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物流海鐵聯運尋路
2008-3-28 20:14: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球貿易的90%基本依賴水運物流完成,水運物流在全球化的供應鏈服務體系中至關重要。交通運輸部成立之后,必然會以更加科學的政策,推動港口、水運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合理化,推動水運物流的發展。但對于水運物流企業來說,應該從哪些方面,迎接新環境,開辟新市場,值得探討。
近年來,水運物流領域的多式聯運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今,交通運輸部也已成立。在這樣的形勢下,多式聯運必將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
聯運趨勢
2007年,中國海運集團終于開通了從連云港到莫斯科的海鐵聯運通道。這條通道使從日本、韓國運到莫斯科的貨物節省了30多天的時間。
“此前,從日本、韓國運來的貨物在經中國港口后,必須先運到德國的漢堡港,再經過陸路運輸到達莫斯科,這期間需要40到50天的時間。”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的唐偉說,“而海鐵聯運通道開通以后,可以在連云港直接通過鐵路運到莫斯科,僅僅只需要10幾天的時間。”
“不僅如此,我們在東北以及天津、山東、上海等沿海重要港口都早已開通了海鐵聯運。就像目前東北的糧食運輸,很多就是通過海鐵聯運實現的。”唐偉稱,“因為單單通過一種運輸方式,不僅會增加這種交通運輸的壓力,而且成本也會相應上升。而聯運能夠有效地解決這樣的困境。”
進入本世紀,繼中遠集團、中外運集團之后,中海集團也在不斷延伸其產業鏈,所提供的服務已從傳統的航運主業延伸至物流產業。海鐵聯運作為一種航運企業延伸其產業鏈條的方式,更作為在簡化的中轉環節獲取利潤的方式,成為這些航運“巨頭”目前關注的焦點之一。
目前,中海等航運企業實行海鐵聯運一般是與鐵道部下屬的企業——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進行協商、合作。
“我們期待著與中鐵集運有更深一步的合作。”唐偉表示,“而且鐵道部對實現聯運的愿望一直都很強烈,并積極采取措施推動與其它運輸企業的合作。”
據唐偉介紹,鐵道部已經提出了到2010年實現集裝箱運輸1000萬TEU的目標,在這之前,鐵道部的集裝箱運輸一般保持在400萬TEU。“要實現這個目標,僅僅依靠鐵道部自身是不可能完成的,唯有實行海鐵聯運才行。所以,聯運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其實,鐵道部早已看中了海鐵聯運這塊“蛋糕”。在2004年,鐵道部便成立中鐵集運,擁有集裝箱辦理站590個,業務覆蓋全國各大、中城市及每個港口城市。
“十一五”期間,“大力發展鐵路集裝箱運輸”是其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根據鐵道部相關規劃:2006年至2008年,在經濟發達、集裝箱集疏運量大的區域經濟中心和鐵路網重要樞紐,鐵道部將建設18個集裝箱中心站,建設40個左右靠近省會城市、大型港口的集裝箱辦理站,布局100個左右集裝箱辦理點,以此來推動海鐵聯運的發展。
聯運困境
盡管聯運能夠減輕單一運輸方式的壓力和提高提高運輸效率,但目前海鐵聯運的發展情況并不理想。
“目前,客戶對聯運的要求并不高,海鐵聯運在中海還是處于一種比較低的水平。”唐偉稱,“主要是因為調運成本太高了。”
在我國的不少口岸,貨輪將貨物運到港口后,并不能直接裝載至火車,而必須通過汽車中轉,然后再通過鐵路運輸至目的地。汽車的中轉,無疑增加了成本。而在發達國家的不少港口,聯運能夠實現“無縫”對接,可以由貨輪直接裝載至列車。
“在美國港口,貨物可以直接由貨輪裝載至火車,這些雙層集裝箱快運班列在貨輪尚在卸貨時便可開出。”唐偉說,“美國四大鐵路公司在運力配置上,一般都以開行雙層集裝箱快運班列為主,定時發車,車底由單聯車、三聯車或五聯車組成,每個板車底層既可以裝兩個20英尺的集裝箱,也可以裝40英尺及以上的大型箱。這樣既節約了資源,也確保了時效。”
唐偉認為,除調運成本外,港口貨物的進出口不平衡也是限制聯運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港口有大量的出口貨物,而進口貨物卻很少。這就會導致用箱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聯運。”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所長汪鳴對記者說,“限制聯運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實現‘無縫’對接,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聯運的成本過高。”
對于港口而言,不僅希望鐵路通到港口,同樣希望高速公路開到港口。但此前,中國卻一直實行部門分割的交通管理體制,交通部主管水運和公路,民航總局負責航空機場,鐵道部負責鐵路,各種運輸方式的轉換、銜接并不容易。
在我國,聯運發展最缺的就是一個良好的設施環境,各種運輸方式轉換、銜接不暢是制約聯運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如能改變這種現狀,聯運便能夠迅速發展起來。
目前,青島、天津、上海等已經開始了“鐵路港站”的建設以及“五定班列”的運營,這使得海鐵聯運的優勢得到初步體現和發揮。
出路何在
3月11日,在市場的期盼中,國務院公布了交通運輸領域的機構改革方案,將組建交通運輸部。大交通運輸部囊括了原交通部、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國家郵政局的職能,同時建設部指導城市客運的職能歸納其中。由于種種原因,鐵道部并未劃入交通運輸部。
大交通部的主要職責是擬定并組織實施公路、水路、民航行業規劃、政策和標準,承擔涉及綜合運輸體系的規劃協調工作,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等。它的成立成立,意在優化中國的交通運輸布局,加快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
汪鳴對記者說,隨著經濟的發展,需要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服務質量的提升,而政策協調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也是我國設立交通運輸部的初衷。但大部委的成立只是為政策協調創造了一個相對寬松的體制環境,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所遇到的協調問題。
在談及大交通部、運輸企業以及多式聯運的關系時,汪鳴認為,多式聯運主要還是市場行為,最終還得依靠企業自身去完成。大交通部的成立并不會對企業產生太過明顯的影響,它只是在交通設施方面為多式聯運創造更好的條件。
“大交通部的成立,只是可以為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設施環境,使得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變得更加便利。”汪鳴對記者說,“以前,水路、公路、空運等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可能在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存在銜接不暢或者重復建設等方面問題。大交通部成立之后,這種情況就會得到極大的改善,為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無縫’銜接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海集運的唐偉也表示,“如果要進行聯運,完全可以通過與其它企業來合作共同完成,通過純市場化的途徑就可以解決聯運問題。如同海鐵聯運,我們只要與鐵道部下屬的中鐵集運合作就能夠實現聯運。大交通部組建之后,并不會對目前航運企業的現狀產生太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