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論文

ERP趨勢漫談

2008-3-9 2:0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ERP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它早已不是以軟件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產品這么簡單。除了使企業流程規范,使管理和財務透明外,現代企業激烈的競爭環境,對于ERP的標準化、可擴充性、可維護性、可交互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直都認為,ERP最核心的并不是技術,而是其中經過萬千咨詢顧問和企業的實踐者們提煉出來的管理思想。我曾經做過MRP的開發工作,經歷過企業從ERP選型、上線、實施、優化的全過程,但 ERP技術并不是我的強項,但我想通過管理的角度來談談ERP技術發展趨勢,希望能為廣大ERP技術開發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幾年前,國內的ERP市場是浮躁的。2003年某國內領先ERP軟件公司提出ERP已過時,RTE(Real Time Enterprise實時企業)將取而代之的言論。我當時曾撰文《也談“ERP是否過時?”》進行大力抨擊,事實證明ERP已成為現代企業架構的核心,雖然它在不斷發展和改進,但基礎是不會改變的。因為工作的關系,筆者接觸國外ERP巨頭SAP、Oracle的產品和技術交流較多,雖然它們的ERP產品并非完美無缺,但通過研究它們的ERP,管窺ERP技術的發展趨勢,對于提升我國ERP水平無疑是有所幫助的。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務的架構)是這兩年在ERP圈子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有些廠商和顧問言必稱SOA,否則就會讓人覺得跟不上ERP 技術潮流了。SOA是一種軟件架構,它就像計算機的總線一樣,構成了企業信息化的主線,除了ERP以外,企業其它以ERP為核心的外圍信息化模塊應用如 CRM、SCM、SRM、PLM等若符合SOA的技術規范,即使不是同一個公司的產品,實施和接口將比以前更加容易。當前,國內在ERP宣傳有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一些非主流ERP廠商提出“SOA將會終結ERP”,這比“RTE將取代ERP”更不靠譜。SOA只是新一代ERP引入的新構架和接口技術,即使沒有SOA,ERP所實現的功能一點也不會少,只是實施、管理和接口的成本更高而已。

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往往是不同種類的操作系統(Windows、Unix、Linux等)、系統和應用軟件等相互交織,企業應對業務流程的變更往往因為各個系統的緊密關聯而牽一發動全身,使管理層柔性管理和信息系統的快速適應變成不可能任務。根據IBM對SOA的定義,SOA使一個應用程序的業務邏輯(Business Logic)或單獨的功能被模塊化并作為服務呈現給消費者(Customer)或客戶端(Client),這源于SOA的松耦合性。SOA憑借松耦合的特性,使企業可以按模塊化的方式來添加新服務或更新現有服務,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現有IT基礎投入。

為了便于讀者理解ERP和SOA,我舉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以前的ERP就像使用大規模集成電路(IC)的電視機(主要功能都在一個IC里面,業內稱之為“單片機”)。如果在使用過程中,我們發現電視機的某項功能失去了(比如無聲),恰好就是因為IC里面負責聲音處理的部分壞掉了,這時我們只有更換整個IC來修復故障。SOA對于電視機而言,就像是把實現所有功能的大規模IC根據聲音、圖像、色彩、行場掃描等分為多個規模稍小的IC(模塊),每個模塊可以單獨更換。而且,符合模塊要求的IC可以由多個生產廠提供,可以完全互換或經過很少的外圍元件更改就可以互換。當然,電視機制造技術的趨勢是從分立到集中,便于降低制造人工成本;ERP的技術趨勢是從集中到分立,籍SOA技術,使這樣的架構實現成本更低。在SOA的技術思想出現以前,其實SAP在它的ERP產品R/3中已經開始按服務功能對模塊進行細分,比如MM(物料)、FI(財務)、 SD(分銷)、CO(成本)、PP(計劃)、HR(人力)等,只是各個模塊之間以財務為主線串起來,接合相當緊密。國內的優秀ERP,比如金蝶、用友等,基本上也是從做財務軟件開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ERP體系和開發平臺,這些產品基本上借鑒了國外先進產品的體系架構,業務模塊化的思路為SOA技術的引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下圖可以看到企業SOA平臺(Enterprise SOA Workplace)使ERP軟件廠商為客戶、顧問、業務流程專家(BPX)、合作人、獨立軟件開發提供了一個技術、軟件、信息、資源協同開發和實施的平臺。


(圖一)

