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紡織機械廠有限公司ERP應用案例
2008-3-9 1:47: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常熟紡織機械廠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紡機廠”)是中國最大的生產各類有梭織機和無梭織機用多臂裝置、提花裝置的專業制造廠。企業生產的“長方牌”織機開口裝置馳名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高達80%,深受紡織業界的歡迎。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紡機廠的生產模式由原來的“大而全”轉變為“星型制造”,即由本廠(核心企業)加工主關鍵件,其他所有零部件由外協廠商加工,最后由本廠裝配成成品。
<BR> 生產模式的轉變讓一系列管理問題凸顯出來。如何讓供應鏈上數百家零部件外協廠商按照本廠統一的生產計劃進行協調生產和物流控制?如何通過本廠的裝配需求拉動其下層所有零部件加工的同步流動,使其在裝配時同步供貨到位?如何降低整個供應鏈的庫存成本?如何實現對眾多外協廠商的質量監控?產品交貨期越來越短,產品品種越來越多,如何使生產計劃頻率精確到每天?
企業生產管理日漸復雜,促使紡機廠必需尋求一種新的管理方式。金思維ERP的JIT制造和供應鏈管理思想與紡機廠的管理需求非常吻合,因此,紡機廠決定實施金思維ERP,進行JIT生產管理,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改造。
生產特點
(1)產品情況。企業產品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
① 成熟、定型產品。該類產品,產品結構固定,同一產品系列間不同機型配置之間的差異不大,生產過程中可以方便的改型調整。
② 可選、配置產品。該類產品一般由多個部件組成,部件中有些是必選件,有些是可選件,需要根據客戶的需要進行配置后方可生產。
③ 新產品。新產品還處在研發階段,產品結構不固定,工藝過程不固定,甚至物料也不固定。
(2)生產類型。由于紡機廠產品系列很多,所以生產管理也具備多種生產方式的特征:對于完全成熟、定型產品,企業按預測批量,重復組織產品生產;對成熟、不定型產品,按預測結合市場要求,小批量均衡組織生產;按定單定制生產的產品,根據客戶提出的配置要求進行生產。
(3)加工特點。紡機廠采用的是以外協加工為主的離散裝配型生產。每個產品零部件較多,有的產品僅零件就達六、七百種,加上標準件、配套件產品清單物料約有上千種。企業的金一分廠零件全部外協,金二分廠只加工主關鍵件,其他零件也全部外協,最終成品由本廠裝配完成。由于產品零部件多,生產類型多樣,且外協加工層次復雜,紡機廠的生產管理控制難度大。
應對策略
針對上述情況,金思維在項目中導入MRP和JIT相結合的理念與方法,對供應鏈上所有環節,比如,計劃管理、物流管理、作業控制、質量控制等進行改進,幫助企業建立了柔性生產管理體系,從而解決了紡機廠在生產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等過程中的棘手問題。
(1)多工廠的生產管理方式。紡機廠有幾十個產品系列,這些產品系列分別由四個分廠各自組織生產。并且各分廠全權負責各自的作業計劃、物流控制、資金管理、物資準備等。因此,金思維將集團生產的多工廠管理思路應用到紡機廠的生產管理中,對于異地數據交換采用VPN方式,從而實現總廠對分廠的生產計劃和物流的管理與控制。
(2)采用JIT“拉”動計劃,實現日計劃和物流控制。由于品種配置多,市場需求變化快,每天客戶都可能提出新的配置要求,所以零部件加工也必需隨之調整。根據上述情況,金思維在紡機廠實施了JIT“拉”動生產管理,將MRPII和JIT進行有效結合,從而解決生產管理問題。MRPII計劃用于供貨量計算,而JIT計劃用于管理裝配作業安排,整個計劃體現了“均衡生產”和“同步生產”的JIT管理特性。企業生產計劃采用了“月度預測”+“調整計劃”+“日計劃”的計劃管理模式。
