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信息化大講堂解析中小企業危機與生機
2008-3-6 23:4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9月16日,值第四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暨中日中小企業博覽會舉行之際,信息化大講堂第七期在廣州開講。作為中博會中小企業信息化與RFID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大講堂以“信息化時代中小企業的危機與生機”和“RFID技術應用推廣”為主題,展開了對“如何發展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新一輪思考。國家信息產業部、省信息產業廳、省中小企業局及中國移動廣東公司領導出席論壇,信息化專家唐志鴻、殷建松及RFID國際行業翹楚美國薩維科技公司(Savi Technology)副總裁弗雷澤.詹寧斯等就活動主題作了精彩演講。
Web2.0催生新的危機與生機
當前,借助信息化提升市場拓展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成為中小企業迫切需要,但由于缺乏適用的信息化產品、人才資源相對缺乏等原因,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可謂剛剛起步。資料顯示,截止到2006年10月底,我國中小企業數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而目前中小企業信息化率還不到10%。
In-Stat China總經理殷建松在會上指出,信息時代中小企業危機與生機時刻并存,蛻變的關鍵取決于企業信息化思維的趨新,以及能否根據企業特點來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信息化產品。與大型+ 企業相比,員工少,工作份量重;信息少,市場反應速度慢;文件數據多,外出談判像搬家;個人能力不能夠轉化為公司整體能力等都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現實危機。而有計算機不等于信息化與信息化如何能幫企業賺到錢則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主要挑戰。
在指明危機與挑戰的同時,殷建松推算,全球現有10億網絡用戶10% 在中國,而中國未來10年內需要75,000名全球信息化企業領軍者,這對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機會。同時,經過計算機單機到互聯網web1.0到目前的web2.0,VoIP、Myspace、Movie download等應用日新月異,逐步實現了各行各業管理人性化、資料數字化、辦公虛擬化。殷建松認為,伴隨著技術碎片化與市場區隔化,中小企業必須認識到以用戶為中心,發展“用戶化”市場而非“工業化”市場才是方向,進而才能借助信息化手段融入全球網絡并迎來越來越多的商業機遇。
在這輪充滿極大危機與無限生機的考驗中,中小企業只有充分發揮“信息化”、“高科技”、“大市場”這三大“核動力”的作用,并且建立“小而專”的生存軌道,才會產生出驚人的力量,獲得更多的生機。本期信息化大講堂結合第四屆中博會主題內容,向參會的中小企業代表昭示了信息化應用的廣闊前景。
RFID技術大有可為
圍繞目前在物流行業迅速推廣的RFID技術,本期信息化大講堂從國家政策、行業標準、企業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解析,而國際行業翹楚美國薩維科技公司(Savi Technology)副總裁弗雷澤.詹寧斯、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唐志鴻博士的演講則令眾多中小企業代表茅塞頓開。
據介紹,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利用射頻通信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近年來,RFID技術已經在社會眾多領域開始應用,對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強公共安全以及提高社會信息化水平產生了重要影響。根據預測,到2008年RFID標簽僅在全球供應鏈領域的市場需求將達到40億美元,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巨大。大講堂上,國家信息產業部無線電管理局謝飛波副局長專門解讀了今年4月20日開始實施的《800/900MHz頻段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規定(試行)》,強調了國家對RFID的應用高度重視、大力推廣。美國薩維科技公司(Savi Technology)副總裁弗雷澤.詹寧斯進一步補充介紹了國際RFID標準發展情況。
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唐志鴻博士指出,粵港兩地在RFID應用和推廣上,有力促進了產業合作與發展。尤其是珠三角持續帶來了科技的發展機遇,當前有超過6萬家生產企業為香港直接或間接投資與管理,解決了珠三角雇1000萬工人的就業。唐博士介紹,RFID技術在物流應用以外還有更寬廣的應用前景,如防偽及核證、倉儲及資產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學校上課與公眾節目參與管理等都大有可為,對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尤為重要。
據了解,由廣東省信息產業廳和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聯合打造的信息化大講堂每月舉辦一次,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七期,主題涉及國家發展戰略、廣東信息通信產業發展、信息化與新經濟等,已成為廣東打造信息化強省的一個品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