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就業指導

畢業生三種存檔法各有利弊

2008-4-14 20:50: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明年495萬大學生畢業,這個讓人咋舌的數據所帶來的是更加嚴峻的就業壓力。記者調查發現,一部分無法在畢業當年就業的學生面臨著共同的難題:畢業后檔案究竟應該放到哪里?雖然按照國家相關政策,他們有三種選擇,但實際上,無法享受應屆畢業生的同等待遇、無法定級轉正、無法繳納養老保險……種種問題卻難以回避。

  記者調查:三種存檔方式各有利弊

  記者從高校就業指導中心了解到,目前國家對于畢業未就業的大學生的檔案,一般采取三種方法:

  把檔案轉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級市的人事局接收。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準備在生源地范圍內就業的畢業生和暫時不想就業的畢業生。其優點是在生源地就業后辦理手續簡單方便,而缺點則是兩年內如離開生源地就業,需重新辦理改派手續。

  把檔案留在學校。2002年國家下發文件,允許畢業時尚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戶口、檔案留校兩年。待落實工作單位后,將戶籍和檔案遷至工作單位所在地,申請檔案留校超過兩年仍未落實工作的,學校將其檔案和戶口遷回生源地,學校不再為其發放就業報到證。這種方式適合有就業愿望但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其優點是學校誠信度較高,代為保管戶口關系和檔案不收取額外費用。其缺點是畢業生檔案留校只是延長了擇業期,與學校沒有人事隸屬關系,涉及人事關系的證明都不能出具。

  把檔案轉至就業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準備考研、創業、靈活就業的畢業生,其優點是易于畢業生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但其缺點則是由于畢業生與指導中心交流相對少,容易造成信息不暢。

  轉回生源地:檔案回原籍折騰了一年

  講述人:關露通信公司程序維護工作人員

  瓶頸:檔案回遷手續煩瑣

  2005年:三方協議三種說法

  2005年畢業的關露是湖南長沙人,畢業時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但單位不能解決戶口,至于她的檔案和戶口該怎么辦,學校、公司人力資源和長沙人才交流中心給出了三個截然不同的說法。學校就業中心讓她先回長沙找個公司簽三方協議,將戶口直接轉回長沙,檔案隨戶口回原籍后才能領到報到證,證明干部身份。而公司人力資源主任則讓她將戶口檔案轉回長沙,直接和長沙人才交流中心簽三方協議,再由公司開接收函將她的檔案調回來,放在北京人才交流中心。至于長沙人才交流中心的答復是:“不能和我們直接簽三方協議,要先找個公司簽,我們才能蓋章。最后是在北京的公司簽三方協議,由公司替你直接留檔案,戶口可以轉回長沙。”

  2006年:檔案回去易回來難

  被不同說法攪得暈頭轉向的關露最后沒有選擇這家公司,而是留在北京繼續找工作,戶口和檔案被遷回長沙。1年后,關露在北京找到一家新公司,對方讓她把檔案取回來,這個要求讓關露折騰了近一年。“手續太煩瑣了,光蓋章就蓋了幾十個,還要從學校、人才中心開證明,抽空就得長沙、北京兩頭跑,重回學校辦改派手續、到新單位領取證明材料和檔調函,跑派出所辦戶口、為蓋章的先后就得計算好一陣子。”

  學校代管:工作已三年檔案沒工齡

  講述人:陳欣興北京某公關公司工作人員

  瓶頸:高校只管檔案不管填寫工作履歷

  2004年:畢業一年難定工資標準

  2003年,22歲的陳欣興從北京一所民辦高校畢業,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由于國家當時出臺了“未就業畢業生檔案由學校代管兩年”的規定,他便把檔案留在學校。2004年,陳欣興應聘到一家行業報,試用期一滿,人事部讓他辦存檔手續,一看卻犯了難:由于陳欣興的檔案一直放在學校,畢業后的履歷一片空白。按照相關規定,應屆畢業生從持《就業報到證》到聘用單位上班開始,有為期一年的見習期,見習期滿后,用人單位才能到人才檔案公共管理服務中心為其辦理轉正定級手續,轉正后即具有全民所有制干部身份,其定級工資按事業單位工資標準確定。由于檔案上的工作履歷無跡可循,即使辛辛苦苦地干一年,沒有工齡、沒有“三險”、沒有定級,新單位也沒法給他定工資標準,只能按剛畢業的大學生處理,每月工資800元,考查1年之后才能申請轉正定級。