(3)導入供應鏈管理,全面改造供應鏈計劃和物流。在手工管理條件,紡機廠供應鏈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外協加工鏈的環節多,品種多,物流進出數據量大,手工管理下無法實時記錄所有外協的進出情況,造成外協信息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盲點。外協進出臺帳混亂,且記錄不全,根本談不上對外協計劃的執行;外協員對于各道工藝環節流量的控制還不是很到位,管理的出發點僅為“只要不影響最后一道環節——裝配”就可以了;外協供應系統不能很好適應產品工藝的變動,當成品零件的加工工藝有所變化,外協單位仍將一個月的量全部領走,造成大量零件報廢,使得加工成本大大增加。
根據以上情況,金思維在企業導入了供應鏈管理的解決方案,對供應鏈的計劃和物流做了調整和改進,大大提高了企業協同制造的能力。
日裝配作業計劃下達后,然后由車間下達本車間的“外協供貨計劃”。“外協供貨計劃”根據外協加工結構統一下達,每下達一次就是對整條加工鏈的所有加工層次統一下達加工作業計劃,即實現供應鏈的協同制造。計劃時,同時考慮供應鏈庫存,達到供應鏈整體庫存成本的降低。
將作業管理分為“裝配管理”和“外協加工管理”兩個層次,同時在“外協加工管理”中又分為“外部加工管理”和“內部加工管理”兩個層次。通過系統控制使本廠加工計劃與外協供貨計劃與物流達到同步,本廠加工通過作業工票完成作業任務的下達和反饋,而外協加工作業通過“外協看板管理”實現作業任務的下達和反饋。
(4)通過外協結算管理,實現資金快速結算和成本歸集。通過金思維ERP系統,首先根據供應商的零件入庫數進行匯總,匯總后乘以供應商外協價格表得出需結算的加工費,然后開出結算單交與外協單位開票,發票到達后金額與對應結算單核對一致就可到財務報銷。這樣大大提高了結算管理速度,由以前至少要三天進行核對工作到現在隨時可以結算。核對崗位由原來三個(倉庫管理員、材料會計、財務核價員)減少到現在由計算機直接核對就可,且準確率更高。同時,還可對外協成本進行直接歸集,大大提高了企業和供應單位的滿意度。
(5)通過供應商評價模型實現供應鏈質量改造 。金思維ERP系統根據企業設定的不合格供應商的扣分標準,對每次供應單位的供貨質量問題,供貨計劃完成率、品種完成率進行分析,自動計算出外協單位分值,為供應鏈單位選擇和改造提供決策依據。通過外協質量管理的評分系統,實現了對外協單位供應質量的自動打分,便于企業淘汰不合格分供商,增大優勢分供商的購買量,從而實現了供應鏈的質量改造。
(6)導入定制生產管理模式。 “GD50產品”的回綜部分,即連接到客戶主機上的連接部分,需根據客戶主機配置不同而不同。由于每個定單對回綜部分的要求都不一樣,所以需對配置參數進行調整。金思維ERP系統采用“定制生產管理模式”實現了對“GD50產品”的生產管理,即接到銷售訂單后,銷售部通過菜單選擇配置特性方式生成臨時BOM初稿,然后對上述BOM初稿進行微調,得到最終符合客戶需要的、可用于生產部指導零件供應和材料采購的計劃。
實施效果
目前,常熟紡機廠ERP項目已全部實施完畢,實現了主生產計劃、MRP計劃、庫存管理、財務管理、供應鏈外協管理、生產看板管理等系統的閉環運行。ERP系統的運行效益已逐步顯露出來。
(1)生產管理秩序大為改觀。金思維ERP系統對物料實現了從計劃、質檢、收料、領料、投入、轉庫各環節的信息跟蹤,從而實現對在制品物流狀態的動態跟蹤,改變了過去按裝配缺口、人工臨時調度的生產方式,使生產管理次序變得井然有序且效率大大提高。
(2)加強供應鏈管理。通過外協供應鏈計劃、外協看板管理和外協質量管理等手段,使得外協供貨單位的供貨及時性和供貨質量進一步提高。通過外協、外購結算和毛坯季度結算管理的實施,使得外協結算速度、準確度提高且工作量減少,供應單位和企業對此都非常滿意。
(3)生產資金管理清晰。在各分廠引入了“部門應付款管理”,能夠實時提供分部門的應付款信息,方便各個部門對生產資金進行動態控制。
(4)成本核算快速精確。通過集成財務,可以快速進行成本歸集和庫存資金的動態分析,使成本核算快速精確,改變了以前手工狀態下算不清賬的局面。
(5)加強銷售管理。在銷售部引入了“銷售回款管理”,能夠實時了解銷售回款情況,加強了企業銷售回款管理和銷售員業績考核管理;同時,通過規范企業“銷售配件管理”和“發出商品管理”的流程,強化了銷售物流、售后服務和結算管理。另外,系統提供“產品市場占有率”等銷售分析手段,為企業進行銷售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