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防城港:從“海上胡志明小道”到出海大通道

2008-3-21 12:09:00 來源:物流天下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四十年前,這里是人跡罕至的荒涼小島。
  四十年后,這里是我國西南地區出海的主門戶、大通道,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隱秘的“廣西322工程” 
  上世紀60年代末,黨中央決策,在廣西建設一個戰備港口。經過千覓萬尋,漁氵萬島的仙人灣由于港灣水深、避風、不淤積、航道短、可用岸線長,最終被選定為港址。1968年3月22日,由周恩來總理決定,并經毛澤東主席親自批準,中央正式下文在漁氵萬島動工興建防城港,定名為“廣西322工程”,作為開辟援越抗美海上隱蔽運輸航線的主要起運港口建設,其中包括企沙衛東船廠和牛頭油庫兩個附屬工程,共撥款3000萬元,并由廣州軍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抽調干部組成指揮部,直接負責該項工程建設。“廣西322工程”——防城港初期建設便拉開了序幕。
  建港初期,條件十分艱苦。由于漁氵萬島是一個荒涼小島,人煙稀少,沒有水電,不通公路。廣大建設者住工棚、睡地鋪,艱苦奮戰。機械設備不足,因陋就簡;技術力量薄弱,集中培訓;本行業務不懂,邊干邊學。指揮部的領導經常深入現場,身先士卒,積極帶領各個施工隊伍日夜奮戰。由于領導干部作出了表率,極大地調動了建港工人的積極性,因而加速了建港工作的進程。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1970年初,防城港初建工程的各項建設任務圓滿完成,建成包括2000噸級浮碼頭一座、500噸級浮碼頭兩座以及3座石頭倉在內的一批港口設施。修建防城至港口公路22公里,江山至牛頭油庫公路7公里,修改防城至企沙衛東船廠公路32公里,修建公路橋梁3座;疏通了航道,防城港及其配套工程的企沙衛東船廠已初具規模,隨時可以投入使用。
  1972年8月,防城港正式擔負轉運援越物資任務,在援越抗美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海上胡志明小道”。
  1972年,周總理批示“不論越南停戰與否,防城港應即隱蔽擴建,限期完成”。隨后,防城港開始了第一期擴建工程。
  1974年,國務院批準將防城港逐步擴建為對外開放的貿易港口。這個隱秘的“廣西322工程”- 防城港,漸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1975年3月,廣西第一個萬噸級泊位—防城港1#泊位勝利建成,結束了廣西海岸線沒有萬噸級泊位的歷史,掀開了廣西海洋運輸新的一頁。防城港的誕生,是歷史賜予的機遇,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乘勢而上抓擴建 
  當時間進入20世紀80年代,機遇又一次垂青這個具有光榮歷史的小島,防城港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1983年7月,國務院批準防城港為對外籍船舶開放口岸。
  1983年10月1日,防城港舉行盛大的開港典禮。當“紅旗號”貨輪靠泊上防城港1號泊位時,整個漁氵萬島沸騰了!
  1984年4月,國務院批準防城港(北海含防城港)為全國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1987年,連接南寧與防城港的南防鐵路線全線鋪通投入運營,當年,防城港全面投入運營,完成吞吐量84.84萬噸。
  四十年風雨歷程、四十年艱苦奮斗。一代又一代建港人,在漁氵萬島這片熱土上,用青春和熱血、智慧和汗水,鑄造了一個又一個“廣西第一乃至全國第一”:
   廣西第一艘萬噸級貨輪在這里靠港;
  廣西第一個集裝箱碼頭在這里開工;
  廣西第一個20萬噸級碼頭在這里建成;
  廣西亦是全國惟一的硫磷專業化碼頭在這里誕生……
  1993年,防城港市依港而建,因港得名,先建港,后建市,防城港港口及其基礎設施建設、貨物吞吐量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十五”以來,港口發展速度相當于“九五”期末的三倍。按照市委、市政府 “大港口、大通道、大工業、大開放、大發展”的發展戰略,防城港務集團以自治區開展的沿海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為契機,創新發展思維,改變了過去穩妥推進、逐個建造碼頭泊位的發展模式,籌集巨資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技術升級,按現代化、專業化要求完善各項服務功能,全面提升港口核心競爭力。建成了一批集裝箱專業泊位和5萬噸級通用泊位,以及20萬噸級礦石專用碼頭及配套航道、13#~17#5~7萬噸級泊位、東灣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等工程項目,新增通過能力超過2500萬噸,相當于“九五”期末通過能力總量的3倍多。
  “十五”以來,港口貨物吞吐量實現了三次“千萬噸”新跨越。港口貨物吞吐量從1983年開港到2001年首次突破1000萬噸用了18年時間, 完成第2個千萬噸吞吐量用了4年時間,而實現第3個千萬噸跨越僅用了2年時間。2007年,防城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032萬噸,其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3萬標箱,再創歷史新高。
  港口的磁力效應逐步顯現。“十五”以來,按照“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動”的發展思路,傾力支持臨港工業的發展,為引進的企業提供全方位、低成本、高保障性的物流服務,促進更多大進大出的企業落戶防城港。大海糧油一、二、三期工程,岳泰飼料廠等大型企業先后建成投產。臨港工業的發展也為港口拓展本地貨源和發展第三方物流業務提供了更強有力的保證。10年前臨港工業產生的吞吐量不足10萬噸,經過10年的發展,2007年由臨港工業所產生的吞吐量達700萬多噸,港工互動的效應已經凸現。港口建設的迅猛發展,還帶動了進出口貿易、交通運輸、貨船代理等相關行業發展,拉動城市物流業的發展。
  走向世界的主樞紐港 
  走進防城港, 放眼望去,一艘艘大船巍然停泊在碼頭,一座座高大的門機盡情揮舞著“鐵臂”,集裝箱橋吊吞吐著貨柜、輸送帶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進口的鐵礦、硫磺……
  如今的防城港,已擁有泊位35個,其中生產性泊位31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1個,泊位最大靠泊能力為20萬噸級。2008年2月2日,長312米、寬50米,載重噸位達21.1萬噸的百慕大群島籍貨輪“基德爾”號滿載20.7萬噸鐵礦靠泊上防城港20萬噸級碼頭,創下廣西有史以來接卸船舶長度最長、寬度最寬、載重噸位最大、載貨量最多等多項紀錄。
  今天的防城港, 碼頭岸線延綿近7公里,庫場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年實際吞吐能力超過4000萬噸,其中集裝箱通過能力25萬TEU。港口建有一批大型的鐵礦石、硫磺、糧食、水泥、木片、油氣、磷酸、瀝青、植物油等貨種的專用倉儲和裝卸船系統,具備了裝卸各種件雜貨、散貨、集裝箱、石油化工產品諸貨種能力及其倉儲中轉聯運等功能。高速公路、鐵路直通港口,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多個港口通航。
  1997年,在“廣西322工程”浮碼頭的原址上建成了萬噸級碼頭的0#泊位,今天的防城港,肩負著全國沿海主樞紐港和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的時代使命,已經高高昂起了廣西港口的龍頭,成為全國24個主要港口之一,當年的“海上胡志明小道”如今已成為大西南出海的大通道,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橋頭堡。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