  2006年:報考公務員擔心政審

  在行業報工作1年,心氣高的陳欣興辭職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小型公關公司。他斷斷續續地工作了3年,但從檔案上來看,工齡只有1年。檔案存到人才交流中心,看似有了歸屬,但問題也接踵而來:養老怎么辦?失業怎么辦?醫療怎么辦?最后他給自己購買了一份每年8000元的保險套餐。“做了幾年記者,連個記者證都沒法考,更別說職稱了。”今年,陳欣興報考了國家公務員,他擔心的是,即使通過了報名審核、筆試、面試和體檢,對最后一關——政審依然發怵。報考之前他仔細咨詢過人事部門,他的年齡、學歷、身體條件等都沒有問題,“有招考職位明確要求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我問了,自謀職業、個體經營的人員,可以視為具有基層工作經歷。但到政審的時候,究竟找誰來審呢?”陳欣興擔憂地問,“找學校?我都畢業3年了。找單位?我正經工作過的也就1年。找人才?他們怎么可能了解我的情況?”

  檔案到底有何用

  {1}畢業生面對轉正定級、評定職稱、轉入體制內就業等問題時,檔案是最有力的依據。

  {2}畢業生想換工作,沒有檔案,在原單位的工齡就不能計算進來,雖然現在有的單位可以補辦新檔案,但以前的經歷、評價、身份等歷史將不復存在,勢必會造成一定損失。

  {3}畢業生在個人辦理養老保險、繼續深造(如出國、考研)、考公務員等事關個人切身利益的問題時,都要用到檔案。

  人才托管:為存檔案再次考研

  講述人:李蕭(化名)清華研一

  瓶頸:戶口和檔案必須捆綁存放

  2002年:戶口與檔案水火不容

  2001年,老家在武漢的李蕭從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后,由于考研,錯過了求職。一心留京的李蕭通過中介花5萬元購買了戶口,和單位、學校簽了三方協議,算作就業的“北京人”。但這個買來的戶口很快成了“雞肋”:由于沒有人事隸屬關系,單位只幫她落下集體戶口,并不托管檔案。而人才交流中心要求檔案隨戶口一起走,否則不予辦理。對此,李蕭分析,“存放戶口一年才收60元,存放檔案每年可以收240元。”

  2006年:集體戶口變為臨時戶口

  第二年,李蕭應聘到一家雜志社,檔案也被單位托管到上級主管部門的人才交流中心。誰知才過了半年,由于嚴重虧損,雜志宣布停刊,像李蕭這樣的合同工,檔案也隨著被踢了出來。就業不順,檔案總被踢來踢去,今年李蕭下決心,經過努力考取了清華的研究生,但一提到戶口和檔案,校方和人才交流中心又有了不同說法:“學校說一旦戶口遷回來,畢業時不能證明我是北京生源,求職時比較麻煩。但人才交流中心說,戶口必須和檔案捆綁存放,既然檔案放到清華,戶口就必須回去。”就這樣,畢業5年后,李蕭繞了一個圈子,把原先的集體戶口轉成臨時戶口,檔案從學校又回到了學校。

  淡化檔案功能有進步性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系鄧紹興教授認為,人才頻繁流動,越來越多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人事檔案的作用被淡化,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方面。全國已有相當多的城市明里或暗里承諾高級人才不受人事檔案限制,這一方面說明人才已經成為地方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人才大戰的帷幕已經徐徐拉開;另一方面也說明傳統人事檔案制度的功能在慢慢削弱。

  檔案服務功能還需加強

  雖然檔案的“決定性”作用在淡化,但并不意味著檔案對于個人就不重要,尤其在我國現行的體制下,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國家強制推行的福利政策,職稱評定、各種政審等,仍需要人事檔案。目前,已經有一些地區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比如上海已取消了辦理社會保險在檔案上的限制,檔案在外地的工作者只要調檔確定工齡,就可以在上海辦理職工的“四金”(失業、養老、醫保、住房)。

  檔案回生源地各地接收單位不同

  一般來說,將戶口、檔案轉到生源地是指轉到畢業生原戶口所在地級市的人事局。

  上海市:要求統一派回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

  天津市:要求統一派回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海南省:要求統一派回海南省人事勞動保障廳等,如果遇到需要轉檔的情況,要事先咨詢一下當地的有關部門。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