在SOA技術出現之前,因為各業務模塊之間非松耦合的關系,某塊業務功能升級將引發整個ERP產品的升級,對于業務和信息部門都帶來很大的壓力。某一業務模塊的調整將對整個公司或集團的信息處理工作帶來影響,比如因為升級需要頻繁的停機安裝和備份,甚至帶來相關模塊操作界面和流程的改變。在SOA技術出現之后,各ERP產商都在SOA的技術規范下建立了自己的SOA開發環境,比如SAP的 NetWeaver(網絡編織者)、Oracle的Fusion(熔合)、金蝶的BOS等。通過SOA開發平臺的遷移,ERP廠商們逐漸把原來緊密結合的業務模塊進行重新定義,作為單獨的產品來發布和升級。還是以SAP為例,R/3過渡為ECC作為ERP的核心,SD的功能逐漸在CRM中得到繼承和擴展, MM則過渡為SCM(供應鏈管理)和SRM(供應商關系管理),R/3的主數據管理獨立為MDM(主數據管理系統)為SOA整合打下了數據基礎…… 

下圖是IBM SOA Foundation對面向服務的體系構架模型,描述了SOA的重點不在于技術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內外部的各種服務(商務服務、交互服務、流程服務、開發和管理服務等)作為SOA總線的插件協同工作的原理。


 
(圖二)

SOA的技術思想無疑是先進的,眾多軟件開發商(當然ERP廠商更是主力)也推出了自己的SOA產品線。它們都符合SOA的基礎定義,但又往往加入了開發商自己的一些東西,特別是以IBM、Oracle、SAP、BEA等國際軟件巨頭為代表的SOA技術規范參與者,它們都想通過自己的軟件產品對SOA標準的定義和擴充,成為SOA標準的事實領袖。據Gartner的研究預測,2007年全球50%的核心業務系統將會使用SOA架構,到2010年將達到 80%,同時80%企業的現有應用系統將于2011年前完全融入到SOA架構中。雖然根據筆者的觀察,大多數國內企業的CIO/CTO對于SOA還在觀望,但從引領IT技術潮流的美國SOA的發展態勢看,SOA在企業應用將帶來一場革命,其作用將一點不遜色于Web2.0對于互聯網的影響。

如果說SOA還有隱憂的話,那就是SOA標準的不統一性,雖然IBM、Oracle、SAP、BEA、SUN等及國內的很多軟件商都參與了SOA標準的制定,但W3C、OASIS、IETF、GGF、WS—l等多個標準組織和多種SOA標準描述使SOA標準亂戰之勢已形成。國際軟件大鱷們在參與SOA標準制定的同時,都努力推行自己對于SOA的定義和擴展,力圖使自己的SOA產品和技術成為SOA事實的工業標準。在企業信息化甚至互聯網應用中,對于SOA標準的統一有利于降低信息化建設和集成的成本,使CIO/CTO從關注信息化的TCO(總體擁有成本),過渡到關注信息化服務業務本身。同時,某些軟件巨頭對于SOA的標準的壟斷雖然有利于標準統一,但同時也帶來壟斷對于技術進步的負面影響。SOA的發展前景是肯定的,但最終是一枝獨秀還是百花齊放有待觀察,它對于ERP技術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說到ERP技術趨勢,還得提到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因為它是除了SOA之外,另外一個很熱門的名詞。之所以要提SaaS,就因為很多人都誤解為它是一種新技術,而我認為SaaS其實是一種服務,或者稱之為軟件外包銷售的一種方式。對于ERP來講,SaaS并非一種好的方式,因為ERP需要涉及到企業財務層面的很多流程和數據,從物料管理、成本控制、銷售分銷等業務層面除了標準流程之外,往往還有很多企業特有的差異化的東西(也可稱之為核心競爭力),這些都非采用SaaS方式的ERP可以解決的。SaaS更適合于一些業務操作標準化的企業或企業的部分業務部門,比如阿里巴巴就是對出口型企業外銷的SaaS,國外一些純分銷的IT渠道商常常使用SaaS的CRM也是典型案例。在中國,SaaS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從技術上并沒有太大障礙,但國內互聯網相關保密、信用、電子簽名、結算的法律法規不建全使SaaS的發展受到限制,ERP的SaaS成功案例更是寥寥無幾。

還是回到ERP技術趨勢的主題,通過我對SAP、Oracle、Microsoft、Baan等國外ERP廠商的觀察,我認為還有以下幾種技術趨勢值得國內同行學習和借鑒。

