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幸福供應鏈是現代企業發展趨勢
2008-3-6 0:22: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現代商業環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僅僅是銷售產品,還要為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讓其產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顧客就是上帝,沒有他們,企業就不能生存。一切計劃都必須圍繞挽留顧客、滿足顧客進行”。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贏得客戶,必然要求供應鏈企業能快速、敏捷、靈活、協作地響應客戶的需求。面對多變的供應鏈環境,構建幸福供應鏈成為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
供應鏈價值傳遞和客戶滿意度
供應鏈是指由客戶的需求開始,從產品設計、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服務等環節,到最后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的各項制造和商業活動所形成的網鏈接構。
供應鏈管理則是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從而提高供應鏈各個成員的效率和效益。由于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不確定性增加,任何企業都不可能脫離供應鏈獨立存在,因此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部分,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決定因素。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我們已進入了“全面供應鏈競爭”時代,企業競爭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不再單獨作為一個個體同其他獨立的企業個體競爭,而是變成一條供應鏈與另一條供應鏈的競爭。
企業為客戶創造的價值程度和客戶自身感受的、體會的價值程度表現在客戶的滿意度上,客戶認為他需求的價值令他滿意、值得,就會產生使企業或供應鏈取得回聵績效,比如,立即購買、忠誠客戶品牌、客戶積極的對產品、服務的交流溝通等都是客戶滿意的正向反應,同時,也標志著企業或供應鏈取得了成功。為了實現目標,供應鏈管理者必須和客戶以及合作伙伴緊密協作,識別并傳遞價值,提高客戶滿意度,構建一條幸福供應鏈。
幸福供應鏈價值指數衡量體系
經濟可以用數值來衡量,幸福用什么來衡量呢?如何來評價幸福供應鏈呢?企業的價值判斷反映到統計上來,強調的不是以顧客為本,而是以利潤為本。企業追求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以顧客為本反映到統計上來,便成為了經濟學家卡尼曼所指出的“通過當下體驗效用的時間整合定義幸福的經濟模型,要求對人們日常生活體驗的品質和持續時間進行細節測度”。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產品收入的增加和利潤的增長對企業而言不是最終目標,顧客的快樂和幸福,越來越多地表現為對服務的體驗,而不是產品本身,因此單單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幸福。
幸福供應鏈的現狀及面臨問題
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獲得成功最基本的方法除了產品外就是依靠大量廣告預算和積極的創造品牌。但是這種方式現在已幾乎失去效力。企業必須認識到:要更好的生存發展就要提高自身核心能力和競爭能力,要為客戶和消費者創造更滿意的價值。具體方法是:比競爭者更好地管理核心業務。
目前,供應鏈中的主要問題如下:
前置時間和產品生命周期變化隨著產品生命周期變短、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以及客戶對及時制的要求,企業對突發性需求、彈性需求的響應速度是一項重要競爭力。通過對企業內部和外部物流的管理已被大多數公司視為在市場中獲勝的重要方法。
供應鏈管理全球化趨勢變化全球化是供應鏈管理要面對的另一問題。全球化趨勢必然導致跨國公司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區域性的企業將只能迎合當地特殊的需求,對供應鏈過程的管理已成為跨國公司的重中之重。行業和供應鏈的全球化無可避免,對供應鏈的深入理解將有利于從全球網絡中獲的潛在利潤。
產品單位附加價值和價格變化全球供應鏈競爭環境一個主要變化就是產品單位附加價值減低和價格下跌。
客戶管理現在的客戶不僅對產品質量,而且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市場成為“同質化商品”似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上,客戶難以從技術上區別不同的商品,那么要想使自己的商品能與競爭者的相區別,就要依靠給產品增值。客戶服務就是使產品增值的首要源泉。認識到了客戶服務的戰略性并成功地在自己的產品制造了差異性的公司是那些在物流管理上取得效益公司。只有一體化的物流運作系統及供應鏈戰略才能帶來完美的服務。
構建幸福供應鏈的技術方法
伴隨供應鏈競爭時代來臨,出現了很多指導供應鏈管理者的理論,主要是“4R”:快速響應(responsiveness)、彈性管理(resilience)、可靠性能(reliability)、相互關系(relationships)。
快速響應能夠以較短的時間響應客戶需求是現代企業一項重要能力。客戶需要的不僅是較短的前置時間,還包括彈性的和優化的客戶解決方案。企業必須要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準確滿足客戶需求。
彈性管理商業、經濟和政治環境不確定和不連續導致市場環境多變,從而使供應鏈容易斷裂。這就需要供應鏈管理的“彈性化”,彈性管理主要解決供應鏈中處理不確定因素的能力。富有彈性的供應鏈主要有如下特征:供應鏈管理的連線和關鍵節點、關鍵路徑、戰略性庫存、有選擇地利用閑置力量處理突發事件,主要是在供應鏈的關鍵部位進行重點管理。
可靠性能未來的市場需求不確定,供應商履行配送能力不確定,原材料和配件的質量也不確定,只有重新設計那些影響操作的過程來提高供應鏈的可靠性。提高物流可靠性能也可以提高供應鏈可視性,信息網絡技術可以令供應鏈更開放,使“點到點”清晰可視,提高供應鏈的可靠性能。
相互關系企業間是相互依存的,購買者和供應商的關系應該是戰略合作伙伴,不但競爭而且合作成為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企業間競爭可以達到一種雙贏的模式:同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的良好關系,這種關系能夠給競爭者的介入設置障礙。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相互依存度越高,競爭者就越無法打破它們的鏈條。
仔細考慮一下幸福吧,看看幸福能給企業帶來什么,能給顧客帶來什么,我們自己又能給自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