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榮,風雪來襲之后的思考
文/王志杰 呂晶
再次見到王德榮是在他北京的辦公室,發改委大院里是清一色的紅磚白瓦,辦公室的擺設樸素而干凈,和大院的肅穆襯托得表里如一。與筆者第一次在錦程物流網的辦公區見到王老時相比,他略顯清瘦了一些,卻依然是精神矍鑠,特有的親和力讓筆者很快放松下來,和王老攀談起來。

在業內,王德榮有一個稱謂——“推動中國物流業發展第一人”,從最初讓國家高層開始重視物流業,到物流業的定義,再到行業標準的建設,王德榮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王老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他仍然是推動物流業發展的主力。有人說,“物流”是王德榮推動發展的。王德榮不以為然:“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大背景下,這個行業在我國應運而生是必然的,很多人都有這個意識,我和大家討論,大家都一致認同。”有人說,“物流園區”這個詞,也是王德榮首先提出的。王德榮謙虛地說:“也不過是物流企業的集中地,就是搞一塊地讓物流企業進駐、發展,使進駐的物流企業的服務網絡,為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其實,他并不在乎是誰提出的物流稱謂,他心存的大念是物流事業的發展。
雪災帶來的深思考
在去北京的火車上,筆者看到一路的白雪皚皚。北方的雪是一道風景,而在2008年初的南中國,卻是一場百年難遇的災難。當下,業內議論最多的就是年初這場雪災,這場雪災被稱為是2008開年大考,實質上更是對中國物流業一次嚴峻的考驗。肆虐暴雪擾亂了貨物運輸的步伐,致使貨運暢通“難”。為將雨雪天氣對公路運輸的影響降到最低,交通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受雨雪天氣影響地區的各級交通部門立即啟動應對極端災害天氣的應急預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做好除雪、融雪和公路保暢、突發事件應對等工作,確保國家重點物資和節日生活物資正常運輸,將雨雪天氣對公路運輸的影響減小到最小程度。各地為此出臺政策解決物資運輸難的問題。
襲擊南中國的雪災正在遠離,可雪災給我們帶來了慘痛教訓。對于各類交通、物流企業來說,也在這次雪災中遭到重創。面對慘痛的損失,有人說,歸咎于我國自然災害應急機制不完善;有人說歸咎于交通運輸等主管單位部門分割。誰是誰非也許不必責難,當務之急是在雪災中找到問題的根源。很多人大概都不了解,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么下了一場雪,中國的鐵路就癱瘓這么長時間?但是據筆者所知,這個現象背后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對于行業整體應急水平的評價,王德榮是有發言權的。
“實際上,這是一個運輸的問題,是物流所包含的七個環節其中之一,大雪造成了物流運輸的癱瘓,這直接暴露了我國運輸系統缺乏應急預案,缺乏準備措施的弱點。我國的鐵路都是電氣化鐵路,一旦斷電,運輸自然受阻,物流行業勢必受到影響。通過雪災,可以看到我國運輸能力不足,同時也反映了運輸系統后備能力的不足,我們沒有預備鐵路,當一套線路不通的時候沒有第二條線路方案可以開通。第三點,運輸系統的應急預案不足,物流企業的運作方案也沒有考慮到應急預案。”
風雪來襲,大半物流公司歇業,除去不可抗力的自然氣候因素,也暴露了我國物流業的一些弱點或缺陷,中國的物流企業只有讀懂了這場“不能承受之重”,才能完善自身的運作方案,應對類似的自然災害。面對行業窘境,王德榮如是說:“雪災使鐵路運輸中斷,除了運輸系統和自然因素,物流企業也應該重新審視自身的物流運作方案,我國物流企業在網絡、設施、方案等方面都沒有應急的計劃,一條路不通的情況下,應該走哪條路?鐵路不通的情況下怎么轉海運空運,并沒有一個事先的安排。物流企業應該從中吸取教訓,看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彌補。”
物流信息化和“網上物流”
能在笑談間探尋行業題解,是王老給筆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深邃的目光給人的感覺能飛越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和鐵路貨運,當然,也穿透過這一場肆虐的暴雪。就在傳統貨代被雪災肆意摧殘之時,“網上物流”絲毫沒受到影響,依然進行地如火如荼,這種全新的物流模式在某些方面的確彌補了傳統物流的缺陷。2007年,王德榮接受本刊采訪時對“網上物流”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并表示“中國物流行業想快速發展,勢必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對網上物流等互聯網模式進行更多、更好的嘗試和利用。”經過一年的運營,錦程物流網又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和他最初的料想是否一致呢?
“‘網上物流’的價值更多的在于供需雙方雙向的互動與信息交流,進而達成合作,“網上物流”這種新商業模式讓物流供需雙方的信息逐漸對稱,以促成物流供需雙方高效達成交易為目的,從內功和外功兩方面綜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這兩方面的努力所達成的創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由信息的不通暢和信息的不對稱產生的物流損耗降到最低,并給物流供需雙方提供了更多商機,加速了物流業的發展。”
“你們的網站給貨主和物流企業提供了一個交易的平臺,節省了雙方企業的成本,使物流變得更快捷簡單了,給物流、貿易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對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有很深刻的意義,經過這一年,應該說規模更大、發展速度更快了,在各方面都更加成熟了。”
顯然,物流信息化建設和“網上物流”的興起存在極大的必然性,因此,行業內有很多網站在做電子商務B2B,大多是在為物流企業做宣傳。但是,錦程物流網率先推出了會員企業資信報告,報告里會注明企業有無訴訟、不良資產等,“網上物流”要做到的是從需求者的角度出發,打造一個行業誠信交易平臺,最終是為需求方提供誠信的物流服務。通過錦程物流網認證的會員企業,無論企業規模還是綜合實力,對需求方來說都是有保證的,我們全部的會員資料都要通過國際第三方認證機構來審核。因此,錦程物流網這個平臺不是為物流企業而做的,而是為需求方打造的。
中小貨代應尋求發展新思路
實際“網上物流”已經充當起 “行業資源整合”的角色,會員有相當一部分是需要變革和尋找出路的中小貨代。和國際物流業相比,中國物流行業的格局和特征是“弱、小、散、亂”,技術含量低,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國內中小型貨代企業應該如何適應市場環境,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對此,王德榮意味深長地說道:“我98年搞的亞之橋貨運信息網,開始最早提倡‘網上物流’,按照計劃,第二步是發展運輸網、第三步逐漸發展物流網,真正實現網上物流,后來想致力于國家的運輸政策,就把它賣給了香港。應該說網上物流,也可以說物流的信息化,這是符合物流發展的大趨勢的一個模式,物流行業發展到現在,競爭非常的激烈,特別是中小貨代企業,要做強做大,要做好很多方面:明確自身定位,發展自身優勢;優化企業管理,建立嚴格的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物流網絡;搞好人才培養等等,但是物流企業要提升發展,重中之重是物流的信息化建設,我國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還遠遠不夠,網上物流可以改善物流企業的地位,給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思路,從而使之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也會給我國的物流業帶來新的出路。”
王德榮堅定地表示,未來,“網上物流”將在行業內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真誠鼓勵和殷切期望中,我們結束了這次采訪。王老爽朗的笑聲又一次彌漫在空氣中,底氣十足又極具穿透力。帶著他的祝愿離開發改委大院時,我們也在心底真誠地祝愿這位老人,祝愿他能夠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為發展中的中國物流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