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價值衡量
2008-3-7 0:0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供應鏈管理委員會(Supply Chain Council of CECA,以下簡稱CSCC),是中國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供應鏈管理領域的行業組織。日前,CSCC針對中國供應鏈管理模式和企業現實需求,推出了“中國企業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評價參考模型”(簡稱SCPR)。SCPR是中國第一個正式由全國性行業組織制訂并推薦使用的、定量評價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和科學實施供應鏈管理工程的指導性工具。
眾所周知,全球眾多企業在IT投資方面遇到了巨大的“黑洞”。“信息化黑洞”的成因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經營者無法科學地衡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現狀、無法評價和測算信息化投入及其產出效益。為避免“企業信息化的投入與效益產出無法科學測算”的說法繼續誤導企業信息化發展,CSCC在國家商務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國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等組織機構的支持協助下,充分吸收國外供應鏈管理的研究成果,歷經數年積累,推出了面向中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評價參考模型。
CSCC廣泛參考了SCOR、LUMMUS、ROGER等國外主流的供應鏈管理績效體系:
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是由供應鏈協會(SupplyChainCouncil)支持開發的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供應鏈研究的權威機構PRTM在SCOR模型中提出了交貨情況、訂貨滿足情況、供應鏈響應實際、生產柔性等等11項度量供應鏈績效的指標。目前使用的SCOR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是成本、顧客滿意度、柔性和響應度;
Lummus等人從供應、轉換、交通運輸和需求管理四個方面分析了供應鏈管理平臺應用績效的指標,包括:可靠性、提前期、過程可靠性、加工時間、計劃完成情況、等訂單完成率等等;
ROGER模型則認為客戶服務質量是評價供應鏈管理平臺應用績效的最重要手段,具體包括:有形的外在績效、可靠性、響應速度、能力、可信性、安全性和可接近性。
CSCC吸取了各績效模型的長處,并結合大量中國企業的供應鏈實證數據抽象,對來自成熟工業社會的供應鏈績效指標作了必要的修改和移植,最終形成真正適合中國本土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績效水平評價參考模型。目前SCPR已在許多企業中成功實施應用。
SCPR充分把握了中國特色的跨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從五個方面科學、定量地評價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具體包括:
●從定實現角度評價企業對客戶需求的反應水平的“定單反應能力指標”;
●通過滿意度來反映供應鏈管理績效的“客戶滿意度指標”;
●評價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業務上標準協同狀況的“業務標準協同指標”;
●反映加入供應鏈的企業數量、互動能力等因素的“節點網絡效應指標”;
●從建設方式、業務適應能力等角度評價企業供應鏈管理績效的“系統適應性指標”。
SCPR成為企業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愿景的風向標和導航器的原因正是基于:通過SCPR五大類共45個三級指標,利用操作簡潔、實用的SCPR評價軟件工具,企業就能夠對其供應鏈績效水平有一個全面的、定量的評估,了解供應鏈管理投入的產出效應,有效規避“IT黑洞”;準確地描述供應鏈管理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可以幫助企業針對性地找到供應鏈管理工程導入方式;并在供應鏈管理建設的各個階段,持續獲得基于SCPR的建議和現狀評價,以監督、控制實施過程和方向,全面促進與提升供應鏈管理工程的成功概率。
供應鏈管理是中國企業打造核心競爭能力、掌握渠道、建立成本優勢的關鍵措施,SCPR能夠協助中國企業迅速、科學、有效地評價、提升供應鏈管理能力,并以供應鏈管理工程為范例優化對其他信息化項目的管理,進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它不僅是中國國家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國企業競爭能力評估指標體系中的重要內容。隨著SCPR的深入應用,必將為創造中國特色的、價值確定并可計量的供應鏈管理工程做出巨大的貢獻!
國通供應鏈研究中心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一家企業級供應鏈管理研究咨詢中心,作為CSCC主要會員之一參與主持了國家供應鏈管理標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