站樓的啟用不僅僅是簡單的機場規模的擴大,它對武漢在1+8城市圈的核心地位及華中地區城市經濟輻射能力將帶來深遠的影響,它將對武漢尤其是漢口城區的城市功能將產生進一步的推動。

  湖北 省人大常委趙曉勇認為,市內的交通日益擁塞,武漢的商貿物流優勢正在弱化,鼓勵市場外遷、打造漢口北部專業市場集群是提升、強化武漢商貿物流優勢和地位的必然選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