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供應鏈管理一個“CEO”
2008-3-7 0:13: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子供應鏈管理最核心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供應鏈管理模式的“CEO”:其中C就是協同商務(Collaborative Commerce);E即電子企業(E企業);O即業務外包(Outsourcing)。
協同商務
傳統企業的發展都是按照縱向的思維方式進行,常見的說法叫“大而全、小而全”。而協同商務是從封閉、縱向思維方式向橫向、開放思維方式轉變。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服務商以互惠互補原則,一同面對市場競爭,企業的定位從以前企業本身向供應商、制造商、顧客三位一體的轉變,現在的商業原則已經變成協調、競爭和合作。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實施協同商務必須具備四個條件:
在行業有相當的規模和主導地位。如果一個企業在本行業中沒有相當的規模,試圖要建立一條供應鏈,而且要做供應鏈的鏈主是很難實現的。
企業一定要有創新的管理團隊和良好的商譽 在目前中國企業機制下做供應鏈管理,初期往往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推行供應鏈管理勢必會使采購和供應商的利益受到損失,因此企業沒有創新精神是不行的。那么,實現供應鏈管理以后,有一整套完整的供應商評估系統,而且都是網上自動地進行數據交換,形成采購訂單的下達,管理的重心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良好的商譽就變得更加重要了。
要有很好的企業文化和溝通機制 一方面是企業內部的部門之間的協調,另一方面是供應商、分銷商、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協同;協同商務是推行一種互惠的經營理念與合作的原則,這一點在我國企業身上表現得比較薄弱。現在的問題是,強勢企業必須拋棄“供應商是靠我吃飯”的心態。
專業化的支持 在實施供應鏈管理模式的過程中,不管企業在行業中的規模有多大,實力有多強,都應請專業的顧問公司和技術伙伴來配合實施電子供應鏈管理。一般說來,一個企業從傳統的管理模式向電子供應鏈管理模式轉變需要3-5年時間,在這么長的過程中,需要專業顧問公司和技術伙伴來與企業一同進行改造。
電子企業
電子企業是實施電子供應鏈管理的首要前提,如果企業內部都不能完成信息化,是不可能在企業間進行電子信息交互的。
作為電子企業,必須具備三個E系統:
第一個是企業信息管理系統(EIP),又稱企業門戶,它是建立在企業協同商務概念上的企業應用軟件。主要是提供一個把信息進行集中的一個通道,讓企業的員工,特別是分布于全國各地的員工、客戶和生意伙伴進行互相的交流,加快溝通,共同協作。
第二個E是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關于ERP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從供應鏈的角度看,ERP的本質就是企業內部的供應鏈管理,如果說企業內部都沒有實現供應鏈管理,就不可能延伸到外部去。全球最大的供應鏈管理軟件提供商i2公司主張先建立企業外部的電子供應鏈管理,然后建立企業的內部供應鏈,但這一點值得商榷,i2的觀點是,投資外部的電子供應鏈可以讓企業馬上見到收益,賺到錢然后再投資企業內部的ERP,但筆者認為內外是相輔相成的,兩者要并行。
第三個系統是電子供應鏈管理系統(ESCM)。在ESCM這個交換平臺上,有供貨商的關系管理系統(SRM)、高級生產計劃排程系統(APS)、倉儲管理系統(WMS)、運輸管理系統(FMS)、銷售管理系統(SOM)。ESCM集中不同企業的關鍵數據。包括:訂貨、預測、庫存狀態、缺貨狀況、生產計劃、運輸安排、在途物資、銷售分析、資金結算等數據。便于管理人員迅速、準確地獲得各種信息。充分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Internet等技術手段,實現供應鏈上的信息集成,達到共享采購訂單的電子接受與發送、多位置庫存自動化處理與控制、批量和系列號跟蹤、周期盤點等重要信息。電子供應鏈管理平臺通過EDI/XML/等多種通訊格式轉換與EIP、ERP兩套系統進行連接。企業外部分別與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進行連接,并且可以連接到生產線上。
電子企業的最大特征是,改變過去傳統的預測生產為根據真實的需求來生產,以前的生產都是通過預測來下達生產的計劃,如果實現了企業的電子化后,可以通過收集大量的信息來組織生產,真正由客戶來“拉動”產品和供應鏈的運作。企業的電子化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需將商業規則、管理辦法、解決方案及業務流程有效地整合,并將其流程電子化,才能有效地形成競爭優勢。
業務外包
供應鏈管理另外一個精髓部分就是業務外包。業務外包的實質是利用他人的資源,包括利用他人的智慧、時間和資金三個方面。
第一,由于資迅科技的高速發展,大規模生產時代正在逐步向個性化定制時代過渡。企業的關鍵資源也由資本轉向信息、知識和創新能力。這樣,企業能否真正獲利,在于它組合資源智慧的高低,企業的差異性也就是智慧的差異性,現在很多企業都是采用借用外腦的方式來提高企業的智慧。例如,亞太地區最大的銀行—匯豐銀行有2/3的董事是外聘的獨立董事,這里不僅是一個管理透明度增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借外腦的智慧。國內現在做得最好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這兩年來高速發展的過程也是通過聘用國際著名咨詢公司來幫他們進行保險新產品的開發,很多高級顧問都最后被平安保險納入旗下,作為高層管理人員。
第二,由于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市場的競爭的第一要素是時間。所以供應鏈上的企業分工合作、協同預測、協同供應、協同研發就至關重要,以最短的時間推出新產品,是企業生存之道,也是最好利用他人時間的方法。
第三,業務外包更重要的一點是利用他人的資金。傳統的經營模式,往往是企業全過程的自我投資與建設,通常項目的完工之日,也是經營面臨困難的時候,企業負債率非常高,那么流動資金不足,設備維護和技術升級都沒有保障,常見的現象是:項目完工了,技術已經升級了,你的設備也已經落后了。而業務外包可以幫助企業規避這種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