首先,通過ERP建立企業應用核心業務和開發平臺。SAP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在系統中內置ABAP開發語言(其實到目前為止,SAP的業務應用基本上是用這種語言開發完成的),業務定義除了通過配置、增強和更改標準程序外(更改標準程序并不是ASAP標準所推薦的),通過內置開發平臺可以完成大多數個性化的業務和報表的開發。隨著基于SOA標準的NetWeaver平臺的推出,SAP還在開發平臺里引入了 Java語言(同時內置了著名的Java開發工具Eclipse),它能完成ABAP的所有開發功能,雖然兩種語言并非由相同的運行時服務器支持。SAP 在開發平臺的規劃和建設方面,先于Microsoft采取了類似.Net Framework的構架,通過底層的編譯器使上層高級開發語言和企業底層應用做到了分離。

是否內置符合SOA標準的,支持多語言的開發平臺,并且ERP所有應用模塊都在這個平臺上構建,是區分ERP技術構架的分水嶺。筆者欣喜得看到,國內ERP廠商比如金蝶已推出了自己的中間件產品BOS,并在此基礎上作為構架自己ERP技術平臺。通過ERP內置開發平臺,逐漸向企業其它應用滲透,可以算是ERP技術發展趨勢之一。在這一點上面,SAP做得比較成功,目前推出的新版本CRM、PLM、SCM等已完全作到了和ERP從界面到后臺技術的完美統一。Oracle已計劃通過Fusion技術,將收購的Siebel CRM、Peoplesoft HR進行整合,以此和SAP的產品線進行全面抗衡。另外,通過Portal技術,ERP向企業門戶滲透的腳步也沒有停止,DELL、SONY、聯想的在線定制和網上商城可算是比較成功的案例之一。

對于ERP的發展,技術和業務分離也是趨勢之一。ERP技術提供的是一個通用的實施、配置、開發平臺,而對行業的解決方案通過類似插件(配置數據)的導入已成為快速實施的必要保證。在ERP研發投入方面,技術平臺的投入往往只占到總成本的30%左右,而對于行業解決方案的研究占到了70%。對于一個成熟的ERP產品,從長期來講行業解決方案的投入比例往往還更高。從技術構架來講,國內的ERP不一定比國外的差,但由于對測試的投入不夠往往穩定性不如國外ERP巨頭的產品。另外,我認為國產ERP和國外先進ERP的主要差距還是在行業解決方案的研究和投入方面,SAP 多年來倡導的“企業最佳實踐”經驗的推廣值得我們學習,雖然這是管理的問題,已不是技術問題了。國產ERP主要占據著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隨著SAP SBO(SAP Business One,SAP的中小企業ERP解決方案套件)等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在國內推廣的深入,國產ERP廠商憑借本土化所占優勢越來越少。如何在保持已有ERP市場份額的同時,向高端ERP市場發起沖擊是國產ERP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國外ERP巨頭對于行業細分解決方案的研究和總結提供了另辟蹊徑的思路。

保持對新技術的關注和判斷,是保證ERP生命力的基礎之一。從SAP走過的發展之路,我們看到該公司把握住了每一次重大的技術升級帶來的機會,比如關系型數據庫、大型數據庫、C/S(B/S)三層/多層架構、跨平臺技術(早于Java的出現)、中間件、SOA等。優秀的ERP廠商,如果不能引領ERP技術方向,至少也要對ERP技術發展趨勢有正確的判斷,否則很容易喪失掉發展的機會。比如,用友和金蝶在發展早期把產品都定位于Windows平臺,因為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大多以Unix/Linux、小(大)型機為基礎,加之當時Windows服務器平臺對于硬件擴展的局限性,使他們失去了很好的發展機會。讓SAP、Oracle、SSA、J.D.Edwards、Baan等占了先機。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內主流 ERP廠商已意識到J2EE在大企業應用的主流地位,除了繼續中小企業的.Net架構的ERP開發外(隨著Microsoft服務器/數據庫軟件的發展,因其較低的TCO已逐漸被大企業的CIO/CTO們所接受),大多推出基于J2EE符合SOA標準的ERP新一代產品。

對于ERP技術趨勢,筆者并非權威,也不是預言家。以上,只是以一個ERP多年的實踐者和信息化管理者的身份,談了自己的一些拙見,錯誤和不盡這處請各位讀者多指教。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