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發展綠色物流的問題與對策
2008-3-22 22:25: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摘 要綠色物流建立在維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改變了一般物流的單向作用關系。作為一種新的物流模式,綠色物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人類生存發展的利益,代表了未來物流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中國實施綠色物流具有緊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國在快速發展綠色物流中還面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全面熟悉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從而使中國的物流業盡快和國際接軌。
要害詞 綠色物流 第三利潤源 法制建設
綠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的定義是: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從管理學的角度講,綠色物流是指為了實現顧客滿足,連接綠色需求主體和綠色供給主體,克服空間和時間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的綠色經濟治理活動過程。“綠色物流”里的綠色,是一個特定的形象用語,它泛指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活動、行為、計劃、思想和觀念在物流及其治理活動中的體現。
1 綠色物流的特點和在中國快速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
1.1 綠色物流的特點
與傳統的物流相比,綠色物流在目標、行為主體、活動范圍及其理論基礎四個方面都有自身的一些顯著的特點:綠色物流的理論基礎更廣,包括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和生態倫理學理論;綠色物流的行為主體更多,它不僅包括專業的物流企業,還包括產品供給鏈上的制造企業和分銷企業,同時還包括不同級別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門等;綠色物流的活動范圍更寬,它不僅包括商品生產的綠色化,還包括物流作業環節和物流治理全過程的綠色化;綠色物流的最終目標是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該目標的準則不僅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社會利益和環境利益,并且是這些利益的統一。
1.2 中國快速發展綠色物流的必要性
(1)綠色物流能給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貢獻,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發達國家的統計資料表明,物流業對于降低商品價值中的物流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對國民經濟的增長發揮支持和帶動作用。日本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以物流業營業收入計算,物流業增長2.6個百分點會使日本國民經濟總量增長一個百分點;我國的深圳在1990年物流業營業收入每增長1.02個百分點會使深圳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一個百分點。但是,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供的研究數據顯示,2003年,在一般的社會產品中,我國的人力資源成本相當于發達國家的1/5,而生產成本中含的物流成本高于他們3倍(我國的物流成本占生產成本的40%左右,而發達國家僅占10%);在社會流通領域,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接近20%,美國不到10%,也比發達國家高出近一倍。實施綠色物流戰略,則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綠色物流的發展還可以改變經濟的增長方式,使我國經濟實現從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的轉變。
(2)綠色物流能夠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相對于生產領域的第一利潤源——物質資料的節約和第二利潤源——勞動消耗的降低,綠色物流被認為是現代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挖掘“第三利潤源”對現代企業非常重要。在美國,產品的直接勞動成本已不足全部成本的10%,全部生產過程中只有5%的時間直接用于加工制造,95%的時間用于儲存、運輸等物流過程,發揮物流的作用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盈利空間。
綠色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是通過提高企業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來實現的。綠色物流首先表現為一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因此,實施綠色物流是一項有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對于企業而言,實施綠色物流將企業推向了可持續發展的前沿,將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社會價值,包括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信譽、企業責任等。同時,企業通過對運輸和倉儲的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對資源的節約、回收和重復利用,將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比如原料成本)和物流成本(比如環境風險成本),提升客戶服務價值,從而為企業拓展了利潤空間,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2 中國發展綠色物流存在的問題
2.1 中國發展綠色物流面臨的硬件問題
(1)法制建設缺乏。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治理,構筑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
(2)技術落后,治理水平較低。發展綠色物流的要害所在,不僅依靠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把握和應用。但我國目前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如我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么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對于企業而言,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注重。綠色物流中的供給鏈的運作與控制與傳統物流模式下的供給鏈的運作與控制比較,在技術上要求更高。由于綠色物流強調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工藝、綠色包裝、綠色處理在產品生命周期內的有效集成,因此與傳統模式下的供給鏈相比, 綠色物流的供給鏈的運作與控制的內容與范圍要廣得多。這加大了供給鏈治理的內容與難度,如在材料的選擇上,不僅要考察其價格、質量等傳統因素,而且要充分考慮其綠色度;其次,綠色物流模式強調在供給鏈成員內實現知識創新,而由于知識具有區別于傳統的要素特征,因此在其治理上對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